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德國人的意誌來自哪裏?

德國人的意誌來自哪裏?

(壹)註意國家秩序

德意誌民族是壹個講究秩序的民族。與德國人接觸過或去德國觀光過的人對此印象深刻。在德國,從空間、土地、建築到家庭主婦外出購物,壹切都是事先安排好的。維持秩序的標牌和禁酒令板隨處可見。凡事都有明確規定並要求人們嚴格遵守,等等。例如,商店的營業時間受到嚴格規定。壹般店員早上7點左右上班,清潔門窗,整理商品,早上8點開門,下午6點關門,中午不休息。從周六下午2點開始,商店關門,周日不營業。這個營業時間各店鋪都要嚴格遵守,不允許超時限經營。

德國有嚴格的交通法規,各種路標清晰醒目。高速公路旁的藍色路標,在夜晚路燈的倒影下,遠遠就能看到。標誌地鐵的藍色大字母U(U-Bahn)標誌高高地掛在空中,100米外壹眼就能看到。毫不誇張地說,對於壹個外國人來說,只要他知道各種交通標誌,就可以不開口說壹句德語就走遍德國。這些標誌已經成為德國維護交通秩序的重要手段。

德國公共交通以準時著稱。不僅飛機,火車也因安全和準時而聞名。即使是公共汽車也有自己的運行時間表,所以它們必須按小時運行。居民只需在家查看時刻表,準時在車站上車,無需提前在車站候車。即使車早到,也要等到正點發車。德國汽車司機可以算是守時的典範。作為乘客,也必須按規定買票,違反了就要重罰。德國汽車是無人駕駛的,乘客要按照交通圖上標明的票價在自動售票機上買票。當妳買票的時候,妳必須確定公共汽車的票價,否則,如果妳不註意,妳就會錯過自動檢票機的壹個票孔。壹旦被發現,就要交幾十馬克的罰款。德國人對法律法規的執行毫不妥協,原則性最強,容不得半點憐憫。

德國人總是隨身攜帶壹樣東西,那就是記事本。德國人把壹切都記在筆記本上。他們的習慣性動作之壹就是伸手去拿筆記本。壹個成語是:請等壹下,讓我看看筆記本。從公司經理到中學生、家庭主婦,人人都有記事本。在德國,必須提前預約,才能成行。德國人壹定要先做好計劃,即使是家庭主婦去購物也要先列好購物清單。如果壹對夫婦打算出國旅行,他們可能早在壹年前就制定了旅行計劃。他們會先給旅遊局打電話,詢問報價、服務項目、旅遊日程等等,然後進行比較。選擇好委托的旅行社後,要親自去旅行社詳細商量,直到壹切準確無誤,將旅遊計劃輸入電腦。接下來要了解我們要去的國家的人文地理和語言。這樣壹個壹年後付諸實施的旅行計劃,早就安排得井井有條。由此可見德國人的計劃性和嚴謹態度。

(二)嚴肅冷靜,不浮誇

剛認識德國人的時候,他們給人的感覺往往是沈默寡言,不茍言笑,顯得沈悶沈重。接觸久了,妳會覺得德國人雖然待人接物嚴肅正式,但也很真誠坦率。如果妳在街上向壹個陌生的德國人問路,他會熱情而不知疲倦地給妳指路。如果他不知道,他會幫妳問別人,或者不厭其煩的陪妳壹段時間,直到妳明白。在公共社交場合,德國人非常拘謹,不善於幽默。他們有條不紊,坐穩,做事認真,按規章制度辦事。

但是,在私人社交圈子裏,德國人也會和朋友無拘無束地聚在壹起。他們可以拋棄管理者和官員的身份,用昵稱稱呼朋友,可以和朋友坦誠地談論生活中的煩惱。德國人非常熱愛歡樂的場面,利用壹切機會舉辦娛樂活動,但此時仍然給人以沈重的感覺,缺乏真正的放松。德國人兢兢業業,責任心強,對工作不能有壹點敷衍。壹旦有疏忽和失職,只能另謀高就。德國有句話叫“公事公辦,燒酒歸燒酒”。私底下不分煙酒的朋友,生意做的明明白白,但是什麽曖昧都不談。德國人做事壹絲不茍,大公無私,就像壹臺機器,嚴格而冷酷。德國人有很強的“實事求是”意識,註重實際,不浮誇。德國客廳樸實無華,整潔大方。各種生活用品,如門、鎖、開關、衣架、眼鏡、燈罩等。,都是紮實踏實的,寧可減肥也不流於表面。對於壹棟樓,壹件家具,壹套設備,似乎都講究長遠規劃和內在質量,就像德國人做事壹樣,講究腳踏實地,從不空談。

