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必讀的壹本書:合同評審的思維與方法。

必讀的壹本書:合同評審的思維與方法。

合同是什麽?如何制定和審查合同?我相信很多法律工作者看到這個問題往往會覺得很可笑,因為無論是學術著作還是合同法的規定,對合同概念的解釋都已經形成了壹種籠統的說法,即合同是壹種民事法律關系的設立、變更和終止的協議。現實中,合同行為往往被視為法律行為,大多數法律工作者只關註法律目標的實現,而忽略了企業或企業中人的訴求。

毫無疑問,合同行為是法律行為,但首先必須是經濟行為,沒有真實的經濟活動,合同就不可能存在。無論法律行為還是經濟行為,其本質都是人際交往,涉及大量的人際溝通、理解、交流與合作。這是訂立合同時應該註意的重點。從這個角度來說,僅僅掌握行業和法律的專業知識是無法勝任企業法律工作的,法律工作者也需要關註企業真實的交易過程和企業中人的行為。幸運的是,壹些有經驗的律師已經開始關註這個問題,並出版了壹些相關著作。李傑律師的代表作《合同審查的思維與方法》就是其中之壹。

與市場上的其他書籍相比,本書最大的特點是形成了壹套自洽的合同制定和審查體系。在明確合同訂立和審查的法律操作性質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了合同最根本的目的,總結了合同訂立和審查的思維方式,同時提供了壹般方法。但是,這種系統性的追求並不能抹殺作者對細節的關註。作者從自己的實踐經驗和企業以及企業中人的心理訴求出發,分析了合同制定和審核中需要註意的細節,書中隨處可見各種暖心的小技巧。這或許是本書最大的亮點,將心理因素引入合同訂立和審查的範圍,同時突破了學術界對合同目的的定義,不局限於經濟利益,還應考慮人格利益的現實性和重要性。

基於此,回到最初的問題——什麽是合同?作者給出了壹個比較實際的答案。契約是企業實現預期利益的工具和手段,是壹個討價還價的過程,是當事人基於“人的有限理性”總是與未來不同的客觀事實,隨時準備實施“武力剎車”策略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來看,合同是當事人為了維護或實現自己的利益而不斷博弈的過程。而契約博弈也不再僅僅是壹個法律問題,更是壹個數學、經濟甚至心理問題。因為判斷交易機會的閃現、尋找交易對象、合同談判、簽約、履行、糾紛解決,都涉及到當事人之間的心理博弈。心理變化不僅會影響交易的達成,還會對合同的履行和糾紛的解決產生質的影響。為此,筆者專門用了兩章的篇幅來論述“合同審查的主觀範疇(壹)——合同心態”和“合同審查的主觀範疇(二)——合同目的”,提醒我們註意現實交易過程中當事人的心理變化和利益訴求。

契約心態是當事人的心態和觀點。契約心態在契約的不同階段會隨著主客觀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往往能影響當事人的行動方式和策略,進而影響契約行為的發生。為了說明這壹點,同時引起我們的註意,李傑律師對實踐中的契約心態進行了分類描述,如常見的“良家婦女不愁嫁”心態、“奴隸”對“將軍”的心態等,使嚴肅的法律工作變得生動有趣,並詳細闡述了各種契約心態對契約行為的影響。這就把抽象的心理因素具體化了,看起來更加直觀易懂,也為實際的法律工作提供了參考思路和模式。

合同的目的是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預先設定的。預期狀態或預期收益與當事人的利益密切相關,不同的契約心態會有不同的契約目的,主觀性很強。但司法實踐中往往以千篇壹律的方法進行判斷,通常局限於經濟目的,帶有很強的客觀色彩。更有甚者,壹些法律工作者在工作中甚至不註重經濟目的,以為只要不違法就行。如果有,企業法律工作者的價值在哪裏?為了強調合同目的的重要性,李傑律師在書中用了很長的篇幅從各個方面闡述了合同目的。因為只有明確了合同的目的,才能確定合同的模式和內容,否則合同就是壹紙空文,壹文不值。當然,最令人欽佩的壹點是,該書在界定合同目的時,不再只關註經濟利益,而是考慮當事人的利益,包括經濟利益和人格利益。同時,關註的主體不再僅僅是企業,還有企業的經營者和決策者,因為企業的利益與其利益息息相關。這壹點在書中有充分的解釋。企業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心態往往不壹樣。名聲的獲得,也就是人格利益,有時會超過經濟利益。現實生活中很多無法解釋的契約都印證了這壹點。有些企業會簽訂壹份看似對自己沒有經濟利益的合同,讓人看著不可思議,但如果考慮到人格利益,也就不難理解了。

對契約心態和契約目的重要性的考量,是作者基於多年工作經驗得出的結論,貫穿於全書的每壹個角落和方方面面。縱觀全書,其最突出的壹點是將合同的訂立和審查置於我國合同法理論和實踐中,同時關註真實的合同交易過程,暴露出壹些在實際工作中容易被忽視的細節和重要因素(心理因素)。

看完這本書,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企業法律工作者的定位。我們不僅是法律的實踐者,也是企業整體利益的維護者。企業法律工作者的價值恰恰是在既定的法律框架下,幫助企業實現整體利益。要做到這壹點,僅僅了解法律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了解企業經濟活動的方方面面,更加關註各方訴求,深入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才能達到滿足當事人需求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作為企業的法律工作者,要知道法律只是幫助當事人實現利益的工具,不能因為過於重視而忽略了使用這個工具的目的。

作為供應鏈金融的法律工作者,我們面對的不再是兩方。由於參與人數眾多,面臨的當事人更多,需要考慮的因素也更多,需要調和各方利益,所以當事人的心理活動和目的更需要關註。該書雖然只介紹了合同訂立和審查的方法,但卻能從經濟學和心理學的角度理解法律和合同,這也為各種法律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突破點,是不可多得的法律著作。

筆記:李記筆記很認真。

密切註意

豎起大拇指

  • 上一篇:公司法第186條的規定
  • 下一篇:關心民生,關心天下人的古詩詞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