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急求壹篇關於城市乞討的論文?

急求壹篇關於城市乞討的論文?

當前,全國上下都在致力於和諧社會的建設,但各大城市日益嚴重的乞討現象卻給和諧社會的建設帶來了不和諧的音符。城市流浪乞討人員迅速增加,在壹些大中城市繁華地段甚至達到了“三步壹崗、五步壹哨”的地步。流浪乞討人員盯梢、索要、騷擾公民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乞討的職業化越來越明顯。“成都市的壹項調查顯示,真正需要幫助的流浪乞討人員和暫時陷入生存危機的人員只占流浪乞討人員總數的20%,其余80%主要是那些以流浪乞討為幌子,強行乞討、職業乞討以及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的人員。”①這些乞討人員給人們的生活、城市交通和社會治安造成了諸多不良影響,成為危害社會治安和公共安全的高危人群。對此,國家和政府出臺了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政策,但時至今日,城市乞討現象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大大增加,並呈現出復雜化、職業化的趨勢。可見,探討城市乞討現象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壹、城市乞討的概況和分類

1?城市乞討的含義、模式及現狀

乞討俗稱乞討。傳統意義上的“討飯”,是指那些因天災人禍、疾病等原因而難以謀生的人。為了生存,他們向別人乞討食物,而且大多在農村。現代意義上的乞討,遠非傳統意義上的乞討。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鄉收入差距的進壹步拉大,乞討大軍早已湧入城市,乞討的不再是口糧,而是金錢。

乞討的方式也多種多樣。“廣州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系講師唐秀娟曾經組織過壹次專題調查,觀察分析了135名流浪乞討人員。通過調查發現,乞討的方式主要有五種:街頭賣藝;表示殘疾和疾病;弱點;特殊原因公式;作弊。在觀察的135名乞討者中,街頭藝人占24.44%,其中只有19人是健康人。通過展示自己的殘疾或疾病來贏得行人的同情和施舍,占被調查總人數的21.48%。通過展示自己等人類脆弱的壹面來乞討財物,如老弱婦孺等。這些人經常糾纏外國人乞討,是壹種常見的乞討方式,占被觀察人群的35.56%。通過各種借口,以“訴地”或哭訴困難的形式吸引大眾眼球、討錢的居多,占被觀察人群的9.12%。以攔截車輛、開門、擦車、抱腳、賣花等流氓手段乞討。,占5.93%,多見於外國人來往頻繁的地區。”②

過去,在城市的街道上偶爾會看到乞丐,但現在在火車站、廣場、立交橋和地下通道隨處可見。本來人們在街上看到可憐巴巴的乞丐,大都會上前獻愛心,但現在大量的乞丐早已超出了人們慈善的限度。很多人看到乞丐只能無奈的搖頭,以示心多錢少。面對常見的乞討者,人們的愛心和同情心早已麻木無力,似乎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有的人更是唯恐避之不及。

面對遍布城市的“乞討大軍”,人們不禁疑惑:我們國家真的有那麽多人要乞討才能生存嗎?曾經有這樣壹則公益廣告:壹個戴著墨鏡、衣衫襤褸的“盲人”坐在壹所小學門口乞討,手裏拿著壹根導遊棒。天真的孩子以為他真的瞎了。看到他這麽“可憐”,大家都把零花錢都給他了。晚上,壹個小學生去學校附近的餐廳吃飯,才發現白天在學校門口乞討的“瞎子”正坐在餐廳的壹個角落裏,大嚼雞腿,點了壹大堆菜,桌上擺了兩瓶酒。難怪人們不敢輕易付出自己的愛,很大程度上是怕自己的愛被騙。

2?城市乞丐的分類

目前我國城市乞討現象相當普遍,人數眾多,情況復雜。因此,需要對具體情況進行分類,以便區別對待,妥善處理。從乞討的真實性來看,乞討者可分為兩類:真乞討者和假乞討者。顧名思義,真乞丐是真正需要乞討為生的人,假乞丐是打著發財和不勞而獲的幌子乞討的人。

真正的乞丐可以分為五類。第壹類是那些喪失勞動能力,無人贍養的貧困老人(有的不是無子女,而是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這些人大多來自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他們大多飽經風霜,面黃肌瘦,有的還病著。為了生存,他們走上了乞討的道路。第二類是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和患有嚴重疾病的人。這些人有的截肢率很高,有的雙目失明,有的身患絕癥,沒錢治療。為了不拖累家人,他們不得不沿街乞討維持生計。第三類是孤兒。這樣的乞丐只有少數,大部分都是父母雙亡,無人撫養,最終淪為小乞丐。還有的患有各種先天性疾病,被殘忍的父母遺棄在街頭。大部分智力正常,四肢健全的孤兒都會被收養。第四類是因地震、洪水、饑荒、瘟疫、貧困而背井離鄉的乞丐。由於近年來黨和國家有效的福利救助措施,這樣的乞討者並不多。第五類是街頭藝人和乞丐。這類乞討者包括憤世嫉俗的年輕人、中老年人和殘疾人。由於種種原因,這些人為了生存,不得不在街頭賣藝謀生。在城市的廣場上經常可以看到這種乞丐。有的會拉動人的二胡,有的會寫壹手好字。但是,他們只能把這樣高雅的藝術作為乞討的工具。

