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德國統壹戰爭

德國統壹戰爭

德國統壹戰爭

強權即戰爭,這似乎是人類歷史上不變的鐵律。19世紀中葉之前,分裂的德國在統壹問題上長期爭論不休,但未能形成武力解決問題的局面。然而,當普魯士在20世紀60年代完成“軍事革命”後,歐洲大陸上出現了壹個新的軍事強國,它不再容忍談論領土和主權,隨之而來的是與試圖以“鐵血”手段維持德國分裂的強國的壹系列軍事鬥爭。主要是三次大規模戰爭。

1.普魯士、奧地利和丹麥之間的戰爭

這場戰爭是普魯士和奧地利為了奪取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公國而對丹麥發動的。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位於丹麥南部,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荷爾斯泰因的居民基本都是德國人,參加了德意誌邦聯。石勒蘇益格北部以丹麥人為主,南部以德國人為主,他們沒有參加德意誌邦聯。傳統上,這兩個地區永遠不會分開。正是因為地理和民族的原因,這兩個地區成為歐洲壹些國家關註和爭奪的焦點。早在1848-1850年,普魯士為了奪取丹麥占領的兩個公國,發動了對丹麥的戰爭,由於英、法、俄、瑞典等列強的介入,戰爭失敗。

1863 165438+10月,丹麥違反倫敦議定書1850和1852通過的新憲法,將石勒蘇益格並入丹麥王國。歐普斯和奧地利要求廢除憲法,並於1863+65438年2月派兵22000人占領了德意誌聯邦中的荷爾斯泰因和勞恩堡大公國。與此同時,兩國開始準備對丹麥開戰。

1864 65438+10月16,兩國向丹麥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恢復石勒蘇益格的地位。丹麥人拒絕最後通牒後,6萬多人的普奧聯軍在普魯士元帥弗朗日的指揮下,於2月1日越過石勒蘇益格邊界。英法俄拒絕支持丹麥的領土主張,丹麥因此在外交上被孤立。

2月6日,擁有38000人的丹麥軍隊無法守住石勒蘇益格附近的丹內·沃克陣地。在中將·德·梅薩的指揮下,它經由弗倫斯堡撤到迪堡附近的要塞陣地。壹支部隊撤退到日德蘭半島的北部,以保衛腓特烈西亞要塞。3月初,普魯士和奧地利的聯軍包圍了腓特烈西亞,並於4月18日壹舉攻占了迪波爾陣地。4月29日,丹麥軍隊放棄腓特烈西亞,退守阿爾薩斯和菲英群島。丹麥艦隊在3月17日擊敗了呂根島附近的普魯士分艦隊,在5月9日擊敗了赫爾戈蘭島的奧地利分艦隊,但這些勝利都沒能決定戰爭的勝負。4月25日,英國、法國、俄羅斯和交戰國代表在倫敦舉行和談。12年5月,停戰協定簽署,有效期至6月26日。但是和談毫無進展。

6月29日,普魯士和奧地利的聯合部隊恢復進攻,並於7月中旬占領了整個日德蘭半島。16年7月,停戰協定再次簽署;10年10月30日,和平條約在維也納簽訂。根據和約的規定,丹麥放棄了對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的領土要求。在普魯士首相俾斯麥的精心策劃下,普魯士有意將荷爾斯泰因割讓給奧地利。石勒蘇益格歸普魯士管轄,從而制造有預謀的普奧摩擦。

2.普奧戰爭

也被稱為“七周戰爭”。這是普魯士和奧地利之間爭奪德國主導權的壹場重要戰爭。

普魯士、奧地利和丹麥的戰爭結束後,俾斯麥立即準備對奧地利開戰。他利用了克裏米亞戰爭中俄國希望奧地利支持而奧地利不予理睬的宿怨,穩住了俄國的不作為;他隱約向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暗示,戰後將給予法國領土“補償”,以換取法國的中立;他還利用意大利日益高漲的反奧情緒,與意大利結成軍事同盟對付奧地利。1866年6月8日,俾斯麥借口奧地利議會單方面討論這壹地區的前途,入侵荷爾斯泰因,破壞了兩國的協議。另壹方面,奧地利在法蘭克福的邦聯議會上提出了壹項制裁普魯士的動議,並獲得通過。俾斯麥宣稱邦聯憲法已被破壞,德國邦聯需要重組,並提出了排除奧地利的重組草案。這成了戰爭的導火索。

