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如何看待關於保護環境文章中踐踏花草的人

如何看待關於保護環境文章中踐踏花草的人

編者按:在植物園裏,踐踏花草的人覺得踐踏花草很舒服,做好事撿垃圾的人覺得撿垃圾很舒服,也沒有戴紅袖章的阿姨監督誰,更沒有人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評判誰。壹切似乎都回歸到了個體真實單純的內心。我們來看看這篇文章《如何看待踐踏花草的人》。

陽春三月,江南草長鶯飛,鳥語花香,正是踏青的好時節。

上周末,老婆說懶得去鄉下,我們就帶著女兒去了市裏的植物園。

植物園雖然才建了幾年,但這幾年壹直是我們最喜歡的地方,因為有很多樹和花,尤其是那兩個郁金香田,紅色的像火壹樣,妖嬈而溫暖;黃色的像金子壹樣,高貴而和平。大道上,往年走在花園裏的人,總能感受到詩經裏“春來晚了”的好兆頭。“延遲”是什麽意思?《毛傳》說“安逸”,詩人流沙河有壹句妙語:“因為春天來了,日子變長了,我覺得時間過得很慢。”

但是這壹次當我們參觀植物園時,舊的舒適消失了。車子像壹只爬行的小蟲壹樣堵在門口,園頭壹片漆黑,壹切都變得不耐煩而局促。天啊,怎麽這麽多人?仔細想想,可能是去年年底中國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火爆造成的。隨著各種資源向城市集中,很多農村人攢錢在縣城或地級市買房。而城市的配套措施沒有跟上,不僅導致教育資源、醫療資源短缺,連城市原有的休閑資源也捉襟見肘。

植物園人多的時候,花草破壞比往年嚴重。那天我親眼看到,壹個時髦的母親給自己的孩子拍照,孩子站在郁金香中間,連折了幾朵花,但母親沒有阻止她。我當時差點上去批評那位母親,我老婆卻拉著我:“這些人現在到處都是。妳能管理他們嗎?”我想了想,好像也是,於是按下了“公眾人物”,走開了。

從植物園出來,我去開車,只看到滿馬路的果皮紙屑。我又想,如果還有壹個戴紅袖章的阿姨站崗,我看誰敢這麽不稱職!

但我馬上又猶豫了。回到“戴紅袖章的阿姨站崗”的時代真的好嗎?《紅樓夢》裏也提到“如今牙齒越來越多。”還有的因為“來歷不明”,去衙門被“遣送回鄉”。所以有紅學家推斷《紅樓夢》的寫作背景是清朝乾隆年間。原因是明末戰後中國人口銳減,康熙末年才2000多萬,雍正二年增加到3000多萬,乾隆前期迅速發展到1億。人口激增導致對生存資源的激烈爭奪,移民和流動加劇。僅北京就聚集了數十萬流動人口。“白天,他們互相推擠,晚上,他們不知道去哪裏。”因此,在乾隆初年及以後的保甲制度中,出現了針對“來歷不明”的調查報告制度並加以強調。(參見殷壹軍《紅樓夢的法律世界》)

無論如何,歷史是在發展的,誰也不想回到清朝的老路上去。所以,我對現在的農民進城持樂觀態度。這麽多人的湧入,必然導致資源的短缺,大家都躲在“群體行為”中,人們的道德水平下降。但我相信,記住“茶巾阿姨”只是“回首”,我們也應該有“向前看”的想法。

我想過走路。當我找到車,準備啟動的時候,我看到了溫馨的壹幕:壹位大叔左手拎著包,右手撿起別人亂丟的果皮,向前鞠躬。我很感動,過去招呼他:“爺爺,給妳點個贊。”他笑了。撿完這段路的垃圾,他把包放在電動車上騎走了,背影平靜安詳。

正是這個背景給了我最大的啟發:在植物園裏,踐踏花草的人覺得踐踏花草很舒服,做好事撿垃圾的人覺得撿垃圾很舒服,沒有帶紅袖章的阿姨監督誰,也沒有人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評判誰。壹切似乎都回到了他們真實單純的內心。現在的中國更像馬丁?路德發起宗教改革後的歐洲。

中世紀的教會作為人們信仰上帝的中介,要求人們履行儀式,購買贖券。馬丁?路德登上山頂高呼:教皇不是《聖經》的最後解釋者,所有信徒都可以直接與上帝交流,不需要牧師的中介而成為牧師。從此沒有中間人賺取差價,西方弟子只遵從自己內心的修道,促進了個人主義的興起和資本主義的大發展。在壹個體育社會裏,壹個戴著紅袖章進行道德監督的阿姨,就像壹個牧師。他們離開人們的視野後,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內心生活。當然會有踐踏花草的爛人,但不也有默默撿垃圾的老爺爺嗎?他的存在告訴我們,自由可以激發出更恒久、更持久、更耀眼的人性之光。

這篇文章的節略版於2006年3月65438日發表在《中國《新聞周刊》》上。

作者:匡海燕

微信官方賬號:壹把尖刀書評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上一篇:工程項目安全管理論文
  • 下一篇:2016註冊公司的名稱要求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