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第二十三章人類的文化進化

第二十三章人類的文化進化

人類進化史只有幾萬年或者幾十萬年,人類文明史只有幾千年。

人類的進化主要體現在認知能力上。從猿到人的過程中,智力的進化處於加速狀態。

有這樣壹個問題,所有生物都會發生基因變異和自然選擇。人類為什麽能從普通動物中脫穎而出?原因是什麽?

生物進化受環境影響,表現為生物通過改變自身的結構、功能和習性來適應生存環境。那麽,人的生活環境和其他動物有什麽不同呢?

人與其他動物的區別在於,人不僅要面對自然環境,還要面對自己創造的文化環境,這是壹種不同於自然環境的特殊環境。

什麽是文化?文化是壹個廣義的概念,它不是自然原生的,而是由生物創造並傳承下來的東西。

壹般認為文化是人類才有的。其實有些動物也有自己的文化,尤其是群居動物。有些群居動物有自己的組織形式,簡單的語言(信號語),可以把獲得的經驗傳遞下去。

當生物進化到壹定階段(具有壹定的智力和語言水平)時,就會產生壹種特殊的文化,這種文化是由社會組織、語言、習俗、生產方式、科技、教育等要素構成的。

人類祖先離開森林後,改變了生活方式,從采摘到狩獵,於是就有了種植和儲藏的農業生產,建立了復雜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組織,發展了語言和文字,形成了人類特有的文化。

從生物學特征的對比來看,人類和靈長類動物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我們人類和黑猩猩在形態程度和基因構成上的差異並不比猴子和大象大。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在於人類建立了特殊的文化體系。

文化是信息的壹種形式,文化系統是信息系統。人類文化可以看作是壹種復雜的行為,壹種復雜的社會(集體)行為。

古代人類社會活動簡單,活動面積小,人們從事簡單的生產勞動,主要是種植、養殖和狩獵活動。這個階段人類文化比較淺薄,用簡單的語言、象形文字、口頭故事來記錄歷史;因血緣關系而形成的民族,應當是宗法的或宗法的;人的行為受到自然規律的制約。

人類文化是逐漸形成和發展的。隨著人類群體的擴大,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增多,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生活內容逐漸豐富,需要描述和表達的東西更多了,語言文字的使用也越來越多。同時,語言不僅用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還可以記錄故事和歷史事件,傳授生產、生活方式和知識。

有人認為生物進化和文化是兩碼事,至少兩者之間沒有直接聯系。

那麽,人類的社會行為有生物學意義嗎?換句話說,人類基因的變化和人類文化有什麽聯系嗎?

進化不是發生在生物身上的孤立的事情,而是生物為了應對環境變化而產生的生物學意義上的關聯變化。文化環境也是環境。就人類生物進化而言,進化就是生物通過改變自身的結構、功能和習性來適應生存環境。

人類進化包括生物進化和文化進化。生物進化表現為生物個體和種群的遺傳組成和表型特征的變化,文化進化是指人類社會的文化體系(人們對自然和自我的認知理解)隨時間而變化的過程。

人類的文化活動是由人類神經系統控制的行為。因此,與人類行為相關的各種社會活動和社會現象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的生理機能。後天學習、社會教育和人際交往等環境因素具有生物學意義。

事實上,人類進入文明階段後,人類的生物進化並沒有因為自然選擇效應的減弱而減緩,相反還表現出加速進化的現象。

在人類的基因表達中,我們可以觀察到文化的影響。比如有的人有繪畫天賦,有的人有文學、音樂、表演天賦,這些都是與人類文化相關的生物屬性。再比如,文明社會男女社會行為的差異與他們的生理差異有關。

人類的行為方式是由壹定的社會文化塑造的。每個人都處在壹定的文化背景中,生活在壹定的社會習俗中。壹個人的行為體現了他的文化素養。文化環境對人類的影響,可以從不同地區、不同種族的人類群體的遺傳差異中得到揭示。

環境因素,如人的後天學習、社會教育、人際關系等,都會對人的生理和心理產生影響,這些影響也可能通過遺傳影響後代。

可以說文化對遺傳的影響是無處不在的。經過長期發展,文化元素已經融入人類基因。

現代人的很多行為都是由壹定的社會文化塑造的,人們的社會行為和習俗已經融入了人們的自然天性。

智力的進化是人類生物進化中最重要的變化,文化對人類智力的形成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人類生物進化出身體結構、功能和習慣的變化,通過這些變化來適應環境,滿足生存的需要。視覺、聽覺、嗅覺等等都是由生存的需要產生的,而智慧是由人們理解物質屬性、各種事物之間的相關性、自然規律等等的需要產生的。

人類文化包括生產、生活方式、經驗的傳遞和提煉、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對自然的認知和理解等等。這種文化由社會組織、語言、文字、習俗和教育組成。人類的文化活動可以看作是壹種復雜的存在行為。

在人類存在的過程中,各種文化信息都是通過文學和語言來儲存和傳遞的,這樣人體就要做出相應的變化,形成滿足這些需求的生物系統,具體來說就是人腦相關的能力如記憶、思維,也就是腦基智能系統。

