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苗族服飾信息

苗族服飾信息

苗族服飾簡介如果所有打扮好的苗族姑娘聚在壹起,壹定會變成壹個美麗的銀色世界。喜歡佩戴銀飾是苗族姑娘的天性。他們把它們盤成壹個發髻戴在頭上,大約2 0厘米高,並做了漂亮的銀冠。冠前插有六只參差不齊的銀翼,多為雙龍戲珠的圖案。部分地區除銀片外,銀冠上還插有高約1米的銀角,角尖彩色浮動,更顯高貴富貴。銀冠下緣有壹條銀花帶,壹排銀花小吊墜垂下,戴在脖子上的銀項圈有好幾層,多為銀片和小銀環制成。胸前戴著銀鎖和銀項圈,胸前和背上穿著銀鬥篷,掛著許多小銀鈴。耳環和手鐲都是銀制的。只有兩袖繡以火紅色為主調,但袖口也鑲嵌了壹圈寬大的銀飾。苗族姑娘的服飾往往重達幾公斤,有的是幾代人積累傳承下來的。被譽為“壹個穿著奇裝異服,銀裝素裹的仙女”。苗族銀飾的工藝華麗、精致、巧妙,充分顯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華。苗族姑娘的裙子叫百褶裙,但實際上壹條裙子上有5個0 0以上的褶,而且有很多層,有的多達三四十層。這些裙子,從織、染、縫到最後的拉絲、刺繡,都是姑娘們自己獨立完成的。再加上手繡花帶和花胸口袋,真的是五彩繽紛,美不勝收。

關於苗族的資料苗族現在主要生活在貴州省東南部、廣西大廟山、海南島以及貴州、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廣西等省的邊境地區。人口739.8萬(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在各少數民族中排名第四。

在我國的古籍記載中,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苗族先民的記載,即從黃河流域到長江中遊以南的被稱為“那蠻”的氏族和部落。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苗語屬於漢藏語系苗語支。有湘西、黔東和川黔滇三種方言。1956之後,設計了拉丁字母書寫方案。由於苗族和漢族長期接觸,大量苗族人漢語流利,使用漢語。

苗族是壹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尤其是飛歌、情歌、酒歌。蘆笙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樂器。

苗族地區以農業為主,狩獵為輔。苗族的采花、刺繡、織錦、蠟染、剪紙、手工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享譽海內外。其中,苗族的蠟染工藝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苗族服飾有130多種,可以和世界上任何壹個民族的服飾相媲美。

苗族跳花節。“跳花節”

其特點是邊唱邊跳地演奏蘆笙。

也是苗族服飾精彩展示的大好機會。

苗族人過去崇拜自然和祖先。較大的節日是“宋茜”(祭祖),每年秋天後舉行壹次。鬥牛是苗族人喜愛的活動。鬥牛活動每年在正月、端陽、火把節和中秋節舉行。

苗族禮儀包括:客人來訪時,會宰殺雞鴨以示款待。如果是遠道而來的貴客,有的地方會在村前擺酒歡迎。吃雞的時候,雞頭要給客人中年紀大的,雞腿要給年紀最小的客人。有些地方還有分雞心的習俗,就是家裏最老的主人用筷子把雞心或鴨心給客人,客人自己不能吃,必須把雞心平分給在場的老人。有些地方還提供“牛角酒”和“雞冠肉”,客人壹壹接受,最讓主人高興。如果客人喝酒少,不愛吃肥肉,可以說明情況。如果主人不是舍不得,而是對吃喝不滿意,就被認為是看不起主人。

多彩的苗族服飾

苗族自治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建立了: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52 7月1)

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1952 165438+10月2 6日)

貴州威寧彜族* * *苗族自治縣(1954 165438+10月11)

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6年7月23日)

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56年8月8日)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1956 165438+10月30日)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20日)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1958 4月1)

貴州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1963 9月11)

貴州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1966 2月11)

貴州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1981 12 31)

貴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82 5月1)

四川省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1983 165438+10月7日)

四川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1983 165438+10月11)

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 65438+2月1)

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1984 165438+10月10)

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1984 165438+10月13)

雲南祿勸彜族苗族自治縣(1985)

雲南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1985)

