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調查怎麽寫?

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調查怎麽寫?

大學生公德意識調查報告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領域不斷擴大,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化,相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越來越頻繁。因此,文明的行為和良好的公德意識不僅是個人素質的體現,而且對維護公共秩序和利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維護社會健康穩定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力軍,大學階段是壹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大學生道德意識的培養對壹個人的成功和未來的職業生涯有著重要的影響,對整個社會道德水平的提高也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近日,我課題組十位成員對我校大學生公德意識進行了調查,並結合相關調查報告和分析案例,對本次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和總結。

目前大學生的主流思想是積極健康向上的。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觀念的多元化,大學生道德意識的矛盾和困惑也明顯增多。在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今天,我們的教育不應局限於提高年輕壹代的科學文化素養,更重要的是提高他們的道德意識。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價值取向趨於功利化。當前,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也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了很大影響。由於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競爭衍生出的損人利己、唯利是圖、金錢至上、享樂主義等思想對學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其次,大學生的思想認識不夠高。面對社會的巨變,涉世未深,思想脆弱的大學生無法正確認識自己。有的處處爭強好勝,要求別人的認可、尊重、支持和關心,對自己的成功率有把握,只相信自己的知識和理解,不聽別人的意見,更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教育,表現出自命不凡和虛榮。壹遇到挫折,人就會垂頭喪氣,喪失鬥誌,缺乏毅力。他們不會把困難當成機遇,反而會把壓力變成動力。有些人,在經歷失敗後,沒有勇氣正視現實,情緒低落,有些人甚至走上了自殺的道路。再者,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有工具知識和道德修養,有外在的功利追求,有內在的文化內涵。第四,調查結果顯示,我校大學生知行差異嚴重。大學生的理論認識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理論探討和發言上表現出超常的水平,但在行動上遠遠不夠,表現為言行分離;在學習和生活中,缺乏人與人之間的合作精神,“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全局意識;缺乏對社會和他人的奉獻和相互關心。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也存在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低的問題。

事實上,壹些不文明和不道德的現象在校園裏隨處可見,如隨地吐痰,說臟話,破壞公共財產和擾亂公共秩序。給老弱病殘讓座的光榮傳統早已被壹些人遺忘。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物質文化趨於高度發達的社會,很多大學生受社會影響,重競爭輕謙遜,重物質輕精神。相信大家對食堂浪費食物,在課桌上亂塗亂畫,上課手機鈴聲都會很熟悉。上課遲到早退更是家常便飯。

面對這些問題和現象,我們不禁認真思考。在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今天,我們的教育不應該僅僅局限於提高青年壹代的科學文化素養,更重要的是還應該提高他們的社會公德意識,培養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質。

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學生的思想相對獨立,不同程度地產生了逆反心理。所以很多同學想找壹個突破口,做壹些標新立異的事情,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原有的德育模式無疑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大學生的需求。為了進壹步促進大學生的道德教育,高校無疑需要找到壹種新的更有效的教育方法。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精神文明建設的不斷加強和社會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廣大民眾的道德修養也有了長足的進步。遵紀守法、講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尊老愛幼、保護環境已經成為壹種風尚。但是,壹些與社會整體文明進步趨勢背道而馳的醜惡現象也大量存在。自私、冷漠、歧視、破壞公共財產、破壞公共秩序等有損人際關系和社會秩序的行為,以及毀林、偷獵等破壞自然環境的行為隨處可見,對大學生產生了負面影響。大學生接觸社會越來越多,對社會現象的判斷力不高。沒有正確的思想引導,他們很容易失去原有的正確價值取向,形成錯誤的道德標準。

家庭是學生的另壹個重要的教育基地,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是最有影響力的。然而,很多家庭的父母、親戚、朋友的整體道德素質並不高。由於從小受到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員的影響,許多學生也染上了壹些不良習慣。由於父母離異等家庭問題,壹些大學生過早接觸社會,在沒有形成壹定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情況下,很多言行會受到社會的負面影響。

大學生作為壹個社會群體,具有較高的文化知識和能力。他們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決定了這個群體能否真正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引領時代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因此,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公德意識,培養品學兼優的優秀社會主義建設者,不僅是高校的新任務,也是全社會的新挑戰。為了培養具有高尚情操和道德意識的大學生,我們小組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努力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道德意識和道德素養:

1.充分重視思想教育,大力開展思想教育活動。通過各種教育活動,多方面引導大學生解決學生面臨的三大問題:1)政治立場。使學生在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樹立和鞏固正確堅定的政治立場和觀點,培養良好的政治品質,在社會主義事業中保持與黨和人民壹致的社會主義方向;2)道德問題。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使他們具有高尚的社會主義道德和社會主義道德,弘揚社會生活新風尚;3)理想和人生觀。讓他們樹立科學的理想和人生信念,自強不息,為社會和人民的利益而奮鬥。

2.註重日常道德教育,廣泛開展文明修身活動。對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社會公德教育,使社會公德教育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和發展,不斷增強學生的責任感、道德觀、勞動觀、自立觀和環保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開展“骨髓捐獻”、“希望工程捐獻教材”、“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捐獻”、“無償獻血”、“知識產權宣傳”等系列活動,培養青年學生弘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使他們學會尊重和關心人,尊重老師,關心同學,尊老愛幼,關愛孤寡殘疾人,建立和發展平等團結。

3.加強法律道德宣傳,提高學生誠信意識。對學生進行民主法制和紀律教育,對學生進行應急處理、消防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民主教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增強公民意識,履行公民義務,正確使用自己的合法權利,學會使用法律武器,保證這種權利不受侵犯;法制教育是幫助青少年知法守法,運用法律武器與壹切犯罪行為作鬥爭;心理健康教育有利於幫助學生調整心態,以健康的心態參與日常學習和工作。

通過這次調查,我所在小組的同學們深刻感受到了我們大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我們壹定要揚長避短,和同學們壹起努力建設壹個和諧理想的大學環境,讓大家在知識的海洋中暢遊,在文明的天空中放松!

信息系統

童本082

2009年6月5438日+10月

  • 上一篇:妳說的寵物是什麽意思?
  • 下一篇:電力設施保護條例(2011修訂)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