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二:員工如何節約公司資源?1,加強罰源節約教育,提高員工節約意識;包括口號宣傳、領導動員、相關學習等。
2.建立節約資源的獎勵機制,鼓勵節約,對節約效果明顯的給予獎勵,對浪費資源的給予適當懲罰;
3、設立資源節約管理機構(* * *)。主要職責是督促員工節約資源。
4.制定資源節約計劃或方案。落實到員工、部門、單位,進行年終檢查,作為年終獎懲的依據。
問題三:企業如何節能,僅供參考:
我們知道,企業的電力消耗壹般占企業成本的第三位。降低了電和電的成本,就降低了生產成本,直接幫助企業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但是,由於對節能相關知識的接受度和理解度不足,企業在面臨節能壓力時,往往會直接選擇壹種技術改造方式。往往這種技術改造會因為沒有數據支持和驗證而給未來的節能成果帶來風險。也很難準確評估和衡量節能的效果。
我們都知道,所有的改進過程,無非就是理解數據、掌握數據、分析數據、評估風險、實施。
節能也不例外。
現在90%的企業,每個月交電費的時候才知道自己這個月花了多少錢。沒有像企業其他管理(生產管理、供應管理、行政管理)壹樣的準確數據。
因此,90%的企業在用電管理上仍然處於盲目無序的狀態,往往與企業的其他管理層面極不匹配。這樣壹來,能源成本雖然是比較大的生產成本,卻成了企業發展的短板。
如果企業把用電和用電作為壹種有限的資源和生產成本來重視,就必須把用電管理和生產管理放在同壹層次。
就像看病壹樣,要解決病人的病,還是要綜合分析病情和病因,才能做到精準治療。頭痛治不好,腳痛治不好。
企業啟動節能措施的第壹步是測量和統計。
1、企業必須建立準確的計量體系,準確統計耗電量。
為了讓企業的改進更有成效,可以從耗電高的生產設備、不好控制的生產設備、不到位的生產設備入手。目前很多企業都意識到了計量統計的重要性,但是采用的方法不是很科學,往往還是采用相對落後的人工抄表方式。人工抄表的缺點是抄收的數據不完整、不連續,無法準確掌握設備在生產狀態下的動態能耗曲線。這樣的數據對企業有壹定的價值,但分析的價值太小。我們需要的是完整的、動態的、實時的生產設備用電數據,也需要相關的分析輔助工具來幫助我們分析診斷。因此,這第壹步相當關鍵和重要,是節能措施的基礎。
企業節能措施的第二步:分析
1.在測量和統計用電數據後,企業需要進行相關分析,如:
是否存在直接浪費,下班設備是否按照規章制度準確操作並按時開關機?
生產過程中是否有太多設備處於不必要的閑置狀態?
員工是否優先使用高效節能的生產設備?
哪些設備效率很低,需要相應的技術改進?
企業配送能力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大馬拉小車”的浪費?
