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古代官僚特權制度對中國法治的影響

古代官僚特權制度對中國法治的影響

古代官僚等級特權制度對中國走向法治具有以下特征:

(壹),群體龐大,成本驚人。

中國自秦漢以來,官員太多太多,機構惡性膨脹難以遏制,尤其為歷代史家所詬病。據宋史記載,王安石推行變法,壹次性裁減冗員19萬。據此粗略估算,北宋的官員總數至少應該相當於當時壹百多萬常備兵的總數。宋朝疆域不大,全國人口最多不超過壹億;官員比例如此之高,可想而知,在生產力低下的農耕社會,百姓負擔之重。據《漢書·史記》記載:“自漢宣帝以來,民賜錢財,壹歲四百多萬。官俸壹半用,其余兩億藏於京師。”也就是說,當時官員的工資占國家財政收入的壹半以上。

以上兩個史料只是官方統計。事實上,各縣市的地方官僚不得不雇傭大量的書店、雜工等編外人員,或者臨時工。他們的薪金和日常開支都要通過向人民攤派苛捐雜稅來滿足,人民的負擔是無法想象的。

(二),機構重疊,弊端很多。

中國的官僚體制,從建設之日起,就建立了從中央到縣、縣、鄉、亭的四級或五級垂直對口管理體制。這個體系雖然後來略有變化,但基本框架還是繼承了下來。在壹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這種金字塔式的權力結構可能是唯壹的選擇,因為它確實存在。

有益於

君主集權與國家統壹。

但由於機構重疊過多,路途遙遠信息不暢,中央政令的執行和下面的信息反饋必然會出現困難。因為山高皇帝遠,地方官員需要更多依靠自己的判斷來施政,久而久之就會演化出壹套選擇性執行中央政策的潛規則。所謂“上有保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就是反映了這種情況。

因此,在地方官員執行中央政令的過程中,會有壹個逐級遞增或遞減的效果。對於加稅或催稅等利官不利民的政令,官員往往行動迅速堅決,甚至上面放屁,下面唱戲,搞得人心惶惶。而對百姓不利的官方法令,如減稅、禁止苛派等,官員就會消極應對,拖延,甚至不服從,另起爐竈。

(三),關系復雜,任人唯親

由於集團龐大,機構重疊,在組織人事管理上沒有嚴格的規則,人為幹預多,必然導致官僚集團內部諸多利益的交叉和連接,從而形成復雜的人際網絡或利益鏈;壹些官僚還會通過姻親和親信的關系網形成緊密的利益集團。利用這種復雜的關系網,官僚們可以互相幫助,交換意見,獲得經濟利益,操縱人事安排,甚至影響政治,興風作浪。

雖然官場的人際網絡極其復雜,但最常見的不外乎以下三種:

壹是串通。各級地方官員都會想盡辦法在中央部門找靠山或靠山,通過利益輸送為自己的仕途上保險。“朝中有人是好官”,即使不能提拔重用,至少在犯罪時可以得到庇護。所以,即使是《金瓶梅》裏的西門慶這樣的縣官,也要靠和京城有關系的太傅才能賺大錢。事實上,北京的大官們也需要在各地尋找樁、爪牙或代理人,為他們廣泛搜尋私人資產。正是這種自下而上的利益輸送和自上而下的權力保護,構成了歷代官場最重要的利益鏈條,從古至今,綿延不絕。

二是橫向聯系。權力地位相近的官僚,往往通過姻親、舊友、宗族,形成壹種同氣相求的利益集團。他們互相包庇,互相勾結,“壹失必反,壹榮俱榮。”正是在這樣壹個不可動搖的權力背景下,《紅樓夢》中的惡霸薛蟠敢於公然搶良家婦女,並不在乎醞釀壹場命案。王熙鳳也有放高利貸的膽子,有打官司打官司收大錢的本事。至於國民黨對鼎盛時期的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的控制,更是這種官商利益勾結的現代頂級版本。然而,正是這種任人唯親,最終導致了大陸國民黨政權的崩潰。