兩個苗族婦女正在制作彩色皮紙。貴州省

丹寨縣石橋鋪的白紙制作工藝已經1000。

多年的歷史。1000多年來,當地苗族人借

以漢族的造紙技術為基礎,利用當地豐富的樹皮,

杉木根用於制造白紙,其造紙技術與明清時期不同。

應星《天工開物》中記載的造紙方法壹般是

類似的,保持了中國古代生產皮紙的傳統。

日常飲食習慣在大部分地區,苗族壹日三餐,米飯是主食。先將大米曬幹(或炕上曬幹),倒入炒鍋,去掉米糠......> & gt

苗族信息苗族現主要生活在貴州省東南部、廣西大廟山、海南島以及貴州、湖南、湖北、四川、雲南、廣西等省的邊境地區。人口739.8萬(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在各少數民族中排名第四。

在我國的古籍記載中,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苗族先民的記載,即從黃河流域到長江中遊以南的被稱為“那蠻”的氏族和部落。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苗語屬於漢藏語系苗語支。有湘西、黔東和川黔滇三種方言。1956之後,設計了拉丁字母書寫方案。由於苗族和漢族長期接觸,大量苗族人漢語流利,使用漢語。

苗族是壹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尤其是飛歌、情歌、酒歌。蘆笙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樂器。

苗族地區以農業為主,狩獵為輔。苗族的采花、刺繡、織錦、蠟染、剪紙、手工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享譽海內外。其中,苗族的蠟染工藝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苗族服飾有130多種,可以和世界上任何壹個民族的服飾相媲美。

苗族跳花節。“跳花節”

其特點是邊唱邊跳地演奏蘆笙。

也是苗族服飾精彩展示的大好機會。

苗族人過去崇拜自然和祖先。較大的節日是“宋茜”(祭祖),每年秋天後舉行壹次。鬥牛是苗族人喜愛的活動。鬥牛活動每年在正月、端陽、火把節和中秋節舉行。

苗族禮儀包括:客人來訪時,會宰殺雞鴨以示款待。如果是遠道而來的貴客,有的地方會在村前擺酒歡迎。吃雞的時候,雞頭要給客人中年紀大的,雞腿要給年紀最小的客人。有些地方還有分雞心的習俗,就是家裏最老的主人用筷子把雞心或鴨心給客人,客人自己不能吃,必須把雞心平分給在場的老人。有些地方還提供“牛角酒”和“雞冠肉”,客人壹壹接受,最讓主人高興。如果客人喝酒少,不愛吃肥肉,可以說明情況。如果主人不是舍不得,而是對吃喝不滿意,就被認為是看不起主人。

多彩的苗族服飾

苗族自治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建立了:

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52 7月1)

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1952 165438+10月2 6日)

貴州威寧彜族* * *苗族自治縣(1954 165438+10月11)

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6年7月23日)

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56年8月8日)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1956 165438+10月30日)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20日)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1958 4月1)

貴州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1963 9月11)

貴州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1966 2月11)

貴州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1981 12 31)

貴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82 5月1)

四川省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1983 165438+10月7日)

四川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1983 165438+10月11)

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 65438+2月1)

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1984 165438+10月10)

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1984 165438+10月13)

雲南祿勸彜族苗族自治縣(1985)

雲南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1985)

