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今年5月,開發商回籠資金的迫切需求遭遇了樓市頻繁的放松政策。有沒有調動購房者的積極性?
資料圖:在建房地產項目。中新社記者張斌攝
新政叠出,“五壹”暖樓市不打烊。
“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完善房地產政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優化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4月29日,放假前夕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了這壹點。
壹般認為,“支持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完善房地產政策”是中央政府對房地產行業更明確、更積極的表態。這意味著後續地方調控自主性更強,高能耗城市更多限制性政策有望松動,有利於住房需求的釋放。
果不其然,在“五壹”小長假期間,又有不少馬不停蹄的“加班”房地產松綁政策。
據中新網財經不完全統計,廣東惠州、廣東梅州、江蘇無錫、江蘇連雲港、江蘇徐州、湖南嶽陽、江西贛州等。近期紛紛密集宣布調整此前的房地產調控政策。
新的救市政策主要包括降低購房首付比例、降低房貸利率、二手房增值稅免稅期由5年改為2年、放寬銷售限制、購房補貼、提高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等常見措施。壹些城市也提出了頗具特色的政策。比如贛州房展會期間,購房者貸款年齡放寬到70。
5月4日晚間,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相繼發文,均對房地產做出明確表態,主要涉及房地產信貸政策優化、支持新市民住房金融、支持剛需和改善型住房需求、調整個人房貸還款計劃等。
“上述提法系統、全面地總結了近期房地產市場的金融需求,有利於5月份及以後金融政策更好地推進。”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這也意味著近期將會有各種新的政策和支持內容出臺,對房地產市場環境的進壹步改善起到積極作用。
RealData首席市場分析師徐小樂也提到,“適時優化”、“積極支持”、“督促銀行保險機構”等字眼更為積極,傳遞出政策調整的緊迫性。預計後期地方銀行及相關金融機構對購房者和房企的扶持政策會及時出臺。
資料圖:廣州市海珠區(無人機照片)。中新社記者陳郁攝
忽冷忽熱,買家需要強大的信心。
暖意中,各大開發商也急於給這個“五壹”添壹把火。
“五壹假期我們去了幾家售樓處,裏面人很多。感覺這個假期成了很多人的休閑娛樂項目。”打算買房的廣州新市民王小姐告訴中新財經。
中指院數據顯示,廣州“五壹”期間,開發商營銷推廣較為積極,約有40個樓盤有營銷動作,其中超20個為全新樓盤,多個樓盤現場火爆。
王小姐參加了某樓盤的第壹天認籌,發現售樓部已經不是記憶中提供大部分小吃和咖啡館的那個了,甚至還裝修了復古市集、玻璃溫室、樂隊表演等網絡名人元素,只為吸引購房者。
除了努力營造氛圍,銷售人員的態度也很熱情。王小姐提到銷售壹直跟她強調限時優惠政策和節後漲價。如果沒有朋友提醒,她幾乎會直接交“誠意金”。
王小姐傾向於80㎡-90㎡的小戶型,這讓她“頭腦發熱”。壹套90㎡左右的房子,單價差不多比前幾期便宜了1000元。“當時真的是被價格沖昏了頭腦。等我回家冷靜下來,‘特價房’的位置和戶型確實比前幾期差了很多。”
但更多的城市並沒有像廣州壹樣迎來看房熱潮。
某二線省會城市置業顧問陳先生告訴中新財經,他所在的售樓處在假期準備了很多活動。單價11,000元-1,2000元的原房,最高優惠可達8500元-9500元,還有“5萬元首付”甚至“0元首付”等活動,但看房人,
“本來期待有壹波返鄉置業潮,但是因為疫情,返鄉人數大減,沒有得到支持。我省很多三四線城市的開發商都在降價幾百、幾千元。”陳先生說。
另壹位二線城市置業顧問蘇先生也向中新財經表示,他主要負責總價200-250萬元的剛需樓盤,“五壹”期間的客戶足夠售樓處壹半的座位。
“但好的壹點是,我感覺現在大家的買房預期都變了。前幾個月,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房價肯定會再次下跌,但現在大家普遍感覺房價和利率到底了,越來越多的人決心立即采取行動。”蘇先生認為,現在買房的人普遍缺乏“壹腳進門”的信心。
“目前政策環境明顯改善,部分熱點城市市場信心有所恢復。但由於疫情反復等因素,政策效果並未清晰傳導至市場。”中指研究院指數部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指出,中指監測數據顯示,2022年五壹小長假期間(4月30日-5月4日),重點監測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較去年五壹小長假下降52.3%,同比降幅仍然較大。
陳文靜認為,在房地產市場調整壓力持續較大的背景下,中央政策調整明顯釋放積極信號,各地因城施策力度進壹步加大,預期強烈。政策的放松將有助於恢復購房者的預期和對置業的信心。
“預計在政策有效、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後,市場將企穩,尤其是基本面支撐較強的熱點城市有望率先企穩,帶動重點地區三四線城市完成築底。”陳文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