語言能力被視為人類與其他動物最重要的區別特征:只有人類可以使用符號語言,而其他動物只有信號語言。信號語的含義明顯而簡單,無需學習和社會認可,每個個體在遺傳本能和個體經驗的基礎上很容易掌握。人類使用抽象的符號語言,需要學習和社會認可。符號語言借助壹定的語法規則將不同的詞(概念)組合成復雜的句子,表達復雜的意思。隨著人類智力的進化,人們可以掌握符號語言,用文字表達自己的經驗和認知,從而可以儲存、積累和傳遞文化信息。

隨著人類智力的發展,人有了自我意識,可以通過語言和文字進行抽象思維,可以創造文學,可以通過總結自然規律來改造自然。

人的思維過程實際上是腦細胞的活動,人接受的文化信息會影響腦細胞的活動和腦組織的結構和功能,即人通過生物的變化來滿足生存的需要。

人腦是迄今為止地球上最復雜、最精致、最有組織、最奇妙的結構,它的出現與人類語言的使用密切相關。

簡而言之,文化與記憶、歸納、抽象、總結等人腦思維活動有關。由於這種聯系,文化對人類智力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文化不僅促進人的智力發展,而且標記人的情感。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僅是競爭,也是合作。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人們需要合作來應對和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從而形成相互關系的規則,這種規則可以穩定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使群體或社會處於壹種相對穩定的狀態,以滿足大多數人的利益。

?同時,人與人之間有血緣關系,不同的人因為利益相同而有友誼。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誌同道合者之間的友情,壹個人對幫助過他的人的感激之情,都受到人類文化的影響,在人體內有相應的物質表達結構。

我們知道人有慈悲、憐憫、害羞、虛榮、內疚、謙卑、感恩等。,這些都是在人與人的關系中產生的。經過長期的文化熏陶,他們在人類遺傳學上留下了印記,這是人類文化在代代相傳的過程中對人類遺傳學的影響。

進化是壹個系統的變化或變異,環境為這個系統的進化提供了“原材料”。在生物系統中,變化是由生物分子系統對外部環境的誘導引起的。在文化系統中,變革的源泉是生產技術的創新、科學的發現和發明、文化藝術的創造、法律、制度、宗教等文化因素。為了適應文化環境,人的身體結構、機能和習慣都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主要表現在思維和情感上。人類文化進化的目的是改變自然環境,以滿足人類的各種需求。

?文化系統類似於遺傳系統,是壹個信息系統。文化信息隨著時間而變化,不斷積累和完善,這就是所謂的文化進化。

人類文化處於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人類的語言、文字、社會組織形式、生產生活方式以及對未知的探索活動都在不斷變化。與此同時,不同文化體系之間的競爭和交流也在改變著人類文化。

在生物進化過程中,環境起著導向作用。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人類生物進化越來越受到文化的影響。

人類的生物進化和人類的文化進化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近幾千年來人類智能發展迅速,反映了人類生物進化與人類文化發展的密切關系。

?有人提出過這樣的問題,“自然選擇對現代人類有用嗎”“人類的生物進化停滯了嗎”?

人類進入文明階段後,隨著醫學的發展和醫療保健制度的完善,社會成員的生存機會趨於平等,社會倫理和法律保障每個人平等的生育權,自然選擇在人類進化中的作用逐漸減弱,但這些並沒有導致人類智力和體質的惡化。

人與人之間的很多差異都是文化和教育造成的。現代人類社會,不存在人與人之間差異越來越大的現象,因為大家都處在相同的文化環境中,總體來說,差異只會越來越小。所以通過普及教育,讓所有人接受最先進的文化,人類會發展得更快。

能否得出這樣的結論:人類復雜的社會行為不是自然選擇直接產生的,文化這種環境因素具有生物學意義。

在人們看來,進化是壹個非常緩慢的過程。事實上,隨著人類科技和文明的快速發展,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人類進化的現象。無論是人體和外貌的變化,還是智力的發展,同壹社會不同時代的人都有明顯的差異。這反映了社會環境對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影響,還有遺傳。即使自然選擇的作用在減弱,人類的進化仍在繼續,而且有加速的跡象。

與100多年前相比,現代中國人的智力明顯提高了。這種提升是受文化環境變化的影響,尤其是教育的普及,更多的人有機會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科學教育對人類生物進化(主要是智力)的影響越來越大。

生物基因的變化是針對生存環境的變化,生物系統會產生與環境相對應的變化,這是生物不斷進化的本質原因。文化環境起導向作用,環境因素通過壹些渠道傳遞給基因,基因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

由於人類生物進化和文化進化的相互作用,我們不得不思考這樣壹個問題,人類能否主動掌控自己的發展命運。推動文化進化的主要因素是教育,提高文化教育的整體水平是推動文化進步的主要途徑。事實上,人類的實踐也表明這是可能的。隨著教育的普及和深入,人類的整體智力水平在不斷提高。

所以,在生物層面上,人不是被動的。人們不必等待基因的改變,而是用文化來引導基因的改變,通過文化的發展來促進人類的發展。

  • 上一篇:大學生應該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修養?
  • 下一篇:【紐約中小學“尊重每壹個人”的活動及其啟示】尊重每壹個人是壹種教育。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