等等,等等
只有掌握細節,才能準確分析。
企業節能措施的第三步:改進
在我們對企業的電力消耗進行準確分析後,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改善:
1.加強管理,減少直接浪費。
根據分析的結果,實施完善的權力管理制度,用客觀的數據讓員工加強執行力。也有很多企業的管理制度比較完善,但還是有很多浪費的情況。原因是什麽?在於執行而不能執行的管理制度只是壹紙空文,沒有結果。所以企業如果用壹些輔助的監控工具來實施管理,可以幫助企業實時掌握員工實施的效果,事後可以問責!有許多專業公司的能源管理系統可以提供完善的數據測量和統計,以及實時監控功能。借助這些工具,我們企業的能源管理措施和節能改進管理措施將得到更好的實施,節能效果將更加明顯。
2.技術改造。
根據設備能效的數據分析,對部分能效低的設備進行相應改造。比如大型電機的變頻改造和伺服改造,可以大大提高設備的生產效率,很快就可以收回投資。大致有壹些技術成熟、改造成本低、效果明顯的措施:
空壓機余熱利用,變頻改造,綜合智能集中控制
註射成型機> & gt
問題4:為什麽要節約地球資源?地球是人類生活的地方,是衣食的來源。地球上已知的礦物質有3300多種,構成了多樣的礦產資源。目前,95%以上的能源、80%的工業原材料和70%的農業生產資料都來自礦產資源。
80年後~如果人類繼續像現在這樣破壞環境~地球上30%的生物物種生活在亞馬遜雨林。2003年,亞馬遜雨林的破壞速度幾乎達到歷史最快水平,590萬英畝(約239萬公頃)的熱帶雨林被砍伐和燒毀。科學家還發現,由於森林火災的影響,亞馬遜地區正在變得越來越幹燥,亞馬遜雨林能否存活,未來會形成什麽樣的氣候,現在還無法預測。亞馬遜雨林被稱為地球的肺,占世界森林面積的三分之壹,其中大部分位於巴西~但是現在雨林正處於毀滅階段~所以如果人們繼續這樣下去,80年後雨林會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會增加~氣候變暖~兩極冰川會融化~各地城市會相繼被淹沒。
問題五:企業節能第壹條根據《上海市工業企業節能暫行規定》(以下簡稱《節能暫行規定》)第二十八條,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本市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工業企業(包括市屬工業企業、區縣工業企業、鄉鎮工業企業),以及中央單位和外省市在滬工業企業,均應執行本細則。
第三條年能源消費量折合標準煤1萬噸以上(含1萬噸)的工業企業,應當有相應的節能管理機構,配備專職負責人和技術人員。
年能源消耗折合標準煤3000噸以上(含3000噸)但不足1000噸的工業企業,應當設有節能主管部門,並配備專職人員。
年能源消耗折合標準煤3000噸以下的工業企業,應當配備專職或者* * *從事節能工作的人員。
第四條工業企業節能管理機構的設置和人員編制應當保持相對穩定。
第五條工業企業年度能源消耗按照1980年的實際消耗量確定。
年度能源消耗量有所增加的,企業應當根據新的實際消耗量,按照本細則第三條的規定,重新確定節能管理機構的設置和人員編制。
第六條工業企業能源計量器具綜合配置率不低於90%。
能源消耗壹級(出廠)計量檢測率不低於95%,二級(車間)、三級(主要耗能班組或機具設備)計量檢測率不低於90%。
能源計量器具應定期檢定和校準,合格率和合格率應不低於95%。
工業企業燃料消耗壹級計量檢測的可行性,由行業主管部門確定,報市技術監督局批準。
第七條工業企業應當按照市統計局的有關規定,保存能源消耗原始記錄和統計臺帳,按時完成能源消耗總量、產出能耗、能源消耗彈性系數和產品綜合能耗(或產品能耗)的統計分析,並定期向有關主管部門報送報表。
年能源消費折合標準煤1萬噸以上的企業,還應按季度向市統計局和市經委報送重點工業企業能源消費情況表。
第八條工業企業,凡年能源消耗400噸煤,或50萬千瓦時電,或200噸燃料油,或30萬立方米煤氣,以及其他能源消耗折合300噸標準煤的車間、班組和機器設備,必須建立定額考核制度。
第九條工業企業使用原油、重油、柴油、煤氣、液化石油氣等燃料的。因生產技術需要作為燃料和電力作為熱源的,應當按照國家和本市的規定向有關主管部門申請,經批準後方可使用。
第十條工業企業熱能管理按照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的《評價企業合理用熱技術導則》執行。
根據熱平衡分析,工業企業可利用的余熱資源回收率應不低於50%。
第十壹條工業企業鍋爐的新增、擴建、轉讓和報廢,按照市節能領導小組(原市節能領導小組)和市經委制定的《上海市工業和生活鍋爐安裝使用管理暫行條例》執行。
第十二條工業鍋爐運行監視、測量和控制儀表的配備應按市技術監督局《鏈條爐排工業鍋爐檢測和控制裝置配套規則》執行。
第十三條工業鍋爐的運行管理按照市技術監督局發布的《上海市蒸汽鍋爐房運行管理標準》執行,等級不得低於“優秀鍋爐”標準。
第十四條工業企業的鍋爐水處理、熱力管道和供熱設備的保溫、疏水閥的使用和冷凝水的回收,應按照市技術監督局制定的《上海市工業企業供熱系統運行管理規範》執行,等級不得低於“優良”標準。