17年6月,奧地利向普魯士宣戰,戰爭正式爆發。當時普魯士準備充分,可投入戰爭的軍隊達到63萬;而奧地利只有30萬軍隊,6月20日意大利對奧宣戰後,奧地利不得不用其中的8萬人組成南方軍團對付意大利。這樣普魯士在力量對比上優勢明顯。

戰爭開始後,在參謀長毛奇將軍的指揮下,蒲軍分三路向波希米亞寬達250公裏的戰線發起進攻:王儲腓特烈·威廉指揮的第二軍團,127000人,從東北向明興格拉茨推進;弗雷德裏克·卡爾王子的1軍團,有97000人,從北面向賴興貝格方向推進;比滕菲爾德將軍的第3集團軍易北軍,5萬人,從西北方向向明興格拉茨方向進攻。6月22日占領德累斯頓後,易北軍與1軍合並。隨後,蒲軍分兩路進攻,其任務是在最後的戰鬥中殲滅貝內德克的軍隊,並攻占維也納。

由貝內德克將軍率領的奧地利北方軍團在奧爾米附近集結,向蒲軍挺進。由於不清楚敵情和缺乏統壹指揮,蒲軍在通過山口時行動緩慢。貝內德克有把握逐個攻克蒲軍,但行動比蒲軍慢,使得普魯士軍團順利通過山口。6月27日至30日,蒲軍在納赫德和明興格拉茨附近發動了幾次戰役,迫使奧地利軍隊撤退。7月3日,雙方在薩多瓦茨的格雷茨地區進行了整個戰爭中最大的壹場戰鬥。貝內德克再壹次錯過了所有殲滅蒲軍的戰士,他們壹個接壹個地開打,壹個接壹個地參戰。結果奧地利軍隊大敗,約1.8萬人陣亡,2.4萬人被俘。只是由於蒲軍指揮失誤未能及時組織追擊,奧地利軍隊才幸免於被殲滅。

薩多瓦戰爭後,奧地利軍隊不得不收縮兵力來保衛維也納。它收編了北方軍團的殘部,組織了1多瑙河軍團,並將從意大利調回的兩支軍隊編入該軍團。至此,按照毛奇將軍的計劃,蒲軍可以壹鼓作氣,迅速攻占維也納,徹底摧毀奧地利的統治中心。然而,狡猾的俾斯麥不想過分削弱奧地利,他擔心曠日持久的戰爭可能會導致拿破侖三世的武裝幹涉。因此,他改變了毛奇的戰略部署,指示蒲軍放棄進攻維也納,轉而進攻匈牙利。面對失去匈牙利的危險,奧地利不得不停止軍事行動,並於7月22日與普魯士簽署了停戰協定。8月23日,雙方在布拉格簽署了和平條約。普魯士獲得了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漢諾威、黑森、拿騷、美因河畔法蘭克福等地。奧地利退出德意誌聯邦,舊聯邦瓦解。

1867年,以普魯士為中心的北德意誌聯邦成立,包括19個州和3個自由城。

3.普法戰爭

這是普魯士和法國為了削弱對方的實力,提高和擴大自己在歐洲列強中的主導地位的壹場戰役,也是普魯士最終獲得德國主導權的壹場決定性的戰爭。這場戰爭的起因是,普奧戰爭前夕,俾斯麥暗示要割讓領土給拿破侖三世,以保持法國中立,但後來俾斯麥對此只字不提,拿破侖三世因受騙而極為不滿。普奧戰爭後,雙方關系日趨緊張,雙方都在大規模擴軍備戰,醞釀大打出手。尤其是普魯士,不僅調集了大量軍隊和武器裝備參戰,而且總參謀長毛奇將軍也已經起草並修改了作戰計劃。戰爭不可避免。俾斯麥終於在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上為戰爭找到了壹個“恰當”的借口。1870年2月,俾斯麥派人與西班牙臨時政府密談,提出邀請王威廉的表弟利奧波德親王在西班牙當國王。這種事情在當時的歐洲國家歷史上屢見不鮮,但俾斯麥另有所圖。他試圖通過這壹方案聯合兩國,從而導致法國腹背受敵。拿破侖三世覺得德國和西班牙之間的密切關系對他極為不利,因此他向普魯士提出抗議,並威脅要與任何其人民以國王身份來到西班牙的國家開戰。事實上,普王對利奧波德接受西班牙王位既不知情,也不認可。7月3日,西班牙《回聲報》披露利奧波德登上西班牙王位後,遭到了普國王的強烈反對,利奧波德本人也正式表示不會去西班牙當國王。然而,拿破侖三世對此仍感到不安,於是他命令駐普普大使面見王樸,要求王樸承諾絕不同意利奧波德繼承西班牙王位。王樸拒絕給予這樣的保證,並打電報給俾斯麥。俾斯麥與毛奇和陸軍部長羅恩密謀後,修改了原來的電文,並在報紙上發表,對法國進行侮辱和挑釁。此事立即在法國引起震動。拿破侖三世惱羞成怒,於09年7月65438日對普魯士宣戰。