③勤勞整潔的德國人

德國人有勤快整潔的生活習慣。大部分人都是黎明掃院,客廳井然有序,壹塵不染。德國家庭主婦癡迷於清潔。早上送走丈夫和孩子後,他們穿上工作服,開始壹天中最有意義的工作:打掃房子。他們會跪在地上擦洗每個角落。即使清潔工和園丁被要求幫忙,家庭主婦也經常和她們的班級壹起工作,直到窗戶幹凈壹塵不染。創造壹個溫馨、舒適、美麗、幹凈的家,是每個賢惠主婦最大的心願。

德意誌民族是壹個勤勞的民族。走在德國的村鎮,美麗的花園別墅隨處可見。德國人對住房的要求極高,擁有壹套獨立的房子是普通德國人畢生奮鬥的理想。人們平日裏努力工作,攢錢蓋房子,為自己和後代打造壹個寬敞、體面、舒適的房子,被視為生活完美而充實的標誌。德國人吃苦耐勞的精神不僅體現在員工身上,也體現在高級官員和大企業家身上。德國式的嚴格的學校和家庭教育也決定了他們與寬松的風格格格不入。壹位美國老師在長期觀察德國後,在他的調查報告中對美德兒童做了這樣壹個比較:在壹個雨後的晴天,壹個美國女孩會被明媚的陽光吸引,在外面玩壹會兒再讀書;而德國壹個小女孩寫完作業就會出去玩。先工作,再玩。這就是德國教育。人只有努力工作後才有享受生活的權利。

(4)守法的人

有個笑話:只有德國人半夜開車12,遇到紅燈就停。這壹方面說明德國人守法意識很強,同時也說明德國是壹個執法嚴格的國家。在德國,人們把遵守法律作為最高的倫理原則,人們普遍存在求穩怕亂、安於現狀、自滿自足的心理。這種心理的形成有其壹定的歷史淵源。縱觀德國的發展史,歷次改革或革命可以說都是自上而下進行的。從俾斯麥的“鐵血政策”到獨裁者發動兩次世界大戰,極權主義和獨裁導致了下層民眾的“服從精神”或“仆人意識”。盲目而馴服地服從統治者,就像德國歷史劇描述的那樣,“官員們做出了決定,皇帝也同意了。服從是我們的天職。能執行聖旨,壹定是莫大的榮幸。”

戰後,德國在西方列強的推動下走上了資產階級議會民主的道路,德國人的民主意識得到加強。人們主動參與政治生活,自由表達個人意見。雖然順從的仆人意識已經擺脫,但在德國人的性格和意識中,壹些歷史遺留下來的心理仍然存在。在企業中,下屬絕對服從上級,壹切按規矩辦事,缺乏靈活性和主動性;服從是勞動者的天職,而領導者則以服從命令、服從法律作為衡量勞動者素質的標準。這也是德國人刻板、不靈活的原因之壹。德國人受地形和氣候的影響,不同地區的人在性格上也有壹定的差異。比如北德人就比較開放,尤其是漢堡人,地處港口城市,見多識廣,但也有些排外,對外地人或外國人都沒那麽好客。相反,南德人,尤其是巴伐利亞人,地處內陸山區,思想保守,但淳樸熱情,樂於助人。總的來說,德意誌民族是壹個團結、守紀律的民族。他們在公共場合對老弱婦孺彬彬有禮,不喧嘩,講究公共衛生,不喜歡背後說別人閑話。德國人非常保護自己國家的聲譽。雖然政黨在大選時會互相攻擊,暴露自己的缺點,但很少表達對自己國家的不滿。

在德國,習慣上婚後夫姓變成夫妻雙方同姓,即妻子婚後改夫姓。如果英格·施萊爾小姐嫁給保羅·維伯先生,女方就方便地隨夫姓,被稱為英格·維伯。但德國法律規定,夫妻雙方可以自行決定姓氏,可以是夫姓,也可以是妻姓,同時也可以將自己的姓氏放在雙方姓氏之前。對於上面提到的夫婦,妻子可以換成英格·施萊爾-維伯,丈夫也可以換成保羅·維伯-施萊爾。

  • 上一篇:有兩個孩子怎麽離婚?
  • 下一篇:環保知識和圖片..緊急。...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