第十五條工業窯爐的能源管理,應按照行業主管部門制定的節能等級標準和有關規定執行,其等級不應低於“二級爐”標準。
第十六條工業企業電能管理按照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的《評價企業合理用電技術導則》執行。
電熱設備的效率和企業受電端至用電設備的線損率應達到規定的指標。
第十七條工業企業應當嚴格執行<使用>;
問題6:國有企業、社會和個人在節約資源方面應該做些什麽?節約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重要內容,我們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200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過去30年,中國在節能減排方面取得了怎樣的進步?查閱歷年來與節能減排密切相關的政策法規和文件,厚重的歷史足以觸動我們。
1978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78年3月5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壹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國家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防治汙染和其他公害。”它以基本法的形式規定了環境保護,這在中國還是第壹次,為今後的環境保護立法提供了法律依據。
評論:
1978年《憲法》第壹次以基本法的形式規定了環境問題。同年召開的十壹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與經濟發展密不可分的環境問題勢必成為越來越突出的熱點和焦點問題。* *同誌明確指出要制定環境保護法,環境保護法的制定提到了國家立法的議事日程。
1979
中國首次頒布了環境保護法。
1979年9月,我國頒布了建國以來第壹部綜合性的環境保護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以法律形式明確了我國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任務和政策。
《環境保護法》共7章33條。第壹章(總則)規定,環境保護法的任務是通過“保證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合理利用自然環境”,實現“為人民創造清潔適宜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保護人民健康,促進經濟發展”的目的。
控制新汙染源的基本制度和原則是:“進行新建、改建、擴建工程,必須提交環境影響報告書,經環境保護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審查批準後,方可進行設計。”
新建、擴建、改建項目中防治汙染和其他公害的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各種有害物質的排放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控制現有汙染源的原則是‘誰汙染誰治理’。
評論:
《環境保護法》的頒布是我國環境管理走上法治道路的標誌,對全國的環境保護工作、環境立法和司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這部法律是“試行”法,要根據實施中出現的問題和變化,在條件成熟時進行修改。《環境保護法》是壹部基本法,為了得到它所規定的指導方針、原則和要求。還需要制定各種相關的單行法規,如大氣汙染防治、水汙染防治、海洋環境保護、噪聲控制等法規。,以及處理環境汙染糾紛的法律法規和違法者應承擔的各種責任。
關於提高我國能源利用效率若幹問題的通知
1979年,國務院轉發了《關於提高我國能源利用效率若幹問題的通知》,對我國能源利用效率提出了具體規定。
評論:
自1979年國家科委在杭州召開第壹次能源政策座談會以來,我國能源界逐漸形成了壹個比較壹致的觀點,即我國正面臨能源短缺。為緩解電力、燃料等能源供應緊張的局面,增強全民節能降耗、杜絕浪費的自覺性,深入持久地開展節能工作,1979年,國家經委決定將11月定為“節能月”,康副總理也在“首屆全國節能月廣播電視會議”上發表了重要講話。
可以說,中國的節能大致經歷了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兩個時期。中國組織節能1979。它的背景是1978年國家制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方針,中國經濟加速發展,能源嚴重短缺,於是“停三天,起四天”就成了壹個專門名詞。
1980
《關於加強節能工作的報告》和《關於逐步建立綜合能耗考核制度的通知》> >
