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國內外環境審計發展綜述

國內外環境審計發展綜述

環境審計產生於20世紀70年代,現在已經發展成為壹門新的獨立學科。從環境科學的角度看,它是生命周期評估的延伸,而從審計科學的角度看,它是績效審計的新發展。環境審計的出現和發展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類環境意識增強和經濟活動發展的必然結果。因此,必須從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研究。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各地的環境汙染越來越嚴重,已經成為壹個世界性的嚴重問題,以至於人們都在驚呼:“我們生活的地球是壹個封閉的系統,沒有‘多余’的空間來丟棄丟棄的物品。”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政府、企業、公眾和公共組織都采取了嚴格的措施來有效地控制和管理汙染。這樣,環境審計作為環境管理的重要工具逐漸發展起來。

下面重點介紹國內外環境審計的快速發展及其社會動因。

1.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和執法力度的完善和加強,清潔生產環境審計和房地產交易環境審計的產生和發展。

環境事業的發展始於環境立法。在過去的四十年裏,世界各地的環境法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以美國為例:70年代,美國有關環境的法律法規不足1000頁,80年代中期超過6000頁,90年代中期超過13000頁。

不僅相關法律條文增加了,而且對汙染的處罰也更加嚴厲。汙染環境的企業不僅會被重罰,汙染企業的主要負責人還會被追究法律責任,直至入獄。企業不僅要對生產過程中的汙染負責,還要對商品消費過程中的汙染負責。根據法律,公司必須承擔減少他們最終產生的廢物的責任。企業應負責廢棄產品的回收和處理。即使企業關閉,也要恢復地貌環境(如礦山),對企業關閉後30年內發生的環境問題負責。

不僅立法,執法也得到加強和深化。例如,1994,美國環保局記錄了200起環境案件,並將其作為刑事案件移送司法部門起訴,比1993增加了36%。對250名個人和公司提起刑事訴訟,並處以監禁和罰款,比1993增加了40%。這種“誰汙染誰負責”的嚴法,嚴格的執法,使得企業不得不重視環境問題。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公眾投入汙染企業的資金越來越多。因此,企業還面臨著環境汙染帶來的法律責任和相當大的經濟負擔。面對這種嚴峻的形勢,企業必須重視自身的環境表現,才能面對可能的法律糾紛。面對這種可能的“環境成本”和“環境責任”,企業不能不認真考慮。

因此,作為環境審核三大類型之壹的清潔生產環境審核應運而生,並發展成為企業清潔生產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工具。

就中國而言,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工業與環境巴黎辦事處1993幫助中國國家環保總局編寫了《企業清潔生產審核手冊》。這是中國第壹本關於環境審計的書。開始培訓在中國開展環境審計的人員。從此,中國出現了清潔生產環境審計。但此後,關於國內清潔生產環境審核的報道和新聞已經很少見到,反映出國內清潔生產環境審核工作還遠遠不夠。在這方面,中國與世界先進國家有相當大的差距。20世紀70年代,美國聯邦政府制定了超級基金計劃(SUPERFUNDPROGRAM),對沒有業主汙染的土地進行環境審計和清理處理。然後在80年代制定的《聯邦綜合環境要求、補償和義務法案》等環境法律的支持下,形成了房地產交易環境審計(或汙染場地環境審計),即在房地產交易前進行房地產環境審計,確定其環境責任、汙染治理方案和控制預算,由房地產業主負責。

目前,房地產交易審計和汙染土地環境審計已成為環境審計的三種主要類型中的兩種,並在國外得到普及。

房地產交易審計不僅給審計事務所帶來巨大的收益,也為凈化土地行業帶來巨大的市場和商機。

時至今日,我國還沒有開展不動產交易審計和汙染土地環境審計的工作,甚至相關責任部門都不知道什麽是不動產交易環境審計和汙染土地環境審計!中國在這壹領域的研究工作才剛剛開始,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2.在國際組織的積極推動下,環境管理體系(EMS)的產生和發展。

國際商會(ICC)6月在巴黎召開環境審計大會,1989,提高了業界對環境審計的認識。6月,1991,ICC出版了《ICC環境績效審計導論》壹書。本書全面總結了清潔生產環境審核的理論和實踐。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巴黎工業與環境研究中心的雜誌《工業與環境》在1993出版了壹本畫冊,詳細介紹了環境審計的基本原理和應用。

在清潔生產審核的基礎上,世界各地的環境專家反復考慮能否找到壹種系統的方法來管理系統,以確保環境的持續改善。他們註意到,日本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現的全面質量管理(TQC)運動與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的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QMS)及其審核(QMSA)的精神和措施非常接近。世界環境專家將ISO-9000的全部思想和措施引入環境管理,建立了環境管理體系(EMS)及其審核(EMSA)。

1993前後,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成立了TC207“環境管理技術委員會”,並根據ISO-9000質量標準和質量保證體系(QMS)、ISO-9000“質量審核(QMSA)”的思想,制定了ISO-14000標準。這個標準的核心是從企業領導到最底層的每壹個員工都要重視環境保護,並把它作為壹種義務來做。要“在政策上、思想上”重視環境工作,“在組織上、責任上”全面落實環境工作,實現“重在領導、重在領導”——“重在各級人、事事有人管”的環境責任管理。同時,企業中的相關方也應參與監督管理,即建立面向全體員工和相關方的環境管理體系(EMS)及其審核(EMSA)。

1995年6月,委員會在奧斯陸召開特別會議,通過了ISO-14000標準的主要部分,包括環境管理體系(EMS)標準和其他文件。ISO-14000的核心是從方針、思想、組織、制度、責任,從管理層到最底層員工,建立完整的管理責任體系。從上到下,每個人都自覺履行自己的職責,確保環境質量,並向公眾特別是利益相關方展示環境績效。

大約在這個時候,許多國家開始了環境管理體系的審核(核)認證。這樣,環境管理體系(EMS)質量保證體系(QMS)是壹個整體,環境審核(核)質量審核(核)是壹個整體。產品質量保證體系認證和環境保證體系認證已經成為並逐步成為企業在國際貿易中必備的文件和條件。這表明經濟活動中的環境質量與經濟活動中的產品質量同等重要。這樣,產品質量與環境質量的融合意味著在經濟活動的規律中增加了壹個新的規律——環境法。這是經濟中的“革命性”變化,盡管經濟學家今天還沒有完全看到。與此同時,從事ISO-9000和ISO-14000認證的咨詢公司也成為第三產業的新星,為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自此,環境管理體系(EMS)將審計確立為三大類環境審計中的第三類,與清潔生產環境審計、房地產交易環境審計壹起成為環境審計的三大基本類型。

需要指出的是,清潔生產環境審核在EMS審核出現之前已經發展了十多年。可以說,後者是前者的基礎,而前者是後者的有機延伸。在中國,環境管理體系審計還處於起步階段。中國在EMS之前沒有很好的開展清潔生產審核,所以中國EMS審核缺乏清潔生產審核的堅實基礎。清潔生產審核在20世紀70、80年代流行時,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在中國沒有開展。20世紀90年代早期和中期,清潔生產審核在中國得到認可。

  • 上一篇:國際商法案例分析報告_國際商法案例分析與解答
  • 下一篇:2018導遊資格考試政策法規第壹章單項選擇題(3)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