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機場並不像人們說的那樣是在抗日戰爭初期修建的,而是在1933年李圍剿陳、瓦的戰鬥中降落在這裏的。李和陳是盤踞在枝江的兩個小軍閥,他們相互吞並。李把陳圍在城內,城墻又高又厚,易守難攻。省主席何建送了壹架雙翼飛機給支持李。飛機降落在東門外1公裏的焦長坪。這個從清朝開始訓練士兵的地方,暫時起到了機場的作用。所以,枝江機場的飛機後還有壹個機場。
1937年,陳納德被聘為中國航空委員會秘書長宋美齡的顧問(即中國空軍總顧問)。他提出的“在中國西南各省開辟若幹大型軍事秘密前進機場”的建議,受到了蔣中正、宋美齡等國民政府官員的高度重視。在陳納德的倡議下,中國航空委員會從新晃、枝江、麻陽、千陽等11縣招募了1938名民工,對枝江機場進行擴建和修繕。1942招募3萬農民工再次擴建之江機場。擴建後的枝江機場跑道長1600米,寬50米,占地4282畝,是抗戰時期盟軍遠東第二大機場。
陳納德於1938年飛抵枝江,並於10年在枝江創辦了第壹所美國航空學校,為中國空軍培養了大批優秀飛行員,並負責監督枝江機場的擴建。
1938年冬至1945、10年冬,蘇聯誌願航空中隊(1941-1942)、美軍第14航空隊、中國空軍第5大隊等空軍相繼進駐枝江機場,枝江機場成為二戰時期國民政府的進步。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由於作戰損失的飛機無法補充,中國空軍陷入困境。陳納德多次向美國政府建議,最終得到了羅斯福總統的支持。羅斯福於19415年4月簽署密令,美國政府向中國政府提供100架P-40戰鬥機。1941 8月1日,美國誌願航空隊在緬甸銅鼓鎮凱德機場成立,陳納德任隊長,下轄3個戰鬥機中隊。
1943年底,陳納德將軍及其飛虎隊飛行員(120)和技術人員(420)進駐之江機場。他們利用枝江優越的地理位置,不斷主動出擊,不僅頻繁與侵華日軍進行空戰,還擔負起掩護從機場起飛的重型轟炸機對華北、華中日軍駐地實施戰略轟炸的責任,切斷日軍後勤補給線,阻斷長沙、湘江、京廣鐵路交通。但在當時,枝江機場是軍事保密的重點,所有關於空軍在這個機場的作戰和戰果的報道,都被稱為“紅巖機場”、“湘西某機場”、“湘西盆地機場”、“全能王”,給枝江機場蒙上了壹層厚厚的神秘色彩。枝江機場出發的飛機,直接參與了對侵華日軍的空戰,直接切斷日軍補給線,直接參與遠程作戰,多次轟炸日本。在八年抗戰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給日本侵略者以毀滅性打擊。當時,枝江機場停放著400多架各種型號的飛機,主要有美國P-40海盜戰鬥機、B-25鷹式中型轟炸機、P-51野馬戰鬥機和P-61B黑寡婦戰鬥機。美軍進駐芷後,有中美空軍俱樂部、第二飛機修理廠、醫院、招待所、餐館、酒吧等。機場周圍到處都是。芷江航校、駐芷美空軍司令部、駐中國美後勤司令部、美第14航空隊、戰時後勤部隊等20多個部隊和軍政機構,僅美空軍人員就多達6062人。1941年10月—1945年8月,飛虎隊在支援中國抗日戰爭中立下豐功偉績,* * *擊落擊毀日軍飛機2600架,擊沈擊傷敵艦44艘,擊毀軍用商船223萬噸(2.23MT),擊斃日軍6.67萬人。
枝江機場見證了抗戰勝利。枝江所擁有的空中力量,對侵華日軍和日本本土造成了極大的威懾。日軍視“枝江空軍基地”為眼中釘、肉中刺,制定了夷平枝江美軍空軍基地、打通大陸交通線、占領重慶為首都、征服中國的壹號作戰計劃。於是,在1945年4月,發動了對湘、對華最後壹次進攻戰——以奪取芷江機場為目的的湘西會戰。65438年4月9日至0945年6月7日,陳納德將軍率領的中美空軍在枝江保衛戰期間頻繁出擊,對日軍造成了極大的殺傷力。據不完全統計,湘西戰役中,僅中美混成空軍旅第五旅就出動3101架次,平均每天60架次,* * *發射彈藥360萬發,中型轟炸機出動183架次,平均每架次攜帶炸彈1000磅,殺傷大量敵人。湘西會戰是中國和抗日戰爭從相持走向戰略反攻的轉折點。從此,日軍再也無法進行大規模作戰,這對抗日戰爭的勝利起到了關鍵作用。中外媒體稱之為“中國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