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護、開發和合理利用黑熊資源,積極引導黑熊養殖利用產業的發展,促進科學養殖利用,逐步實現該產業的規範化管理和可持續發展,更好地適應國際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保護的趨勢,特制定本技術管理暫行規定:
首先,建立黑熊養殖場
建立黑熊養殖場必須先進行可行性分析,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取得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後,方可從事黑熊養殖利用活動。
(1)養殖規模:建立黑熊養殖場,場地和設施必須具備養殖50頭黑熊的規模,並應具備相應的資金和技術能力。
(2)熊房(棚):熊房(棚)是繁育熊、分娩和飼養幼熊的設施,其面積必須按平均每只熊不少於2㎡的標準設計,並應通風幹燥。
(3)熊籠:熊籠是對黑熊進行檢疫、治療和膽汁引流的設施,其規格不小於150×80×170㎝/熊,以保證熊在籠內能夠完全站立或俯臥。熊籠四角用16mm鋼筋和4.5×4.5㎝角鋼制作,高出地面70 ~ 2000 px,支撐角用水泥澆註成整體。
(4)黑熊養殖區:黑熊養殖區要有良好的通風和采光條件,地面要平整並配有下水道,北方地區要有取暖設備。
(5)黑熊運動場:黑熊養殖場必須有供熊自由活動的運動場,與熊房(屋)或熊籠相連。運動場地面積每熊不少於6m2,並有水池和汙水溝。操場四周的圍墻高250 ~ 300 ㎝,由鐵絲網、鋼筋、水泥構成。
第二,出處
引進黑熊種源,必須向縣級以上陸生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按照規定的管理權限經批準後方可實施。進口黑熊必須6個月以上,健康無殘疾,體重100 kg以上,持有有效檢疫證明。繁殖黑熊種群的雌雄比為1∶2。作為種源引進的黑熊只允許配種。禁止在野外非法獵捕、買賣黑熊。棕熊和馬來熊是不允許從事膽汁引流的。
第三,飼養管理
(1)技術員和飼養員:黑熊養殖場至少應具備初級資格和畜牧獸醫技術員各壹名,並持有相應科技幹部管理部門頒發的技術職稱證書。飼養管理人員必須經過半年以上的技術培訓,並要求持有培訓機構頒發的結業證書。
(2)飼料:養殖黑熊的飼料來源必須有保證,有相對固定的飼養渠道。濃縮飼料應儲存在專門的儲存室。儲藏室要通風幹燥,地面要有枕木,註意防蟲防鼠。
(3)飼餵:根據黑熊的身體狀況,將新鮮的青飼料和蛋白質含量高的濃縮飼料混合飼餵。不要用腐爛的飼料餵黑熊。繁殖的熊要單養,繁殖的熊可以群養。
(4)衛生防疫:熊籠、圈舍、運動場每周消毒兩次,食槽、飲具每天清洗消毒。運動場的遊泳池必須每天更換幹凈的水。
第四,取膽汁
(壹)、下列情況不允許進行熊膽引流手術。
1,3歲以下;
2、100公斤;
3.生病或身體殘疾;
4.懷孕和哺乳;
5.其他不適合引流膽汁的熊。
(2)操作與護理:不應使用正常流量或異物引流管引流膽汁,而應使用熊自身組織作為引流管,不安裝額外裝置從熊體內取膽汁。引流操作必須無菌,手術器械必須嚴格消毒。術後嚴格護理,專人監護,發現問題,及時治療。
(3)鼓起勇氣:每次膽汁引流,以自然流出為準,定時引流,每日最多3次。禁止人工吸膽汁。
(4)有膽汁的熊的護理:有膽汁的熊應定期餵以牛奶、雞蛋等高蛋白飼料,輔以易消化的食物,並補充各種微量元素。要嚴格控制高脂肪食物的投餵。餵食要定時定量,根據情況,促進取膽熊運動。
動詞 (verb的縮寫)生殖
(壹)對種熊,要掌握其種源和系譜,建立育種檔案和統計制度。
(2)繁殖熊應選擇體型大、體格好、生殖器官正常的熊。
第六,淘汰
用於淘汰已失去繁殖價值的熊(出售、宰殺、放生、轉讓和交換等。),必須向當地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經省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後方可按規定辦理。
七、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
養殖場應逐步建立生產和養殖技術檔案。繁殖群體、飼料供應、取膽數量等數據可由微機系統管理。
八、本暫行規定的技術管理解釋權屬於林業部。
雖然國家有關部門對熊的生活條件和取膽方法作出了規定,但這些規定從未得到尊重和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