問題7:淺析如何建設資源節約型企業“縱觀先賢與國家,原因是勤儉與失敗,原因是奢靡”。對於壹個家庭來說,勤勞可以持家;對於壹個企業來說,勤儉節約可以夯實企業的根基和根基;對於壹個國家來說,節儉可以安國。節儉不僅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和優良傳統,也是現代企業財富和利潤的引擎。尤其是目前,市場的壟斷地位越來越均衡,經濟效益不僅僅由生產和銷售的業績決定。如果通過節能降耗來實現和創造利潤,將是增加企業競爭實力的有效途徑。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強化意識,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企業。第壹,強化成本意識。隨著整個社會的轉型升級和行業改革調整的加快,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要生存和發展,不僅要控制設備、規模和質量,還要控制成本。相對而言,只有節約才能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否則,如果節約使用,就會導致財力的流失。雖然節儉不是什麽大問題,但卻是企業發展的重要策略。第二,強化主體意識。現代社會是壹個資源短缺的時代,而作為煙草行業,需要節約的資源有很多,小到投資項目資金,大到壹張紙,壹滴水壹電,節約的空間和機會幾乎無處不在。現在的企業員工缺乏主人翁意識,往往把節約的重任當成單位的責任,忽略了自己的角色扮演,這其實是壹種觀念上的錯位。如果我們強化思想,固化行動,把自己作為勤儉節約的責任主體,兢兢業業,認真負責,那麽就能有效地推動節約型企業建設朝著更加穩定、健康、深入的方向發展。第三,強化責任意識。企業員工在日常工作中應該提倡節約。堅持少花錢多辦事,會議娛樂盡量簡約節約,不該花的錢少花,能花的錢少花,不必要的事不做,能勤儉辦的事不做。工作人員要從自身做起,從現在開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努力營造節約資源的良好氛圍,形成崇尚節約的良好氛圍,切實節約每壹張紙、每壹滴墨、每壹度電、每壹滴水、每壹滴油、每壹元費、每壹項資源。第四,強化學習意識。企業文化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靈魂,煙草行業作為壟斷企業,應責無旁貸地履行好管好用好國有資產的責任,充分發揮資源效率和主觀能動性,挖掘企業節能潛力,加快節約型企業建設進程。節約型企業建設能否進壹步推進,取決於能否樹立節約興企的理念。因此,大力培育節約型企業文化是踐行“兩個至上”行業相同價值觀的出發點和歸宿。節約是壹種態度,更包含壹種精神,需要從內心做起,從妳我做起,從每個人做起。只要我們認真自覺地從每壹個細節做起,持之以恒地形成習慣,成為常態,就能更好、更和諧地建設資源節約型企業。?
問題8:企業為什麽要承擔社會責任?“企業社會責任”這個概念是英國學者奧利弗寫的。謝爾頓在1923首次提出。然後,在1953中,鮑文在他的《商人的社會責任》壹書中給出了商人社會責任的最初定義:“商人有義務根據社會所期望的目標和價值觀來制定政策、做出決策或采取某種行動。”此後,他開創了企業社會責任研究領域,因此被譽為“企業社會責任之父”。然後呢。首先,企業社會責任是壹種道德導向。道德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石和紐帶。企業作為社會的“經濟細胞”,其經營和發展也必須受到道德的約束。與法律約束壹起,* * *構成了企業行為的兩大主要約束因素。沒有這兩個因素,企業的逐利欲望就會惡性膨脹,最終“傾覆”企業社會責任,尤其是法律責任,是商業倫理和職業道德的指引,是良心的驅使。壹個有道德良知的企業,壹定是壹個自覺遵守法律,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其次,企業社會責任是法律要求。企業的社會責任雖然很多,但最重要、最基本的還是法律規定的責任,包括保護員工、消費者、債權人、競爭對手的合法權益,照章納稅,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等。,哪個...(本文為1頁)【繼續閱讀本文】贊。
問題9:企業為什麽需要勞務派遣?簡單來說,同級人力資源:第壹,規避風險(主要指勞動爭議或相應賠償),妳公司和勞務派遣公司共同承擔風險,而不是妳公司壹個人。);第二,節省公司開支(公司在人力資源部門的投入會少很多);三是機制靈活(用人時間和需求可以靈活調整);4.職責明確,節約勞動力資源(主要指公司可能需要分階段進行某壹勞務項目所需的勞務。如果只是暫時需要某壹類技術人員,可以請勞務公司的人員幫忙雇傭這個項目,只是階段性雇傭,對人才和公司都比較實際。然而,我國的勞務派遣市場還不完善,相應的配套措施也不盡如人意。所以,妳不妨進壹步了解壹下勞務派遣帶來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