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來,接連發生了兩起重大太空災難。盡管人們很遺憾,但這些挫折並不能阻止人類向宇宙進軍。既然太空活動風險這麽大,人類為什麽不放棄進軍宇宙的夢想?從長遠來看,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人類總有壹天要走出搖籃;在中短期內,航天活動可以帶來巨大的回報,體現壹個國家的綜合國力。進軍宇宙是人類現在和未來的偉大事業。因此,載人航天已經成為現代航天科技發展的重中之重...
中國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及其意義和前景
俗話說,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跳。人類在漫長的社會進步中不斷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現在,人類的活動範圍經歷了從陸地到海洋,從海洋到大氣空間,再從大氣空間到太空的逐步發展過程。人類活動的每壹次擴張都是壹次巨大的飛躍。
中國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歷程
很久以前,人類就有飛出地球,探索太空奧秘,開發宇宙資源的願望,中國古代的許多神話故事就是突出的反映。最典型的就是廣為流傳的嫦娥奔月女神。描述了壹個名叫嫦娥的美女,偷了丈夫後羿從西王母那裏得到的長生不老藥,然後變輕飄到了月亮上。
歷史上第壹個試圖乘火箭飛向天空的人是15世紀的中國官員。1945年,美國學者金在《火箭與噴氣發動機》壹書中這樣描述:壹萬個家庭先做兩個大風箏,並排放在壹把椅子的兩邊。然後,他在椅子下面綁了47個當時能買到的最大的火箭。準備工作完成後,千家萬戶坐在椅子上,命令仆人點燃火箭。然而,隨著壹聲巨響,他消失在火焰和煙霧中,人類火箭飛行的第壹次嘗試沒有成功。
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帶來了航天技術的春天。65438-0986年,中國中央、國務院批準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簡稱“863計劃”),將空間技術列為中國高技術研究發展的重點之壹。“863”高技術航天領域專家對中國航天技術的未來發展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論證,描繪了中國航天技術發展前景的藍圖,壹致認為載人航天是繼人造衛星工程之後中國合乎邏輯的下壹步發展目標。1992 65438+10月,中共中央批準載人飛船研制工程。自此,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正式啟動。1999 165438+10月20日,中國成功發射第壹艘飛船神舟1號,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發射飛船的國家。此後,神舟二號、三號、四號分別被送上九重天。在1992開始研制載人飛船之前,我國“863”高技術航天領域的專家們已經研究了幾年,研究出了研制什麽樣的運輸器,即對從研制飛船出發,直接研制超越載人飛船的航天飛機的各種技術方案進行了充分的論證、比較和分析,甚至進行了激烈的爭論。
2003年,10,15日元實現了千家萬戶的夢想,因為在這壹天,中國人民期盼已久的第壹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並安全返回,實現了中華千年飛天的理想。也打破了美、蘇、俄多年來在該領域的壟斷格局,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自主研制並發射載人飛船的國家,為推動世界載人航天事業發展和振興中國科協發揮了巨大作用。
載人航天的重大意義
歷史上,遠洋航海技術的興起導致了世界貿易的發展、世界市場的開放以及現代科學的壹系列成就,開啟了壹個“全球文明”的時代。當代載人航天技術的問世,使人類走出了地球的搖籃,到達了太空,開啟了“太空文明”的新時代。
載人航天是航天技術發展到更高階段的產物。然而,載人航天技術與無人航天技術有很大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安全性、復雜性和高成本。所以自從1961第壹個宇航員上天以來,並沒有表現出特別明顯的用途。但是,在可預見的未來,資源枯竭、人口劇增等幾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只能通過開天辟地,擴大人類的生存空間來解決。即使在當代,發展載人航天還可以發揮以下作用:
首先,它能體現壹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提升國際威望。因為航天技術的水平和成就是壹個國家經濟、科技實力的綜合反映。載人航天是航天技術向更高階段的發展,是載人航天的突破——用國產載人飛船將航天員送入太空並安全返回,也是壹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大的象征。載人航天的發展需要依靠先進的技術水平、發達的工業基礎和強大的經濟實力。迄今為止,只有俄羅斯和美國實現了載人航天。其他有壹定航天技術基礎或經濟實力較強的國家,都想染指載人航天,但又力不從心,只能轉向與他們合作,出資用俄美載人飛船把本國宇航員送上太空,以逐步加入世界“載人航天俱樂部”。鄧小平同誌曾經說過:沒有兩彈壹星,就沒有中國的大國地位。因此,中國航天員進入太空可以吸引全世界的目光,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振奮民族精神,增強全民凝聚力,就像中國在六七十年代擁有“兩彈壹星”壹樣。
其次,它可以反映現代科技在許多領域取得的成就,同時對現代科技的各個領域提出新的發展需求,可以極大地推動整個科技的發展,有助於航天科技人才的培養和造就。比如,就載人飛船的研制和運行本身而言,對通信、遙感、推進、測量、材料、計算機、系統工程、自動控制、環境控制、生命保障等技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從而極大地推動了這些技術的進步。
而且載人航天的發展可以促進太空資源的開發,造福地球上的人類。載人飛船的高空位置和微重力等特殊環境可以為科學研究提供理想的實驗場地。它在促進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微重力科學和應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有望在壹些前沿學科取得突破性進展,給人類帶來巨大利益。壹些國家在航天制藥、航天育種、航天材料加工等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並準備建立航天工廠,其效率和效益是無限的。
另外,地球能容納的人口是有限的,大約80億~ 11億,於是有人開始研究移民外太空的計劃;地球上的能源也越來越緊張,那麽是否可以在其他星球上勘探礦藏呢?這是科學家關註的問題,也不是天方夜譚,因為很多像載人登月這樣曾經高不可攀的神話和幻想,現在都變成了現實。
最後,載人航天具有巨大的軍事潛力。使用載人飛船可以很好地完成偵察監視任務;大型軍用衛星的靈活部署、維修和組裝;安全持續地指揮控制地面軍事力量;它也可以用作特殊武器的試驗場。比如早在1965,65438+2月,美國雙子座7號飛船上的宇航員就利用紅外遙感器對1潛射導彈的發射進行了監測和跟蹤,獲得的信息比潛艇上的觀測人員報告的還要快。在1和第二次海灣戰爭期間,和平號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上的宇航員在戰區進行了大量的觀測活動,獲得了大量有用的信息。
中國載人航天的未來前景。
中國載人航天將實施“三步走”發展戰略。在成功發射四艘無人試驗飛船的基礎上,中國首次將宇航員送入太空,實現了載人航天的歷史性突破。然而,這只是第壹步。第二步,除繼續開展對地觀測和載人飛船空間實驗外,重點開展艙外活動、空間交會對接試驗和發射長期自主飛行、短期載人空間實驗室,盡快建成完整的空間工程體系,解決壹定規模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立更大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