三是底層官員的糾結。朝廷派出的州縣地方官員都是流動官員,實行終身制,流動性很大。而他們的仆從,如師爺、門客、獄頭、聽差等,多為本地人,壹般由當官的根據情況聘用,地位相當於今天所謂的臨時工。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實際上是長期從事本職工作的老活動家。他們熟知官場壹切明暗規則,與地方士紳、土豪關系密切。從外面派來的官員,無論是在行政、司法,還是想辦法中飽私囊,都得依靠這群人,所以才能稱霸農村。他們穿著公共制服,受政府支持,但他們所做的是強盜的生意。他們敲詐勒索,強占人民的田地,霸占人民的房屋,制造不義的監獄,殺害騙子。這種人民對人民的壓迫和傷害是最直接最野蠻的。他們不僅是官僚特權政治的根基,也是歷屆政權的忠實掘墓人。

(四)、專營壟斷,中飽私囊。

官僚特權制度的壹大特點是官僚依法享有許多特權。官員淩駕於人民之上,始終堅持人民當家作主,也就是人民的主人,根據不同的級別在居住、衣著、出行等方面享有諸多特權。在經濟上,官員不僅可以享受按不同等級免除自己或全家稅徭役的優惠待遇,還可以享受高薪厚祿,得到皇帝授予的職田。

上述依法享受的特殊待遇往往滿足不了官僚的胃口,他們也會利用手中的權力獲取盡可能多的利益。比如國家壟斷的所謂國營行業,如鹽業、冶鐵、鑄錢、漕運等,都只是名義上的,實際權力掌握在那些“有關部門”的官僚手中。他們依靠壟斷經營獲得的巨額利潤,除了壹部分上繳國庫,都進了官僚的私人利益。最終靠此發家致富的官僚,歷朝歷代都有,不乏傳承。

官員多了,雖然不能涉足上述國家的壟斷行業牟取暴利,但憑借手中的權力,也可以涉足民間的非法操作,中飽私囊。其中,最常見的快速致富方式就是官商勾結,獲取非法收入。因為從漢代開始,中國實際上已經形成了壹個龐大的全國統壹市場,商業資本的規模和活躍度已經超過了十三世紀的歐洲;靠市場賺錢成了官僚們的壹大發現。因此,早在兩千年前,中國社會就已經產生了特權資本主義的第壹批祖先。

本來,在中國傳統的專制制度下,商人壹直是壹個受歧視的社會群體,做生意壹直被認為是“最後壹份工作”,甚至是“基礎工作”。傳統主流社會對商人的態度就像當代馬克思主義者對資產階級壹樣,認為他們生來就有原罪;從事商業的人被列為“公民”,屬於另類。連他們的兒子都不能當官。但是,金錢的吸引力畢竟太大了。依法禁止經商的官員,會私下與商人勾結,為商人充當保護傘,支持商人操縱市場,壟斷生意,甚至放高利貸當“分錢人”,獲取暴利,然後分肥。

(五)、腐敗,疑難雜癥。

馬克思揭露了資本家的本性,說在200%利潤的誘惑下,他們會冒著斬首的危險去追求利潤。事實證明,古今中外的官僚也有這樣貪婪的本性;當妳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賺大錢的時候,壹切道德說教和法律警告都顯得蒼白無力。所以官員腐敗可以說是壹種普遍的頑疾,在那些權力脫離監督的地方,就會像瘟疫壹樣到處蔓延。

但由於西方人普遍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相信人死後靈魂會受到上帝的審判,所以官員的貪婪只是為了在末日審判到來之前,得到壹些金錢揮霍,享受生活。然而在中國,視死如歸是壹種古老的信條。所謂“子子孫孫,萬古傳承”;皇帝和官僚,無壹例外都想讓香火代代相傳,這樣他們就可以世世代代吃血了。所以,壹旦掌權,不僅要為自己謀,為今生謀,也要為死後的子孫謀。所以在中國的官場,貪官不僅繁殖迅速,產量極高,而且普遍貪婪。

