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氣質量日報或周報中的可吸入顆粒物和總懸浮顆粒物是兩種常見的空氣汙染物。
可吸入顆粒物又稱PM10,是指直徑大於2.5微米且等於或小於10微米,可進入人體呼吸系統的顆粒物;總懸浮顆粒物又稱PM100,即直徑小於或等於100微米的顆粒物。
PM2.5的主要來源是日常發電、工業生產和汽車尾氣排放過程中燃燒排出的殘渣,其中大多含有重金屬等有毒物質。
壹般來說,粒徑在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顆粒物主要來自道路揚塵;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PM2.5)主要來源於化石燃料的燃燒(如機動車尾氣、燃煤)和揮發性有機物。
氣象學家和醫學專家認為,細顆粒物造成的霧霾天氣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甚至超過沙塵暴。粒徑大於10微米的顆粒會被擋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徑在2.5微米至10微米的顆粒物可以進入上呼吸道,但其中壹部分可以通過痰液排出體外,也會被鼻腔內部的絨毛堵塞,對人體健康相對無害;而粒徑在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其直徑相當於人發的1/10,不容易被阻止。吸入人體後會直接進入支氣管,幹擾肺部的氣體交換,引發包括哮喘、支氣管炎、心血管等疾病。
每個人每天吸入的空氣約為654.38+00000升,進入肺泡的粉塵可以很快被吸收,直接進入血液循環並分布到全身,無需肝臟解毒。其次,會損害血紅蛋白運輸氧氣的能力,使血液流失。它可能會對貧血和血液循環障礙的患者造成嚴重後果。比如會加重呼吸系統疾病,甚至引發充血性心力衰竭、冠狀動脈等心臟疾病。簡而言之,這些顆粒物還可以通過支氣管和肺泡進入血液,有害氣體和重金屬溶解在血液中,對人體健康危害更大。人體的生理結構決定了它沒有過濾和阻擋PM2.5的能力,但是PM2.5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也逐漸暴露出了它恐怖的壹面。
在歐盟國家,PM2.5使人們的平均壽命減少了8.6個月。PM2.5還可以是病毒和細菌的載體,有助於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目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亞洲的日本、泰國、印度都將PM2.5列入空氣質量標準。最悲劇的是,PM2.5並沒有被納入中國的環境空氣質量指標,所以這也成為了美國大使館的數據和政府官方數據直接沖突的根本原因。
世界衛生組織在2005年版《空氣質量指南》中也指出,當PM2.5年均濃度達到35微克/立方米時,與10微克/立方米的情況相比,人體死亡風險將增加約15%。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報告,每立方米PM2.5濃度增加20毫克,中國和印度每年將有約34萬人死亡。
本節編輯監測標準PM2.5的標準是美國在1997中提出的,主要是為了更有效地監測隨著工業化日益發達而出現的、在舊標準中被忽略的、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細顆粒物。PM2.5指數已經成為衡量和控制空氣汙染程度的重要指標。
到2010年底,除美國、歐盟部分國家已將PM2.5納入國標並進行強制性限制外,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沒有開展對PM2.5的監測,大部分國家普遍監測PM10。
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認為小於10的PM2.5是安全值,而中國這些地區都高於50,接近80,遠高於撒哈拉沙漠。[1]監測對比20111 2月5日,我國北方地區出現大霧天氣,能見度不足壹公裏,導致多個省份之間高速公路封閉,300多個進京航班延誤或取消。
霧天出行的市民
美國駐華大使館每小時發布壹次PM2.5的監測數據。數據顯示,2月4日晚201119時,美國駐華大使館監測北京PM2.5濃度為522,空氣質量指數(AQI)為500,健康預警為“超出指數”。
2011 65438+2月5日《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第二次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截止。意見稿提出在基礎監測項目中增加PM2.5年均日濃度限值和臭氧8小時濃度限值,新標準計劃於2016年全面實施。