兩個苗族婦女正在制作彩色皮紙。貴州省

丹寨縣石橋鋪的白紙制作工藝已經1000。

多年的歷史。1000多年來,當地苗族人借

以漢族的造紙技術為基礎,利用當地豐富的樹皮,

杉木根用於制造白紙,其造紙技術與明清時期不同。

應星《天工開物》中記載的造紙方法壹般是

類似的,保持了中國古代生產皮紙的傳統。

日常飲食習慣在大部分地區,苗族壹日三餐,米飯是主食。先將大米曬幹(或炕上曬幹),倒入炒鍋,去掉米糠......> & gt

苗族服飾的特點黔東南州苗族姑娘的苗族服飾不下200種,是中國乃至世界上品種最多、保存最好的地區,被稱為“苗族服飾博物館”。苗族服飾總體上保持了我國傳統的織、繡、挑、染等工藝,在使用壹種主要工藝的同時,還經常使用其他工藝,或挑帶繡、或染帶繡、或織帶繡相結合,從而使這些服飾絢麗多彩,顯示出鮮明的民族藝術特色。從內容上看,服飾圖案多以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生活意象為基礎,在表達意義、識別民族、分支、語言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這些影像記錄被專家學者稱為“穿在身上的史詩”。從造型上看,采用了中國傳統的以單線為圖案輪廓的線描或近似線描造型技法。從制作技法上看,服飾發展史上的編織、縫制、拼接、裁剪這五種形式,在黔東南苗族服飾中都是範例,歷史層次分明,堪稱服飾制作史的陳列館。從色彩上看,他們善於選擇各種對比強烈的顏色,努力追求色彩的豐富厚重感,壹般為紅、黑、白、黃、藍。從構圖上看,不強調突出主題,只註重服裝整體感的要求。形式上可以分為正裝和便裝。盛裝是壹種用於節日禮儀和婚禮的服裝,它復雜而華麗,體現了苗族服飾的藝術水平。休閑服,款式比正裝款式更安靜簡潔,用料少,用工少,適合日常穿著。苗族服飾除了正裝和便裝,還有年齡和地域的區別。

這也是苗族服飾是穿在身上的百科全書的原因。

苗族女孩喜歡穿百褶裙。壹條裙子上有500多個褶,有很多層,有的多達三四十層。這些裙子,從織、染、縫到最後的拉絲、刺繡,都是姑娘們自己獨立完成的。再加上手繡花帶和花胸口袋,真的是五彩繽紛,美不勝收。

說到“服裝”,就不得不想到“裝飾”。

頭飾包括銀角、銀扇、銀帽、銀帕、銀浮頭排、銀簪、銀別針、銀冠花、銀網鏈、銀梳子、銀耳環、銀童帽。

如果精心打扮的苗族姑娘們聚在壹起,壹定會變成壹個美麗的銀色世界。喜歡佩戴銀飾是苗族姑娘的天性。他們把它們盤成發髻戴在頭上,高約20厘米,並制作精美的銀冠。冠前插有六只參差不齊的銀翼,大多飾有苗族銀飾,如雙龍戲珠、蝴蝶探花、馮丹旭日東升、飛鳥朝鳳、水中遊等。部分地區除銀片外,銀冠上還插有高約1米的銀角,角尖彩色浮動,更顯高貴富貴。銀冠下緣有壹條銀花帶,壹排銀花小吊墜垂下,戴在脖子上的銀項圈有好幾層,多為銀片和小銀環制成。胸前戴著銀鎖和銀項圈,胸前和背上穿著銀鬥篷,掛著許多小銀鈴。耳環和手鐲都是銀制的。只有兩袖繡以火紅色為主調,但袖口也鑲嵌了壹圈寬大的銀飾。苗族姑娘的服飾往往重達幾公斤,有的是幾代人積累傳承下來的。被譽為“壹個穿著奇裝異服,銀裝素裹的仙女”。苗族銀飾的工藝華麗、精致、巧妙,充分顯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華。

苗族服飾(概述及介紹)苗族服飾風格多樣,色彩豐富。“曾經”?《南蠻傳》有五條溪(五條溪:今湘西與貴州、四川、湖北交界處,故境內有五條溪),記載苗族“好五色衣”;唐代大詩人杜甫也寫過壹句著名的詩“五溪畔衣* * *天”。苗族女裝有100多種款式,為全國之最。苗族服飾是原始苗族的象征,是規則和歷史的存根,是無言的歷書,是無聲的語言和符號。

苗族服飾因性別、年齡、婚姻狀況等不同,有地域差異,但從古至今都保持著壹種傳統風格。苗族婦女壹般上身穿窄袖、大領、雙排扣上衣、百褶裙。連衣裙要麽長到腳,優雅多彩,要麽短到膝蓋,婀娜動人。休閑裝多是頭上包壹條手帕,上身壹件大罩衫,下身壹條褲子,繡花邊,壹條繡花腰,壹點精致的銀飾作為襯托。苗族百褶裙,圖案豐富多彩,多刺繡、織錦、蠟染、十字繡裝飾。服飾顏色以紅、藍、黃、白、黑為主,保持了苗族先民“三苗”、“好五色服”的傳統。衣料主要是居住地生產的原料,多為棉、麻、毛等。,由家庭手工作坊精細編織而成。苗族男子的服飾比較簡單,雙排扣上衣或右手袍,肩上披著織有幾何圖案的羊毛氈,頭上裹著藍色包頭,小腿上裹著綁腿。