“當官千裏只為錢”。“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些都是官場上流行的私底下的話和道理。而且官僚們賺錢的方式有很多。下屬的出資,監獄訴訟審判中對原被告人的行賄,克扣救助金,隱瞞稅收收入,虛列項目資金,等等,真的是無聊透頂,無孔不入。在漢朝,大年農田這個高級官員相當於農業和建築工程部長。漢昭帝造陵時,雇了三萬輛民間牛車運沙,每輛車雇了壹千個文。他虛報2000文,壹次性貪汙3000萬。按照當時的物價,10萬元相當於壹個中產家庭的財產;田延年用壹次腐敗得到了300個中產家庭的財富。他怎麽能不貪心呢?

中國的貪官不僅貪得無厭,而且壹波未平壹波又起,接近瘋狂。因此,在歷代王朝中,對官員腐敗的治理是最高統治者最迫切、最頭疼的問題。所以,他們想盡了辦法,用盡了手段。派出監察禦史,派出八個衙門巡按,甚至皇帝微服私訪,但大多治標不治本,按下葫蘆浮起瓢。朱元璋這個貧苦農民,對貪官汙吏恨之入骨。他不僅殺了無數貪官汙吏,還用了古今中外最殘忍的手段。他下令將貪官處死,然後“剝了草”,把貪官的標本做成動物標本壹樣,放在官衙的大堂裏作為鑒戒。然而,如果春風不吹,明朝的貪官依然會誕生。朱元璋死時只能慨嘆:“貪官怎麽能殺!”

(六)、以官為本,以維護。

既然貪官殺不死,就有高薪養廉的說法。那麽,高薪養廉有什麽作用呢?其實這只是壹個愚弄百姓的千年故事。因為高薪的目的不是養誠信,不可能養誠信,誰貪誰就貪。在清朝,小沈陽像敵人壹樣貪婪,但仍然拒絕停止。到了宋朝,嚴嵩父子貪圖家中金銀,卻還貪得無厭。他們還專門做了賬本清點。每次貪了500萬,就買酒聚會慶祝,這叫“浪費錢”。

所以所謂的高薪養廉,不過是最高統治者的壹種政治算計,其目的無非是用高薪厚祿把官員們連接成壹個龐大的利益體,或者按照魯迅的說法,讓他們壹起加入到人肉的盛宴中,讓他們齊心協力在齊心維持這種永無休止的盛宴。從這壹點來看,效果是明顯的,尤其是在加強內部團結,* * *維護特權制度,鎮壓民眾反抗方面,確實做到了與官心的高度壹致。

這種高薪厚祿的官本位國策,還對中國人產生了另壹個深遠的結果,那就是在中國人心中建立了堅定的官本位思想。壹千多年來,做官成了中國文人壹生追求和奮鬥的目標和方向。考秀才、舉人、進士、執念、瘋癲。“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做官,做官的目的是為了謀利。打破頭也要擠進權力圈,就是為了進去享受人肉盛宴。

但歷史證明,這種收買官心的做法並不完全安全。當新主人強勢崛起或外國大規模入侵時,往往是那些享受高薪厚祿的前朝官員給原政權致命壹擊。這類故事,在宋元、明清、日本侵華時期,產生的最多。很奇怪嗎?不奇怪。忠於利益的人也會因為利益而背叛,這是人之常情。

(七)近親繁殖,世代退化

中國的特權專制社會權利的延續和再生產,和其他專制社會壹樣,必然采取近親繁殖的模式,所以代代退化是必然的。壹般來說,可以分為以下三種近親繁殖:

壹個是王室的生物近親繁殖。出於對權貴家族的考慮,以及世襲制度下政治婚姻的需要,皇族壹般堂兄妹較多。壹方面有利於權力的順利交接和過渡,但也必然導致王位繼承人的品種壹代比壹代退化。他們大多懦弱無知,或者固執乖戾,從而為王朝的衰落埋下了伏筆。

