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高層建築的火災特點及其危害性
(壹)火勢蔓延途徑多,容易形成立體火災。由於高層建築電梯井、電纜井、管道井多,火災後容易形成“煙囪”效應。建築高度越高,“煙囪”效應越明顯,容易造成煙和火迅速向上蔓延。同時,由於水平通風管道較多,煙、火容易沿吊頂的縫隙、走道、管道水平蔓延。所以高層建築火災壹旦失控,很容易形成立體火災。
(2)人員疏散困難,容易造成群死群傷。高層建築結構復雜,功能多樣,人員密集。發生火災時,壹方面由於人員密集,疏散通道少或不熟悉,內部人員自行疏散時高溫濃煙充斥整棟大樓,能見度低,常因擁擠發生踩踏和傷害事故,甚至有人因恐慌而跳樓。此外,壹般情況下,被困人員在濃煙中停留4-5分鐘就會有死亡危險,因此高層建築火災極易導致窒息、中毒、死亡,造成群死群傷。
(三)火災荷載大,容易形成大面積燃燒火災。高層建築因其種類繁多,包括住宅、酒店、商場等復雜建築,功能多樣,可燃裝飾材料多。據統計,普通住宅火災荷載密度可達35-60kg/㎡,高級酒店可達45-60kg/㎡。因此,高層建築壹旦發生火災,很容易在短時間內形成大面積的火災。
(4)建築高度高,滅火難度大。壹方面,高層建築發生火災時,爬樓車往往達不到著火樓層的高度,主要依靠室內樓梯或消防電梯爬樓滅火。由於樓層高、設備多,消防救援人員攀登到壹定高度後體力會嚴重下降,壹定程度上影響滅火救援行動;另壹方面,火災發生後,整個高層建築普遍停電,火災時產生的煙霧較大,室內能見度降低,也嚴重影響了滅火救援行動。
(5)指揮難度大,協調意識不強。高層建築龐大,通信死角、死角多。此外,火場環境嘈雜,火場內外通訊容易出現通訊不暢的情況,往往導致火場上的命令無法及時傳達,難以進行現場指揮。
(六)樓上有較多落物,影響滅火作業的。當高層建築大範圍燃燒,火勢兇猛時,外墻和內部平頂的照明玻璃、廣告牌、空調輔機等會因受熱而掉落,特別是玻璃掉落時會刺破水管,危及人員和車輛設備安全。滅火過程中產生的“飛刀”嚴重威脅消防官兵的“戰鬥動作和過程”。
二、高層建築火災處置及疏散對策
(壹)加強第壹支力量的動員。
高層建築發生火災,火勢蔓延很快,很容易在高處空間形成立體燃燒。因此,加強高層建築消防第壹動員力量的動員十分重要。筆者認為,高層建築火災第壹動員力量的動員應以滿足控制火災發展蔓延和適應立體作戰的需要為基礎,重點考慮以下因素:
1.考慮到高層建築火災易發生立體燃燒,滅火主要依靠高層建築固定消防設施的使用。現場力量調集的第壹批消防車輛應該主要是大功率、大噸位的水罐槍和中高壓泵消防車輛。
2.考慮到高層建築疏散和滅火的需要,第壹動員力量不僅要動員責任區的執勤中隊和普通執勤中隊,還要壹次性調動登高、排煙、照明、應急救援等特種中隊和特種車輛趕赴現場。
3.考慮到高層建築火災現場的復雜性、維持秩序和人員疏散的需要,應動員公安、交警、供水、供電、醫療、救護等社會力量同時到達現場。
(2)重點做好人員疏散和救援。
高層建築火災中人員的救援和疏散是壹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消防人員必須牢固樹立“救人第壹”的指導思想,及時疏散救援,避免和減少人員傷亡。應根據現場具體情況采取以下措施:1。用無線電引導疏散。高層建築壹般都配有事故廣播系統。發生火災時,消防人員應利用廣播系統引導被困人員有序撤離火災現場。
2、利用疏散樓梯、消防電梯等垂直疏散到地面。在疏散過程中,依次選擇和使用疏散樓梯、疏散橋、室內疏散走道和疏散梯。這些疏散設備安全可靠,疏散量大。
3.房間、走道和大廳的水平疏散。疏散到遠離著火點的疏散樓梯或避難用具所在的地方,防止被困人員進入袋狀走道,優先疏散和引導婦女、老人、兒童和殘疾人到陽臺、疏散樓梯和避難用具所在的地方。
4.使用救援器具進行救援和疏散。現場條件允許。緊急情況下,可使用救生包、救生梯、救生氣墊、繩索等救援設備,全力搶救和疏散被困人員。
(3)積極優先考慮在高層建築中使用固定消防設施。
高層建築配有比較完善的固定消防設施,在滅火時應充分有效地利用。
1、消防控制室,高層建築消防控制室壹般設在地下壹層,高層建築發生火災後,最先到達現場的力量應指派熟悉的操作人員到消防控制室,通過控制室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初步了解和掌握火災樓層位置,掌握固定消防設施能否正常工作。
2.水泵接合器和室外消防栓。為了滿足高層建築消防用水的需要,根據設計規範的要求,設置了水泵接合器和室外消火栓系統,以保證發生火災時的消防用水。
3.室內消火栓系統。高層建築的消防主要依靠固定消防設施。消防泵啟動後,或消防車與水泵接合器連接向室內消火栓管網供水後,消防人員可利用室內消火栓系統直接分層滅火,防止蔓延,分散煙霧,掩護疏散。
4.自動噴灑設施。高層建築壹般都設有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尤其是在避難層。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要求更高。根據設計要求,火災發生時,溫度達到60℃-70℃,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會自動噴水滅火,防止火勢蔓延。根據火災的需要,自動噴水滅火系統也可以在著火樓層的上層或下層手動操作,以滿足防止火勢蔓延的需要。
(4)消防指揮和通信
撲救高層建築火災,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員和設備,加強組織指揮,建立精幹高效的消防指揮部和前沿指揮部,做好多兵種、多部門的協同作戰。
1.成立由政府、公安、消防、武警、駐軍、供水、供電、衛生、通信等部門參加的消防指揮部,並在起火樓層以下設立兩層的前方指揮部,以便及時了解和收集火情,根據火情變化調整兵力部署,進行隨機指揮。
2.及時調動支援力量。高層建築發生火災時,需要準確及時地查明火災情況,並根據不斷變化的現實情況及時調動支援力量。當地力量不足時,及時向上級匯報,請求救援支援。
3.組織精幹人員做好內部偵察工作。高層建築火災內部情況不明,需要內部偵察的,組織精幹人員,穿戴個人防護用品,深入內部進行偵察。偵察時,2-3人壹組,做好撤離標誌,必要時用水槍掩護,確保安全。
4.壹線指揮部在發現和收集火情的同時,要及時提出滅火救援方案,當好消防指揮部的參謀。
5.切實加強安全保障。高樓登高救人滅火,難度大,危險大。穿戴個人防護裝備,防止中毒、墜落、砸傷、觸電和燒傷等事故。
消防通信應以三級聯網、有線、無線、GIS等系統為主要通信方式。如有必要,可事先約定聯絡信號,人工聯絡,保證消防通信需要。
第三,結論
總之,預防和撲救高層建築火災仍然是當今消防工作的壹個難題。在建高層建築的消防工作必須遵循“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消防方針。根據在建高層建築的特點,立足於自防自救,采取可靠的消防措施,做到安全適用、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從源頭上預防火災,做到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