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黑龍江紅色管理局的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黑龍江紅色管理局的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會保障體系中的最後壹道“安全網”。做好城市低保工作,對於保障城市貧困群體的基本生活、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有效實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關鍵是如何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於此,我們在工作實踐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有益的嘗試。我們認為,要完善城市低保制度,應重點建設五大體系。

壹是建立低保工作組織體系

民政部門作為政府社會救助工作的職能部門,在整個社會救助體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實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應保盡保,是我們民政部門的重要職責。佳木斯市自65438年6月至0998年6月實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來,全市低保人數由初期的5630人增加到104972人。在過去的五年多時間裏,低收入居民的數量增加了近20倍,但我們基層低收入工作的力度從未增加。長期以來,區級民政部門只有4-5名工作人員,街道辦事處只有1名民政助理員,社區壹般只有1-2名工作人員,年齡較大,文化程度較低,都是兼職負責低保工作。在低保實施初期,低保對象相對較少,原機構幾乎無法承擔低保日常工作。為確保低保工作健康發展,確保低保工作有人管、有機構管,我們在低保基層組織建設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壹是在機構改革過程中,積極爭取政府支持,成立了佳木斯市最低生活保障管理中心,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編制10人,工作車輛1輛。為做好城市低保工作,加強監督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組織和物質保障。二是各區民政局也成立了相應的低保機構,安排了專職低保工作人員。各縣(市)也設立了相應的副局級低保機構,工作人員24名,參照市裏的做法。三是各街道辦事處設立了救助工作站,每個工作站配備2~3名事業編制人員。四是由街道辦事處民政助理牽頭,成立了低保審核委員會。專職負責低保的調查、審批、申報、監督和審核工作。第五,結合社區建設工作的開展,面向社會選拔社區工作者。社區工作者平均年齡下降了12?6歲時,受過大學教育的人的比例已上升到56?3%,黨員占22?7%。基本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低保組織體系,初步形成了以街道為主體、社區和企業合作的低保格局。這些措施對加強低保動態管理,防止錯保、漏保的發生起到了積極作用。通過加強低保組織建設,落實專門人員,明確職責,低保工作人員的政策水平和業務素質有了質的飛躍和提高,增強了工作主動性,有效解決了人員素質不高導致的政策把握不準、宣傳不到位等問題。我們在永紅區甲西辦事處設立救助工作站後,立即開始對轄區內的貧困企業進行細致的摸底調查,及時將1180名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納入低保範圍。今年年初,為解決方嘉貧困職工的生活問題,確保企業改革平穩順利進行,嘉熙救助站僅用兩天時間就完成了158名申請人的調查認定工作,沒有出現虛報、瞞報、漏報的情況,大大提高了低保管理水平。

二、建立低保評估制度

建立和完善低保評價體系是低保公開、公平、公正的基本保障。在工作實踐中,我們積極協調市總工會、經貿委、三公司聯合下發文件,在各街道辦成立了由街道救助工作站牽頭、駐地企業工會、社區居委會參加的低保評審委員會,負責低保的調查、審批、評審,協調、溝通、監督低保的運行,成功地實現了政府、企業、社區的壹體化。因為低收入者、政府、社區、企業之間的關系理順了,他們之間原有關系的某些方面得到了有效的解決。在低保工作中,企業不再是旁觀者,而是直接參與低保實施的負責人,這不僅加深了企業對低保的認識,也增強了企業推進低保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最低生活保障評定委員會成立之前,我市有壹家大型企業,當時上報的參保對象多達1200人,並向員工宣傳“只要下崗,民政局都會照顧”“單位會給妳上報,讓我們分批到街道、社區”, 導致不明真相的下崗工人集體在街道、社區大鬧,圍攻社區居委會主任。 個別居委會主任抱怨“想有低保,希望有低保,卻不討好”。低保評審委員會成立後,最終只有80戶符合政策,經評審委員會審核後決定享受低保。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下崗職工之所以反應平靜,情緒穩定,是因為企業工會及時準確地宣傳了低保政策,發揮了評審委員會的作用。

三、建立低保信息網絡管理系統

建立完善的低保網絡管理系統是提高低保效率、規範低保程序的重要手段。在實踐中,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壹是積極推進低保網絡建設。爭取政府支持,籌資為市低保中心和18街道辦事處配備了25臺品牌電腦,並通過撥號上網實現了與省低保中心的在線鏈接,初步實現了低保工作信息的網絡化管理。過去從申報、審核到審批至少需要6-8周。如今通過微機網絡管理,僅需1 ~ 2周即可完成。不僅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縮短了低保工作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二要積極推進低保戶數據庫建設。我們及時將普查數據和城市低保對象檔案納入微機管理,確保了低保對象基本檔案的準確性。通過網絡化管理,實現了“檔案隨人走”,有效解決了“人戶分離”問題,避免了異地重報、雙保騙保現象。佳木斯紡織廠有54名下崗工人。由於家庭分離,沒有進行家庭調查。實現信息網絡化管理後,迅速查明相關情況,及時將其中43人納入低保。

第四,建立最低生活保障監督制度

建立有效的低保監督體系是確保低保公平、公正、公開,不斷提高低保質量和效率的必要保障。在工作實踐過程中,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壹是制定了低保檢查公示制度。堅持低保辦公開透明,公開辦事程序、政策依據和監督方式,每月向社會公布低保發放情況;本市定期和不定期開展低保檢查,市抽樣面積不低於30%,區抽樣面積不低於60%,救助站檢查面積達到100%。發現問題,應當及時糾正和處理。第二,設立並開通了六條低收入熱線。我們通過新聞媒體向全市公布低保熱線,隨時接受政策咨詢、低保申報和監督舉報,始終把低保工作置於人民群眾和社會的監督之下。三是結合“兩風”建設的開展,從社會各界聘請了40名“兩風”建設低保監督員。隨時聽取社會各界對民政和低保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通過紮實有效的工作,形成了低保良性監督機制。近年來,通過低保熱線電話反饋,我們及時調整了36戶低保戶的標準;清理不符合條件的12戶,追究當事人責任;63戶符合條件的貧困戶納入最低生活保障。每年應配合市財政、審計、紀檢監察部門對全市低保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全面檢查。

動詞 (verb的縮寫)建立社會化的資金分配體系

建立社會化的資金分配制度是保證資金安全運行、杜絕腐敗的重要途徑。為確保低保安全,防止冒用、虛報現象,我們在前進區、東風區進行了低保社會化發放試點。低保對象可直接持卡到轄區內任意壹家郵政儲蓄所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這樣既減輕了基層工作壓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證了低保安全。通過試點探索,制定了《低保資金社會化發放管理辦法》,在全市範圍內實現了低保資金的社會化發放,有效控制了虛報、冒用、貪汙等不良現象的發生。

上述關於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設的調查研究,是我們近年來不斷探索的結果。對保障工作健康有序開展,提高低保管理水平起到了積極作用。下壹步,我們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學習借鑒先進城市的好經驗,努力推動佳木斯市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再上新臺階。

  • 上一篇:合同合規性審核需要註意哪些點?
  • 下一篇:護理安全的相關因素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