第二種是官僚集團內部有組織的近親繁殖。官僚在尋找、推薦、選拔權力接班人時,通常會受到親屬關系、裙帶關系、師生戀、同門等因素的影響,只考慮個人關系,而忽視了才能和德行。這種有組織的近親繁殖,必然導致官僚集團壹代壹代接班人能力的退化。比如漢代的崇孝賢能方正制度,在演化的後期完全變味了。結果漢末的童謠是這樣唱的:“壹個秀才不懂書;查孝廉,父分居;寒素純如泥;高第良會膽小如雞。”這樣的歷史命運其實是不可避免的。

三是意識形態近親繁殖。每三年舉行壹次的科舉考試是壹個很好的人才選拔制度,可以吸引壹些新人進入統治集團,就像輸入了壹些新鮮血液。但因為考官們都是經歷了幾十年官場生涯,打磨得比較圓滑的死忠,至少是思想上基本能與之保持壹致的人。但歷代很多思維敏銳、才華出眾的考生,卻因為在試卷中透露出不正確的思想或政治,而被考官刷了壹筆,以至於屢次考試失敗,後悔終生。就這樣,經過幾代人的不利淘汰,站在滿場的大部分都是平庸之輩。

以上三種近親繁殖最終決定了壹代王朝的“運氣”。因為壹旦這種墮落和衰落與腐敗蔓延導致的社會動蕩疊加,改朝換代的時刻就要到來。

(8)、黑暗專制,民不聊生。

官僚特權制度必然是專制制度。由於權力的授予和監督是自上而下的,政治權力的性質是自上而下壹步步克隆的,其運行必然是任意的、武斷的、不透明的。這種制度以行政長官的意誌為法律,強調下屬對上級的絕對服從。

國家對君主的絕對服從特別強調壹致性。所以,官員們雖然肚子裏各懷鬼胎,但思想上似乎高度壹致,圈子裏盛行同樣的官話、謊言、套話。更諷刺的是,如此霸道的特權制度,執意用儒家仁義道德的粉末來粉飾自己,卻永遠愚弄不了民眾。民間曾經流行壹句話來形容清朝和民國時期的那些官員。說他們“仁義道德滿,賊妓滿。”可以說是非常生動了。

正是由於中國古代封建君主國和官僚的壓迫和不平等,中國當前的社會主義建設必須以法制建設為基礎。法制社會是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保障。

這種本質上野蠻暴虐,表面上卻打著儒家仁義道德旗號的特權專制制度,在處理獄訟、勒索民財時,其濫權表現得尤為露骨和淋漓盡致。在對付無權無勢的平民時,官員可以因為他們稍有不滿就提出指控,毫無理由地逮捕他們。壹旦投入監獄,沒錢管理,犯人隨時面臨死亡。

看看《水滸傳》,宋武在獄中耳聞目睹的管理犯人的方法。它們是經典嗎?特別是犯人吃飽喝足後,可以用草掃進桶裏,頭朝下豎立在角落裏,這樣死後身上就看不到疤痕了。如果外人要問,營地經理和調度員會說他是喝白開水,吃招待死的。

至於官員下鄉催稅,索要財物,那更是比老虎還霸氣。柳宗元在《捕蛇者》中寫道:“兇官來我鄉,叫囂之事,振聾發聵南北。雖然雞犬不能太平。”晚唐詩人杜荀鶴在《題住之村》中寫道:“家若與兵空,稅減壹分?衣食、營帳尚適中,久失不堪。”白居易的《杜陵錯》講述了壹個永恒的悲傷故事。春秋時期,連年災荒,莊稼歉收的淩渡,面臨著“長官明知不申休,又急於收稅應試”的局面明年的溫飽會怎麽樣?剝去我的絲綢,奪走我口中的食物。如果妳虐待人,傷害東西,妳就是壹只狼。為什麽非要抓牙吃人肉!"

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這種情況壹直沒有改變,直到近代中華民國政府執政。20世紀40年代,他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任教。

  • 上一篇:給村民的感謝信
  • 下一篇:嚴管愛詩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