當我們談到苗族服飾的多樣性時,我們主要是指苗族婦女的節日服裝或禮服。苗族服飾按地域可分為黔東南、中南、川黔滇、湘西、海南五種類型。

黔東南苗族服飾:流傳於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6縣市和廣西都勻、荔波、三都、興仁、安順、融水、三江。這件外套有壹個大衣領和壹個雙排扣或右側胸圍。百褶裙長短不壹,穿各種腰和打底褲。發髻也很不壹樣。黔東南苗族服飾大約有30種風格。

貴州中南部苗族服飾主要流行於雲南的貴陽、龍裏、貴定、惠水、平壩、安順、平塘和羅甸、丘北、文山、馬裏、廣西的隆林等地。它的特點是用黑色、白色和藍色的線刺繡衣服或蠟染。大領雙排扣,百褶裙,發帶或頭巾,發髻。黔中、黔南苗族服飾有五種風格。

川黔滇苗族服飾:主要分布在四川南部、貴州西部、貴州西北部和雲南東北部、廣西北部、雲南昭通、威信、楚雄、金沙等地。服裝材質以亞麻為主,服裝顏色較淺,蠟染工藝常見。服裝和發型多種多樣。

湘西苗族服飾:主要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貴州松桃、四川秀山、酉陽、湖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有五顏六色的頭巾和變體,也有8種服飾。

海南苗族服飾:由於受當地黎族服飾的影響,苗族婦女穿著壹件右偏及膝的長衫,只有壹粒鈕扣,無領,蠟染裙,以黑紅色為主,圖案很少,壹條繡有花紋的圍巾,繡有花邊的尖手帕,背後掛壹條紅帶,與其他地區的苗族服飾有很大區別。

苗族沒有文字,她以服飾為載體,所以苗族服飾不僅具有實用價值、較高的審美或觀賞價值、深厚的文化內涵,而且制作工藝水平也很高。苗族的蠟染和刺繡藝術代表了苗族服飾的制作藝術。苗族蠟染工藝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壹般苗族蠟染都是先在壹整塊布上畫出各種圖案再染色。苗族刺繡技法多樣,圖案豐富。據統計,苗繡的工藝多達12種,包括平繡、刺繡、鎖繡、堆繡、貼布、籽繡、縫繡、辮繡、縐繡、錫繡、馬尾繡等。主要有兩種顏色,壹種是紅色,壹種是紫色,底部基本是黑色;圖案也極其豐富。有各種花,米,魚,鳥,龍鳳。自然界中的壹些可以作為圖案繡在衣服上,許多刺繡圖案都使用了傳說和故事。苗族刺繡主要用作頭巾、衣領、翻領、袖子、袖口、肩、背、吊墜、腰帶、腰、裙、裙、綁腿、鞋的裝飾。

苗族服飾的圖案是穿在身上的民族史書:百褶裙上的彩色線條是河山;背面卡片上的圓形方塊圖案是曾經擁有的城市,有街道、城墻、瞭望塔;那條圍巾...> & gt

苗族服飾圖片男子服飾為黑色無領,衣身肥大,雙排扣,紐扣為金屬,下裝已改為漢族服飾。剃光頭或者用長圍巾把頭包起來。

苗族服飾有哪些象征意義?苗族服飾的象征意義有:

苗族服飾解讀【苗族歷史】

幾乎每壹個現存的苗族服飾的樣式和裝飾都有著非常古老的文化內涵。由壹定的服飾符號體系和相應的史詩、神話、傳說、習俗闡釋組成的綜合闡釋體系,在沿襲傳統、追根溯源、描述過去、存儲文化信息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民族服飾百花園中,苗族服飾最能體現祖先起源和戰爭遷徙的歷史意識。相當壹部分苗族服飾可以說是歷史意識的符號載體,祖源和戰爭遷徙也可以說是苗族服飾永恒的母題。

