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說現場協調。在拍攝現場,劇組的所有工作人員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像專業的影視劇劇組,我們沒有龐大的人員和雄厚的資金基礎。我們只能依靠包括導演在內的7名工作人員來完成與拍攝相關的各種任務。導演要顧全大局,想到方方面面;作為助理導演,導演還兼職做觀眾坐臺。攝像師盡可能選擇壹個刁鉆的角度進行拍攝,沒有軌道車他還是要壹遍又壹遍地拍攝壹個長鏡頭,這壹切都是為了構造壹個好的視覺效果;錄音師高舉已經落下的話筒,反復尋找最佳的聲音接收點;制作總監壹邊兼職做燈光工程師,壹邊做觀眾坐席,化妝師還要維持現場秩序..........
炎炎七月,攝制組前往江蘇宜興拍攝。40多度的高溫持續了半個月,讓人感覺像是整天待在桑拿房裏。惡毒的蚊子讓我們的攝影師住進了醫院。在寒冷的日子裏,攝制組頂著寒風在延慶的壹棟樓裏拍攝,連鏡頭都凍出了毛病,讓大家又補了壹遍鏡頭..........
在資金貧乏、設備先進、演員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下,劇組全體工作人員緊密配合,努力工作,全力以赴,因為我們有壹個共同的信念——在有限的條件下制作出更好更高質量的節目,讓法制編輯部壹路走好!這個環節將直接決定短劇呈現給觀眾電視的風格。此外,視覺效果的運用和音樂動態效果的加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烘托短劇的氛圍,演員表演中的很多缺陷都可以用音樂來彌補。
“合法劇場”在剪輯畫面的方式上還是和電視劇的剪輯有區別的。盡量不要用太長的鏡頭,因為整個短劇只有20分鐘。在這有限的時間裏,有必要把案情解釋清楚。後期制作的最後壹個階段——混音,在我看來是最麻煩的事情!我們的表現手法不同於壹般的科教片和故事片,而是以壹個電視短劇的形式,所以不允許導演隨便找壹個背景音,而是配合劇情的發展,在不同的階段使用不同的背景音樂。劇情的高潮也要和音樂的高潮重合,我們也沒有專業劇組那樣的專業作曲家。自然,“作曲”的任務就交給了導演。搜索無數音樂網站下載可憐的電影原聲帶!到時候烘托氣氛的效果自然就出來了,再通過後期包裝人員的精心制作,潛移默化的提高節目質量。這個環節也是欄目制作人親自把關的。推敲細致透徹,讓每個導演在制作節目時都不敢掉以輕心。即使董事們如此謹慎,也沒有人能審查壹次。在節目的聲音、畫面、字幕、劇情等某些方面總會有或多或少的疏忽。即使字幕的節奏與畫面不符,他們也必須拿回去修改。為了達到滿意的質量,有些影片甚至被反復修改了六七次,無形中增加了導演的工作量,但換來的卻是更好的節目質量和滿意的收視率。更重要的是,經過這種細致繁瑣的修改,逐漸培養了導演們註重細節處理的創作習慣,對個人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促進作用。有這麽嚴格的把關人,有這麽多細心的編導,在全體工作人員的齊心協力下,法制編輯部的節目質量有了壹個相對穩定的狀態。
較好的節目質量得到了中心領導的肯定,也得到廣大電視觀眾的肯定,使得我們的節目有了較高的收視率。每當導演們看到更好的收視率反饋,都由衷地感謝電視觀眾的認可,同時也深深地體會到自己制作節目的辛苦的價值!好的收視率給我們打了壹針強心劑,鼓勵欄目的每個成員更加關註自己節目的質量。有了好的節目質量,每個人都會有溫暖的笑臉,形成良性循環,這也是欄目每次開會的重點。制作人曾對欄目全體成員說,“在法制編輯部工作,不緊張,但很辛苦。”不難看出我們的宗旨,就是節目不在於數量,而在於質量。法制編輯部的每壹位成員,都會在這種良好的人文氛圍中,為了欄目的成長,為了自己的進步,盡心盡力地工作。
基於以上因素,節目的質量來源於人的努力,人的努力來源於自己的動力,自己的動力來源於內心世界的生成,由此可以得出質量來源於“心”的結論。監制:梁國喜(寄語:法律是嚴肅的,但普法需要藝術!進入電視行業十余年,先後參與《景泰藍故鄉》、《山裏人》、《秦淮河》等電視專題片的策劃、編導600多分鐘;60多部法制欄目劇和賀歲劇,如《在家的老母親》、《哭泣》、《這個春天》、《陽光下的暴力》、《我們村的故事》2009年2010、《雪國的家》等。總導演策劃執導的《雪花燈》和《高桌低凳》兩部高清數字電影;策劃和執導的大型活動、專題節目和文藝晚會超過65,438+000場。
★ 2010國慶特別節目《我們村的故事》獲第二屆新農村電視藝術節農村電視劇優秀作品二等獎。
★特別節目《雪國壹家人》獲全國欄目劇壹等獎。
★特別節目《雪國壹家人》獲得第二屆新農村電視藝術節農村電視劇三等獎。
★榮獲第四屆全國欄目劇“十佳制作人”榮譽。
★特別節目《大吉大利》獲中國行業電視文藝片壹等獎。
★特別節目《大吉大利》獲第八屆中國農業影視“神農獎”銀獎。
★特別節目《走向繁榮》榮獲第七屆中國農業影視年度優秀特別節目獎。
★特別節目《走向繁榮》獲第七屆中國神農獎銀獎。
★特別節目《盛世新春》獲中國農業影視年度優秀策劃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