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如何認定向外國人非法出售或者贈送珍貴文物罪?

如何認定向外國人非法出售或者贈送珍貴文物罪?

(壹)關於罪與非罪的區別,首先從行為人的買賣和贈與的對象說起。如果行為人將珍貴文物出售或者贈送給外國人,行為人可以構成犯罪。如果行為人出售或者贈送的文物不是國家珍貴文物,而是壹般文物,則不認為行為人不構成犯罪。其次,從行為人出賣、贈送珍貴文物的對象來看。行為人將珍貴文物出售或者贈送給外國人構成犯罪的,行為人未將珍貴文物出售或者贈送給外國人,而是將珍貴文物出售或者贈送給國家文物部門或者文物部門指定的從事文物交易的機構的,不構成犯罪。向中國公民贈送珍貴文物不構成犯罪。最後,主觀上,如果行為人不知道自己出售或者贈與的文物是珍貴文物,不知道受贈人是境外單位或者個人,不知道自己的行為違反了國家關於珍貴文物處置的管制制度,則不能認定為犯罪。在上述情況下,確定行為人是否構成犯罪是比較簡單的。在以下情況下,確定行為人是否構成犯罪就比較復雜。如果行為人將私人收藏的未經鑒定的文物出售或者贈送給外國人,行為人是否構成犯罪?壹種觀點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對文物進行鑒定。如果行為人出售或者贈送給外國人的文物是珍貴的,則行為人的行為構成犯罪。如果經過鑒定,行為人出售或者贈與外國人的文物不屬於珍貴文物,行為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另壹種觀點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只要行為人認為出售或者贈與外國人的文物價值較高,就可以認為行為人出售或者贈與外國人的珍貴文物構成犯罪。先不說行為人賣給或捐贈給外國人的文物實際上是不是珍貴文物。比如演員張就有王朝的文物。雖然演員不知道自己所有的文物是否珍貴,但他知道文物價值很高,就賣給了壹個臺灣商人。本案中,行為人雖然不知道其藏匿的文物是否為珍貴文物,但由於行為人明知該文物價值較高,其行為已構成向外國人出售、贈送珍貴文物罪。我們基本同意第二種觀點。根據第壹種觀點,如果行為人出售或者贈送給外國人的文物被認定為珍貴文物,則行為人的行為構成犯罪,否則不構成犯罪。這種觀點有客觀歸罪之嫌。相比之下,第二種觀點更為合理,在認定行為人是否構成犯罪時,應充分考慮行為人的主觀方面。但由於第二種觀點不夠充分,有主觀歸罪之嫌,應加以改進。我們認為,只要行為人認為自己出售或者贈送給外國人的文物價值高,實施了該行為,就可以認定為犯罪。如果認定行為人出售或者贈送給外國人的文物是珍貴文物,則行為人的行為構成犯罪;如果認定行為人出售或者贈送給外國人的文物不是珍貴文物,應當認為行為人主觀上有誤解。如果行為人向外國人贈送的文物是珍貴文物,但行為人誤認為是普通文物,則不能認為行為人構成犯罪。(二)關於此罪與彼罪的區別1。非法向外國人出售、贈送珍貴文物罪與走私文物罪的界限。非法向外國人出售、贈送珍貴文物罪是違反文物保護法規,擅自向外國人出售、贈送珍貴文物的行為,而走私文物罪是違反海關文物保護法規,非法攜帶、郵寄文物(主要是珍貴文物)出境的行為。二者在犯罪主體和客體上是壹致的,即主體是所有擁有或者占有珍貴文物的單位和個人,犯罪客體是珍貴文物。但是,兩者有著根本的區別:第壹,對象不同。本罪的客體是國家限制珍貴文物處置的管制制度,而走私文物罪的客體是復雜客體,既違反了國家的對外貿易管制制度,也違反了國家的珍貴文物出口管制制度,其主要客體是國家的對外貿易管制制度。其次,犯罪的客觀方面不同。客觀上講,本罪是私自出售、送人珍貴文物,而走私珍貴文物罪是私自攜帶、郵寄珍貴文物出境。在認定兩罪時,需要註意的是,如果行為人是先將珍貴文物走私、攜帶、郵寄出境,再贈送國外或者送給外國人的,應當認定行為人構成走私珍貴文物罪,而不是本罪。2.非法出售或者贈送珍貴文物罪與非法出售或者贈送文物藏品罪的界限在行為上相似,但兩罪性質不同。第壹,文物非法買賣和贈與的對象不同。前壹罪中非法出售、贈與文物的對象僅限於外國人,後壹罪中非法出售、贈與文物的對象不限於外國人,而是非國有單位或者個人。第二,非法出售和捐贈的文物性質不同。在本罪中,非法出售、捐贈的文物既可以由單位收藏,也可以由個人收藏,其中單位既可以由國有單位收藏,也可以由非國有單位收藏,非法出售、捐贈的文物僅限於珍貴文物,而在後壹罪中,非法出售、捐贈的文物屬於國家所有,由國有單位收藏,可以是珍貴文物。第三,犯罪主體不同。前壹罪是不純正的單位犯罪,任何單位或個人都可以單獨成為本罪的主體。就單位而言,本罪對單位的所有制性質沒有限制,本罪的主體既可以是國有單位,也可以是非國有單位。事後犯罪是純粹的單位犯罪,自然人不能單獨構成犯罪。該罪的主體僅限於國有博物館、圖書館等單位,以及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於兩罪之間存在壹定的交叉關系,國有博物館、圖書館等單位將珍貴文物非法出售或者私自贈送給外國人時,兩罪難以認定。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同時犯下了兩項罪行。這種情況屬於刑法理論中的法條競合關系,不實行數罪並罰。根據法律法規適用原則,非法出售或者贈送珍貴文物給外國人罪應當定罪量刑。3。非法向外國人出售珍貴文物罪與倒賣文物罪在犯罪對象和犯罪客觀方面的界限是相同或相近的。比如兩者都是侵犯珍貴文物,兩者客觀上都表現為出賣行為,但兩者有明顯的區別。第壹,犯罪對象不同。前壹罪違反了國家對珍貴文物處置的管理制度,後壹罪違反了國家對珍貴文物的流通管制制度。第二,向外國人非法出售珍貴文物不是共同犯罪,但中國公民或單位非法出售珍貴文物構成犯罪,而購買珍貴文物的外國人不構成犯罪。倒賣文物罪是共同犯罪,即買賣珍貴文物的雙方都可能構成該罪。第三,珍貴文物的購買者不同。前罪的買受人是外國人,倒賣文物罪的買受人可以是本地人,也可以是外國人。第四,犯罪主體不同。倒賣文物罪的主體是壹般主體,包括單位和個人。第五,犯罪的主觀故意不同。前壹種犯罪是間接故意犯罪,行為人主觀上不具有營利目的,後壹種犯罪的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非法獲利的目的。第六,犯罪對象不同。
  • 上一篇:20世紀的波匈事件是怎麽回事?
  • 下一篇:福建省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管理規定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