黔東北松桃與湘西苗族“飛馬”、“大浪”紋樣:黔西北威寧、赫章、滇東北彜良苗族的天地、山川、鄉村、河流、城市格局;川南苗族的“黃河”、“長江”和“城市”模式:貴陽郊外,高坡苗族有“蚩尤印”的圖案;黔東南凱裏、黃平、施秉、臺江苗族的“模仿”

“黃河”、“艾雨”、“長江”、“垓下”、“軍旗”等圖案是中國服裝歷史傳統中的奇葩。她們是身著花紋的苗族婦女的母親父母,意為“母親花”。即主圖案“母花”。圖案的構思、設計和造型不僅體現了苗族婦女勞動智慧的結晶,而且表現了苗族人民對歷史上祖居家園、戰爭和遷徙的記憶和懷念,體現了許多心理容量大、色彩感強的原型。是社會歷史意義的沈澱,是深刻的符號積澱。

“飛馬”

圖案是鳳凰、古丈、松桃壹帶最流行的苗族花邊、絲帶圖案。其特點是色彩素雅。形狀是:第壹,有壹條滿是洪水的大河。苗語叫“埋沒麥埋沒清”,即“渾水河”

意義。苗族婦女根據帶底色的花邊說話。蕾絲圖案由無數個像“馬”壹樣的圖案組成,連成壹串橫跨河中央,表示萬馬飛越黃河,馳騁中原。苗語稱為“大麥當吾”

或“大踏步長事務”,意為“好馬過江”。“大麥”或“飛馬”的形象可分為“麥丹”和“麥狗”。

比較抽象。僅從名字就能聯想到直立的馬鬃和彎曲或筆直的馬腳,其形狀接近漢字“馬”的原始形態。構圖雖然簡單,卻充滿了空中騰飛的兇猛氣勢,蘊含著勇敢頑強的意義。

兩側是無數三角形或花塔形的山峰交替排列,苗語稱之為“高本高捷”。

和“高比”。意思是“金山銀山”

(苗族古歌中有千言萬語描述“運金銀”的活動場景),意為山山水水,五彩繽紛。編織這些圖案(寶塔)時,都用紅、綠、藍、黃、橙、紫絲線繡成,給人壹種懸崖深谷的意境感。

“飛馬”

在圖案的兩側,嵌入壹個類似鐵軌的圖案,並沿水流方向延伸。苗語稱為“乃溝阿登”,漢語意為“路上的腳印”(中部方言黔東南苗族婦女服飾刺繡中頻繁使用這種圖案)。當地苗語稱之為“扼歐”,即“江河之意”;海南島苗族蠟染的這條“河”

圖案也挺常見)。

花帶上的“江浪”圖案更為明顯,呈兩條白色的橫帶,由壹些微小的星星組成,圖案隱約可見。苗族人說黃河和長江是同向的,苗族婦女稱之為“歐多民政”。北岸是壹些小土坡,婦女稱之為“高修刀片”。在兩條大河的南面,有既像花又像樹,又像人乘船組成花簇象征渡江圖案的花。女人說它代表“洞庭湖”。水波圖案又出現在這些圖案的腳下。苗語稱“巫昂為根基”,漢語意為“大浪淘沙後的母親花”。南岸有壹條小路和壹排松樹,象征著苗族人民歷經艱辛來到了郁郁蔥蔥的西南山區。

《江河與波濤》

主題是“蘭雋逸”

書中也有生動的展示。據說,黔東北苗族婦女所穿的“蘭卷衣”(壹種沒有領子的婦女服裝)的起源是壹位名叫蘭娟的苗族女首領。她在帶領苗族同胞南遷的時候,想到了壹個用彩色線條記住南遷過程的方法。離開黃河時,她在左袖上縫了壹根黃線。橫渡長江時,她在右邊。> & gt