在標準的征求意見稿中,PM2.5的年度和24小時平均濃度限值分別設定為0.035 mg/m3和0.075 mg/m3,與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在過渡期1階段的目標值相同。據環保部科技標準司負責人介紹,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征求意見稿)有三大突破:壹是調整環境空氣質量功能區劃分方案,將現行標準中的三類區合並為二類區;二是完善汙染物項目和監測規範,包括在基礎監測項目中增加PM2.5年均和日均濃度限值和臭氧8小時濃度限值,收緊PM10和NO2的濃度限值等。三是提高數據統計的有效性要求。這是我國首次針對PM2.5制定國家環境質量標準。
專家表示,PM2.5是壹種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汙染物,已經得到科學證實。近年來,我國PM2.5汙染問題日益突出。將PM2.5納入強制性汙染物監測範圍,有利於消除或緩解公眾自我感知與監測評價結果不完全壹致的現象。PM2.5年度和24小時平均濃度限值分別設定為0.035 mg/m3和0.075 mg/m3,與世衛組織過渡期1階段目標值相同,滿足我國當前經濟發展階段和環境管理的需要。
此外,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九大城市群可能會被強制首先監測並公布PM2.5的數據,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十二五”規劃可能會在明年年初獲得國務院批準。同時,中國氣象局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研究員吳兌指出,PM2.5釋放的阻力來自局部地區,局部地區的制造業壓力阻止了PM2.5的釋放,這是當前政績考核觀念和GDP壹家獨大的直接表現。
九大城市群分別是遼寧中部城市群、山東半島、武漢及其周邊地區、長株潭、成渝、海峽西岸、陜西關中、山西中北部和烏魯木齊城市群。[2]
實施時間
2011 65438+2月21日,在第七次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公布了PM2.5和臭氧監測時間表,全國範圍內PM2.5監測將分“四步走”。他表示,2012年將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省會城市開展PM2.5和臭氧監測;在113環境保護重點城市和環境保護模範城市2013開展監測;2015在所有地級以上城市開展監測,新標準截止日期為2016。屆時,全國各地將按照該標準對環境空氣質量進行監測和評價,並向社會發布監測結果。[3]國內情況根據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2011 1發布的AQTI評價報告,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20個國內評價城市普遍未開展細顆粒物監測。值得註意的是,經常監測和發布PM2.5的倫敦、巴黎、紐約等國際城市的汙染水平相對較低。與此同時,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大城市,如墨西哥城和新德裏,早已開展了對PM2.5的頻繁監測和發布。
2011、1、1起,環保部發布的《環境空氣PM10和PM2.5的重量法測量》(以下簡稱“測量”)開始實施。該測量首次規範了PM2.5的測量,但在環保部近期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PM2.5並未被列入強制監測指標。[4]
20111110中國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在第七屆區域空氣質量管理國際研討會上表示,中國PM2.5大氣環境質量標準即將發布。該標準將使用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規定的第壹個過渡期的值來說明PM2.5指數的汙染危害。
口罩面料除了防塵防pm2.5,還采用了康倫纖維,可以殺死連抗生素都殺不死的“超級細菌”。人在不斷呼吸時,混有大量致病菌的pm2.5顆粒物被人吸入,直接侵害人體健康。使用口罩無疑是防塵防病問題的有效解決方法。
盡量減少吸煙甚至不吸煙。煙霧中有大量的pm2.5,會對人體產生直接和間接的危害。如果妳不能阻止妳周圍的人吸煙,妳應該盡量遠離煙霧。
霧天不能做早操。PM2.5是造成大霧天氣的重要元兇之壹,所以當妳早上起來發現霧比較大的時候,就不要出去晨練了。如果壹定要晨練,慢跑小跑建議帶壹個真正能防pm2.5的口罩。
