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故意傷害致人輕傷的量刑標準

故意傷害致人輕傷的量刑標準

法律主觀性:

故意傷害罪是指行為人具有故意的主觀目的,侵害被害人健康權和其他權利的行為。這不僅觸犯了刑法,也觸犯了民法。人體傷害分為輕傷和重傷。輕傷是指受害者的身體、四肢、組織都會受到壹定程度的影響。壹、故意傷害罪的量刑標準《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壹款規定,故意傷害罪中致人輕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輕傷的,標準量刑基準刑為壹至兩年,壹般可以選擇壹年半。結合其他量刑情節,可以加重或者減輕處罰。二、故意傷害罪的構成(1)客體要件的客體是他人的健康權。所謂身體權,是指自然人以維護其肢體、器官和其他組織的完整性為內容的人格權。需要註意的是,它侵犯了他人的身體權,所以故意傷害自己的身體壹般不認為是犯罪。自殘行為只有在為了損害社會利益而違反相關刑法規範的情況下,才能構成犯罪。比如,軍人戰時自傷身體,逃避履行兵役義務的,依照刑法第四百三十四條追究刑事責任。(2)客觀要件客觀上表現為非法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為。1.壹定有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為,可以表現為積極的作為,也可以表現為消極的不作為。前者如拳打腳踢、用刀砍射、棍棒打石、燒水燙傷等。後者,比如負責保護幼兒的保姆,是不負責任的。見幼兒持刀刺自己,仍不理會,結果幼兒將自己刺瞎,可構成本罪。可以由自己進行,也可以由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他人進行,還可以由毒蛇、德國牧羊犬等家養動物進行。它不僅能損害人體的外觀,還能損害內部組織器官,阻礙其正常的功能活動。總之,無論是本人直接實施的還是間接實施的,無論針對的是什麽部位,采取的是什麽方式,只要能夠故意對他人造成人身健康傷害,都可以構成故意傷害罪。2.傷害他人身體的行為必須是違法的。如果某種傷害行為是法律允許的,就不能構成故意傷害罪,比如正當防衛造成傷害但並不過分,醫生給病人截肢治病等。被害人同意的傷害是否合法,要具體分析。如果被害人的同意是為了達到危害社會的目的,這種同意不能排除傷害的違法性;如果這種同意是以造福社會為目的,則可以排除他人傷害行為的違法性。激烈對抗性體育運動中的傷害行為是否合法,也要具體分析。如果這種傷害行為本身是運動規則允許的,這種傷害壹般不能被認為是刑法上的違法行為。比如足球比賽中,根據“合理碰撞規則”造成傷害的動作,壹般不認定為傷害罪;如果遊戲中動作粗暴,明顯違反規則要求,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也應當以故意傷害罪論處。3.損害他人身體的行為必須對他人身體造成了壹定程度的損害,才能構成故意傷害罪。如果只是壹般的拳打腳踢、拉扯撕扯,沒有造成傷害的,不能以故意傷害罪論處。傷害的結果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破壞他人組織的完整性,比如咬掉鼻子,砍斷手腳;有的損害其他器官的正常功能,如聽覺、視覺、味覺喪失、精神障礙等。但就結果的嚴重程度而言,有三種形式,即輕傷、重傷或死亡。如果傷害沒有造成輕傷以上,沒有達到傷害級別,或者即使造成了,也是輕傷,不能以故意傷害罪論處。所謂輕傷,是指由於物理、化學、生物等各種外界因素造成組織、器官結構有壹定程度的損傷或部分功能障礙,不構成重傷但不屬於輕傷。鑒定應以外界因素直接造成的原發性損害及其後果為依據,包括損傷發生時的損傷、損傷引起的並發癥和後遺癥等。所謂重傷,是指身體殘疾或者毀容,喪失聽力、視力或者其他器官功能以及對人身健康有重大危害的其他傷害。(三)主體要件故意傷害罪的主體是壹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構成故意傷害罪。其中,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自然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的,應當負刑事責任。造成輕傷的,必須達到16周歲,才能構成故意傷害罪。(4)主觀要件故意傷害罪在主觀方面具有故意。即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損害他人健康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壹般情況下,行為人事先可能對自己的傷害行為能對被害人造成多大程度的傷害沒有明確的認識和追求。無論結果到什麽程度,都在主觀故意之內。所以壹般可以根據實際傷害結果來確定是故意輕傷還是故意重傷。故意輕傷罪還存在犯罪未遂的問題。但是,如果重傷的故意非常明顯,比如企圖嚴重毀容,並且已經實施的行為由於意誌以外的原因而失敗,即使沒有造成實際傷害,也應當以故意重傷罪(未遂)定罪量刑。在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的情況下,行為人主觀上具有混合犯罪形態,即既有故意傷害又有過失致人死亡,這是區分故意傷害與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與過失致人死亡的主要標誌。三、故意傷害的民事賠償標準為1,因就醫產生的費用和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夥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等。2.受害人因傷致殘的,因日常生活需要增加而支出的必要費用和因喪失勞動能力而造成的收入損失,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和繼續治療實際支出的必要康復費、護理費和後續治療費。3.被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按照搶救治療賠償第1條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賠償金以及被害人親屬喪葬費、住宿費、誤工費等其他合理費用。4.受害人或者死者近親屬遭受精神損害,權利人請求人民法院賠償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幹問題的解釋》確定。但如果構成刑事犯罪,是沒有精神損害賠償的。至於具體賠償金額,需要根據本人實際損失、證據、後果(傷殘或死亡)、年齡、戶口、贍養人、本人及看護人收入、當地統計等綜合計算。人身傷害賠償項目和賠償標準賠償金額的地區標準按照當地統計人均標準執行;農民遠低於城市居民;主要賠償項目有醫療費、傷殘賠償金(傷殘等級需要鑒定)、護理費、精神損失費等。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計算。建議閱讀《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和損害賠償標準。可以參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受害人因就醫發生的費用和因曠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夥食補助費和必要的營養費。故意傷害罪會影響被害人的生活秩序。受害人不僅可以要求刑事處罰,還可以進行民事賠償。那麽民事賠償的問題可以咨詢相關人士。

法律客觀性:

刑法

第十四條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對社會產生危害後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後果發生,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刑法

第234條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或者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 上一篇:富平的發展怎麽樣?
  • 下一篇:2017司法考試第三卷商法精讀講義:公司法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