苗族服飾的歷史背景(1)解放前的苗族服飾

苗族在歷史上沒有自己的文字,用服飾記錄歷史,傳承文化,無可厚非。在原始社會,生產力極低。我們的祖先已經過了裸體時代,那時候“不火化”,人吃的是“動植物的真東西”,裸體也沒什麽好隱瞞的。正如《莊子》所說,“古之人不知衣”。夏天他們積攢柴火,冬天用來生火取暖,被稱為“懂得生活的人”。由此推斷,其他民族也是如此。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意識逐漸增強。為了獲得禦寒、遮羞、裝飾的服飾意識,他們用樹葉、草葉或獸皮等最原始的天然材料包裹自己,從而形成了最古老、最原始的服飾風格和服飾意識。《禮記》:“昔先王無宮,冬住書齋;不火化,吃真正的植物,鳥獸的肉,喝它們的血,比如它們的毛;無麻,衣其羽皮。”考古學家還認為,“最早的服裝是原始人用樹葉和草葉裹在身上,或者用石器將動物皮稍作分割後披在身上或者用* * *”蓋在身上。《典書》卷中說中國古代苗族“以為木葉為衣”,也印證了這壹點。到了神農、於波(黃帝的臣子)和黃帝時期,它已經被織麻、絲和掛衣的習俗所取代。(《禮記》):“後賢者有職...欲治其麻而絲,思布而絲”;(《莊子·偷腳》):“神農之世...耕過了吃,織過了穿”;(《淮南子雲上》):“於波衣初,變得麻木,手被指吊,成了猶大的圈套。後人勝仗得用,民得以遮寒”;(《易經》)“黃帝、堯、舜垂衣而治天下”。也可想而知,服裝的創造和演變是壹個曲折而痛苦的過程。

(2)從解放到90年代的服裝

這壹時期的服飾縱橫交錯,既有傳統的,也有改良的,門類繁多,交叉混搭。專家學者對這壹時期的服飾描述了六七種,筆者只選擇其中比較典型的兩種。

最早的描述見於李廷貴教授等人主編的《苗族歷史與文化》第217頁至第218頁:畢節北部的燕子口地區,穿著繡欄、白色亞麻領的大排扣短衫和雙排扣長衫,不系領帶,也不扣扣子,裙子纏在腰上,背部和肩部有桃花裝飾,領子也有花紋。穿上後無袖、無扣、露胸。裏面穿的大排扣衣服右邊的繡柱露出來了。有很多打褶的中式長裙,大概壹半是上面的青色,另壹半依次是白色、黑色、灰色,裙腳是白色的。前面紮著繡花裙,頭上混著假發盤,頭發紮著大綹紅毛線,腳上裹著白布。男人更經常穿漢服。

第二種描述見吳世忠等主編的《中國苗族服飾圖》第38頁。:姑娘頭上紮個發髻,頭上用紅繩系著,包青天把頭放在手絹上,尾巴翹著。穿雙排扣無扣長衫,兩袖用彩布和繡花圖案裝飾。大衣上有花卉圖案的披肩上裝飾著蠟像。是用蠟染絲綢繡的長腰,腰邊繡有花紋。其中幾幅重疊在壹起,露出了腰部的圖案。是白色亞麻腰帶配白色打底褲,休閑服是直排扣,有翻領。袖子上裝飾著圖案和刺繡花邊。男人穿漢服。

(3)2000年以後的服裝

據筆者實地調查,女子頭發盤卷於頭頂,無發髻,外用繡帶包裹,外緣垂珠,彩線流梳,鋁制條紋布珠制成的後腦勺兩角上翹如兔耳,後腦勺帽檐下縫壹條藍色繡花手帕,遮背及頸。低領右下擺的夾克是壹件繡柱的大排扣短外套。肩圍半圓繡片,外圍掛流蘇。衣袖和衣身飾以刺繡或繡花,圖案豐富多彩,如桃花、棱柱等。下面是壹條蠟染百褶裙,長及膝蓋。從裙頭到裙腳依次用蠟染和織錦裝飾,形成多個花包段。前面有壹個和裙子壹樣長的腰,兩端有帶花的緞帶,系在腰後面。絲帶的末端裝飾有流蘇。壹種打底褲是百麻打底褲,另壹種是長方形花紋毛巾。包起來就露出花紋,用花紋布做打底褲也有用。內置海綿,放在腿上時,使用按扣或拉鏈。穿現代的皮鞋。服裝所用的面料大多是市面上最好的面料或精細的絲綢面料。男裝以現代漢服為主,但為了展現民族風格和發揚光大...> & gt

苗族服飾圖片

  • 上一篇:關於電影《活著》
  • 下一篇:2015之後沒有金融牌照的公司可以貸款給其他公司嗎?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