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獲悉,截至2020年2月底,該省已實施“三舊”改造面積92.6萬畝,節約土地22.77萬畝。據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管理辦法》明確界定了“三舊”改造的重要基本概念,提煉了廣東以往在該領域的成熟做法,並首次以地方政府規章的形式固定下來,這在全國範圍內也是領先的創新做法。多位深度參與推動《管理辦法》出臺的專家也指出,這可以對轉型中的拆遷僵局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征收後拒不交出土地的,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管理辦法》指出,“三舊改造”包括綜合改造、微觀改造和混合改造三種類型,是指對納入廣東省“三舊”改造土地數據庫的“三舊”土地進行再開發、復墾恢復或綜合整治的活動。邊角地、夾心地、花卉種植地(統稱“三地”)等用地,經批準後可納入“三舊”改造項目統籌利用。
在規劃管理方面,《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三舊改造”應當以國土空間規劃為依據,不得違反國土空間規劃的強制性內容,並以國土空間詳細規劃作為規劃許可和改造實施的法律依據。
“三舊”改造專項規劃經批準後,應當納入同級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疊加在國土空間規劃“壹張圖”上,主要內容應當按照規定程序納入國土空間詳細規劃。
在土地使用管理方面,《管理辦法》指出,政府、原權利人等市場主體均可作為改造主體實施“三舊”改造。國有企業、集體經濟組織或者其他公有制經濟的原權利人應當通過招標、掛牌等公開方式選擇合作改造主體。
《管理辦法》還明確了“三舊”改造用地審批包括集體土地的改良轉化、征收審批、舊村集體建設用地轉為國有建設用地審批、“三地”等用地轉化、征收審批。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對這些類型的土地征收作出決定後,任何單位和個人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阻撓土地征收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資源部門責令交出土地;拒不交出土地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此外,改造主體在實施“三舊”改造項目時,應優先建設安置房和公共設施。
總結成熟做法,充分盤活現有建設用地。
2008年以來,廣東在全國率先開展“三舊”改造試點。截至65438+2020年2月,全省* * *實施整治面積92.6萬畝,節約土地22.77萬畝。全省累計完成改造投資1.95萬億元,其中社會投資1.70萬億元,占改造總投資的87.2%。
2020年初至65438+2月底,全省新實施改造面積10.86萬畝,占目標任務的144.8%;重建面積8.04萬畝,占目標任務的1.34 . 1%;其中“工業轉工業”改造面積1.65萬畝,占目標任務的1.65%。
據廣東省“三舊”改造協會秘書長於來順介紹,《管理辦法》的出臺,是廣東首次以地方政府規章的名義總結“三舊”改造的成熟做法,有利於充分發揮地方在存量土地中的能動作用,盤活存量建設用地。
廣東省三九改革協會監事會主席、法學會首席專家龔認為,《管理辦法》將這些規定上升到地方政府規章的層面,具有較高的效力水平,可以作為依法行政的直接依據,為“三九”改革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