空氣汙染和氣候變化需要統壹處理,而不是分開處理。因為空氣汙染和氣候變化很大程度上是由化石燃料燃燒的排放引起的,減少和控制空氣汙染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保護氣候在行動上應該是壹致的。有研究指出,大氣氣溶膠的增加減少了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量,這與溫室氣體的增暖效應相反,相互抵消。50%的由溫室氣體引起的地表變暖可能被氣溶膠的冷卻效應抵消。壹旦去除氣溶膠,溫室氣體導致的變暖將更加明顯,這將進壹步增加CO2減排的壓力。因此,空氣質量和氣候變化不能孤立地解決,它們密切相關。
有必要為氣候和生物地球化學變量開發更復雜的地球系統模型和長期監測系統。使用這個復雜的地球系統模型
這壹戰略對於中國這樣經濟發展迅速的發展中國家尤為重要,因為這兩個問題不僅同時存在,而且由於經濟增長和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長,有利於嚴重的空氣汙染和溫室氣體排放的快速增加。從同壹源頭解決這兩個問題不僅在經濟上更有效,而且可以同時解決大氣環境和氣候變化問題。
在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中,應同時考慮溫室氣體和氣溶膠排放的綜合或集成技術,使兩種排放都得到削減和控制;組織各方面力量編制中國第壹份較完整的氣溶膠排放清單;進壹步完善溫室氣體和氣溶膠的觀測網絡,特別是氣溶膠觀測網絡需要擴容和加密;研究大氣汙染與氣候變化之間的氣溶膠-雲-氣候變化相互作用,發展氣候模式(全球和區域模式)與大氣汙染模式耦合嵌套的集合模式系統,為我國中長期大氣汙染及其環境氣候影響的建立提供科學依據和支持;建立空氣汙染和氣候變化的耦合風險評估系統,並根據其相互作用和未來情景預測,提供對社會和經濟部門影響的後果和嚴重程度評估。[9]
灰塵越小,越難過濾。根據美國環保局EPA實驗室研究,空氣凈化(除塵)主要有三種除塵方法:
1)布朗擴散)——顆粒越小,作用越強。
2)截屏)——顆粒越大,效果越好。[6]
環保部2065 438+02 6月5日叫停世界環境日。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稱外國駐華使領館對中國PM2.5的監測和數據發布不符合國際慣例的要求,中國也不嚴謹、不規範。希望個別駐華領事館尊重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停止發布不具代表性的空氣質量信息。
吳曉青說,從法律上講,中國《環境保護法》、《大氣汙染防治法》等相關法律規定,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監測制度,制定監測規範,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監測網絡,加強對環境監測的管理;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發布環境狀況公報。
“根據《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和《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外交官有義務尊重接受國的法律法規,不能幹涉接受國的內政。”吳曉青說,中國空氣質量的監測和發布涉及公眾的利益,屬於政府的公權力。個別國家駐華領事館自行開展空氣質量監測,從網上發布空氣質量信息,不符合《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和《維也納領事關系公約》的精神,也違反了環境保護的相關規定。
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發達國家PM2.5的標準也在逐步完善。比如美國在1997發布pm 2.5ⅱⅱ標準時,就定為65微克/立方米。10年後,2006年修訂此標準時,僅達到35微克/立方米。因此,環境質量標準的修訂應與經濟發展水平和技術條件密切相關,我國發布的新空氣質量標準,其中PM2.5日均值為75微克/立方米,是根據我國的發展水平和技術條件確定的。
吳曉青還表示,從環境質量監測信息的發布來看,環保部門要進壹步加大監測信息的發布力度。“我們已經做好充分準備,及時發布和公開環境質量監測信息。從今年下半年開始,74個城市和所有國控監測點將陸續發布空氣質量監測信息,讓公眾及時了解監測信息。而且我們發布的監測信息和數據會更加完整和全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PM10、PM2.5、壹氧化碳* * *等6項汙染物指標實時濃度值將壹次性發布,並匹配空氣質量AQI指數,使監測項目更全面,監測點位更具代表性。”
按照新標準的要求,我國空氣質量監測數據更加準確、規範,完全可以滿足我國公眾和機構、人員對環境質量信息的需求。因此,希望個別駐華領事館尊重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停止發布不具代表性的空氣質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