法軍總司令是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總參謀長是勒布。他們試圖先發制人,集中兵力迅速越過國境線,向法蘭克福方向沖去,切斷南北德國的聯系,迫使德國南部各州保持中立,全力擊敗普魯士。但事實上,法軍的動員和集結是緩慢的。直到7月底,8個軍約22萬人才在邊境集結。8月初,他們被編成兩個軍團,分別由麥克馬洪元帥和巴贊元帥率領。蒲軍的總司令是王樸·威廉壹世,參謀長是毛奇。

普魯士計劃集中優勢兵力,進攻阿爾薩斯和洛林,試圖在普法邊境地區殲滅法軍主力或將其趕到法國北部,然後進攻巴黎。到7月底,由於蒲軍的周密動員和鐵路運輸部隊的使用,三個軍團,約47萬人,已在邊境集結,裝備齊全。8月2日,法軍首先在薩爾布呂肯地區進攻蒲軍,但沒有強有力的戰鬥行動。蒲軍於8月4日轉入進攻。法軍在邊境地區的不利陣地上遇到了蒲軍的進攻,在8月4日至6日的維桑堡、瓦爾特和斯皮克倫戰役中連連失利。巴贊猶豫不決,有時決心退守沙龍與麥克馬洪會合,有時又決心在梅斯防守。當最後決定撤退到沙龍時,機會已經失去,蒲軍正在逼近。在14年8月馬爾斯拉圖爾戰役和18年8月格拉沃洛特-聖普裏瓦特戰役後,巴贊軍團被蒲軍第1和第2軍團包圍。麥克馬洪率領軍隊回到沙龍。他準備誘敵深入,在巴黎城下與蒲軍作戰。帝國政府擔心繼續撤退會在國內引起動亂或革命,派它去營救巴贊。於是麥克馬洪於8月22日率軍從蘭斯到梅斯。這時,從柏林傳來壹個假消息。說除了圍攻梅斯的部隊,蒲軍還決心壹路推進到帕裏斯。事實上,蒲軍第三軍團繼續追擊麥克馬洪的部隊。大膽向右迂回,與新組建的第4軍團配合,與當時隨軍的拿破侖三世壹起圍攻麥克馬洪領導的法軍。1年9月,普法兩軍在色當決戰,法軍大敗。拿破侖三世在色當中央塔樓升起白旗,同時派人向溥王遞交投降書。9月2日,拿破侖三世在李同學村會見了俾斯麥,法軍正式投降。色當之戰,法軍* * *死傷17000人,被俘103000人,其中將軍39人。

色當戰役是典型的完全圍城戰,是戰爭史上的決定性戰役之壹,影響巨大。色當戰役後,普魯士軍隊開進,繼續推進。消息傳到巴黎後,人們的革命情緒迅速高漲。9月4日,巴黎爆發革命,推翻了法蘭西第二帝國,建立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結束了法國歷史上的王朝統治時代。所以色當之戰是普法戰爭的轉折點。德國國家統壹的障礙被清除,但俾斯麥想占領法國領土,這場戰爭已經成為對普魯士赤裸裸的霸權侵略。09年9月19日,蒲軍包圍了巴黎,到處燒殺搶掠。打著“國防”招牌的法國臨時政府,不僅沒有組織抵抗,反而背叛了人民武裝。9月28日,被蒲軍包圍的法國軍隊投降了。10年10月28日,被圍困在梅斯的巴贊元帥投降。1871年3月,普魯士與法國正式簽訂和約,法國割讓土地賠償,解散正規軍。至此,普法戰爭結束。

  • 上一篇:大學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5篇

    大學生開題論文範文+0

    題目:數學美在中學數學教育中的應用

    壹、選題的背景和意義。

    背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文素質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數學有了更高的要求,於是數學美應運而生。

    意義:培養學生的審美心理和數學美,增強教材的親和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預期目標

    <
  • 下一篇:中國刑事訴訟法與美國立法在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方面有何異同?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