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基層工會法律工作的職責是什麽?

基層工會法律工作的職責是什麽?

1參與立法活動

工會可以參與立法。這不僅是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需要,也是履行工會社會職能的需要。工會參與立法可以更好地在法律法規中體現和維護職工的利益。對此,《工會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以上的人民政府研究起草法律、法規和規章,對涉及職工利益的重大問題,應當聽取同級工會的意見。”確認和保障工會參與立法活動的權利。基層工會參與立法活動主要體現在參與制定基層工會所在企事業單位涉及職工利益的各項規章制度。

工會參與立法的範圍主要是參與制定涉及職工具體利益的各項法律法規,如參與有關職工民主權利、民主管理、社會監督、工作生活水平、社會保障、文化科技、教育、體育等方面的立法。,以及員工的社會公共利益(如物價和環境保護等。).

工會必須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和積極性,努力協調與立法部門的關系,疏通渠道,以便更好地參與立法工作。同時,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提高法律業務水平,註重調查研究,充分發揮工會法律部門的專長,向有關部門提出切實可行的法律意見。

2 .為工會參與和討論國家事務提供法律依據。

參政議政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管理國家的重要形式。工會代表組織廣大職工參政議政,是充分發揮工會民主參與和民主監督的重要內容,因此也是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立法只是工會參政的廣泛內容之壹。此外,還包括參與各級政府制定和實施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就涉及職工具體利益的法律法規實施情況和問題,特別是急需解決的普遍性問題,向政府或有關部門進行研究和咨詢;參加國家機關召開的有關會議,決定涉及職工利益的重大問題等。工會搞好參政議政,是代表和維護職工權益的關鍵。要做好這項工作,就要協調好政府相關部門之間的關系,並使這種關系法制化、制度化。同時,開展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重視職工群眾的意見和要求。

3 .為職工和工會提供法律服務

工會不僅要代表勞動者的利益,而且要在這種利益受到非法侵犯時依法維護這種利益。現階段,社會利益仍然多元化,腐敗和打擊報復的不正之風依然存在,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違法違規現象也普遍存在,特別是在壹些管理不規範的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這就要求工會運用法律手段,與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行為作鬥爭,為職工提供法律援助,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工會組織的自身建設和各項業務的開展涉及諸多法律問題。自身建設需要規範化、制度化,需要制定壹些規範性文件,比如工會章程、工會經費使用、工會幹部選舉等。這些文件的制定必須以國家法律、法規和壹些規定為依據。工會法制工作需要為這種團結提供法律幫助。工會的業務也離不開法律問題。例如,各種經濟實體(企業、文化、科技、體育、療養等事業)在經營活動中遇到的法律問題,大多是合同的簽訂和履行、債權債務糾紛等。在強調依法辦事的今天,工會的各項業務也要納入法制化軌道。工會的法律工作是從法律上幫助業務部門正常開展業務,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參加訴訟活動。

做好這項工作,必須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敢於堅持侵害職工權益的原則,把問題解決在開頭,避免矛盾激化和事態擴大。同時,對於那些基層不能解決或難以解決的重大疑難問題,特別是突發事件和集體糾紛,基層工會要及時向上級工會報告求助。各級工會領導也要親自抓,協調各方力量,切實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同時加強對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正直人士的說服教育。在工會組織自身建設和各項業務發展中發揮專業特長,使工會活動有法可依,依法辦事。

4 .依法調解勞動爭議

勞動爭議是指因勞動問題引起的爭議,即勞動關系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的差異。勞動爭議能否得到及時、正確的處理,將影響社會秩序的穩定和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秩序。因此,處理好勞動爭議意義重大。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勞動關系也多樣化、復雜化,勞動爭議也復雜化。過去單純依靠行政或經濟手段解決問題是不可能的,勞動爭議的解決必須納入法制軌道。根據《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工會有權參與勞動爭議案件的調解和仲裁,直至代表職工參加訴訟活動。新《工會法》對此也做了專門規定:“工會參與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地方勞動爭議仲裁組織應當有同級工會代表參加。”“職工因認為企業侵犯其勞動權益而申請勞動爭議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工會應當給予支持和幫助”。因此,工會法律部門應主動參與解決涉及勞動爭議的案件。

5.對員工進行法制宣傳教育。

對公民進行法制宣傳教育,普及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是司法部門和全社會的義務。員工法制教育是員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育員工樹立主人翁意識、遵紀守法、做“四有員工”的重要方面。

做好這項工作,工會法律事務部門要主動配合司法宣傳部門,參與制定並認真實施法制宣傳計劃,各基層工會要根據當地工會的部署和各單位的實際情況,采取多種形式有目的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使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長期、壹貫、深入、有效地開展下去,使億萬職工提高法律意識,增強自我維護能力。

  • 上一篇:古希臘羅馬的經濟和法律與古代中國的主要區別是什麽?
  • 下一篇:考研可以進幾所學校?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