假乞丐可分為四類:第壹類是為了不勞而獲而故意打扮得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的乞丐,通過編造悲慘的情景和事實騙取路人同情。什麽叫“老公得了絕癥,突然失火,家破人亡,無家可歸,還出了車禍……”第二類是假裝殘疾、生命垂危的乞丐。如上所述,那些裝瞎的,更有甚者,裝得絕癥跪著乞討。也有父親(母親)或夫妻壹起行騙的:壹個躺在地上,身上蓋著布,另壹個跪在他身邊,向路人哭訴自己親人得了不治之癥,急需昂貴的手術,因無錢就醫而向路人乞討幫助...第三類是控制壹定數量的殘疾人,特別是殘疾兒童,強迫他們每天向路人乞討,然後從中牟利的犯罪分子。這些殘疾人完全成了犯罪分子賺錢的工具。壹些犯罪分子為了增加賺錢的工具,故意把正常的孩子摧殘成殘疾人,然後把他們丟在大街上自己乞討。第四類是近幾年才剛剛出現的壹種假乞討。乞討者多為十幾歲的初高中生。他們壹般出現在火車站、汽車站附近,背著包蹲在人行道上,面前用粉筆在地上寫著壹行字:求助12(8到20元不等)坐車回家。如果有人問他們為什麽沒錢回家,他們會說錢包被偷了或者壞人把他們的錢都騙走了。偶然遇到這種現象可以理解,但是經常有人在火車站附近發現學生以同樣的方式乞討。這不免令人生疑。

二,城市乞討現象激增的原因

那麽,為什麽“乞討行業”發展如此火爆呢?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1.真正的乞丐數量增加的根本原因是貧窮。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有些人真的變富了。但是,他們並沒有立即采取行動來帶動他人致富。相比之下,其他的還是挺窮的,尤其是落後的山區和農村。因為窮,很多人生病了,沒錢治療;孤寡老人無人贍養;對於那些失去工作能力的人,政府無法幫助他們所有人。迫於生計,這些人最終走上了乞討的道路。另壹方面,由於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城鄉收入差距擴大,在家種地壹年的收成還不如在大城市乞討半年的收成,客觀上為那些想不勞而獲的人提供了壹條“捷徑”,從而使得城市中的乞討隊伍不斷壯大。“粗略計算,乞丐在人群較多的區域乞討。每五分鐘約有200到300人路過,1人施舍1元,1小時可獲得約12元。壹天乞討8小時,壹天大概20到100元,所以乞討者固定壹個月。③

2.城市乞討管理不善。雖然2003年,我國廢止了1982頒布的《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正式實施了《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然而,這並沒有減少乞丐的數量。由於《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存在救助內容單壹、救助水平低、救助費用難以落實等問題,這壹新的管理辦法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缺乏壹套妥善處理城市乞討人員的機制是管理缺失的根本原因。如果各種乞討現象都能有法律和制度可依,該救助的人能得到有效救助,該處罰的人能得到應有的懲罰,那麽整個“乞討市場”就會有序。因此,完善壹套管理機制來應對城市乞討問題是壹項刻不容緩的任務。

3.對詐騙乞討和非法乞討的打擊力度不夠。由於相關法律的缺失和打擊不力,壹些想通過乞討致富、從事違法犯罪的人有了可乘之機,不僅欺騙了人們的感情,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危機,也損害了那些真正乞討者的利益和信譽,還會影響社會的安全和穩定。

4.青少年人生觀、價值觀教育不足。現在的青少年多是獨生子女,自尊心強,好勝心強,難免固執偏激。所以,如果我們在對他們的教育中不註重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教育,就會導致憤世嫉俗卻在街頭乞討的年輕人,這也就不足為奇了。另外,市場經濟的負面影響,誠信的缺失,金錢至上的觀念對青少年的影響也很深。如果不及時、全面地對他們進行引導和教育,壹些青少年也會走上出軌、乞討的道路。

5.以“孝”為中心的家庭倫理弱化。由於以“孝”為核心的家庭倫理弱化,出現了很多“富不養老”的現象。老年人顯然是社會的弱勢群體,尤其是在農村。他們勞動能力弱,文化知識水平低。很多人在子女不贍養老人的情況下,不知道如何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有些人即使知道也不願意輕易把孩子告上法庭。他們害怕自己會被孩子討厭。因此,當他們喪失勞動能力,無法謀生時,很可能走上乞討之路。這種現象雖然少,但確實存在。

6.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目前,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還很不完善。社會保障的對象主要是城鎮失業人員。同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能覆蓋社會的各個角落,尤其是落後的貧困山區農村。

第三,城市乞討引發的不良社會問題

正是由於諸多不同的因素,“乞討業”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發展,乞討的畸形發展給社會帶來了壹系列惡劣的社會問題:

1.影響市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綜合國力大幅躍升,國際地位空前提高。特別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國際貿易和國際交流顯著增加,旅遊業日益繁榮,國際友好人士來華機會激增。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更加註重國內環境的優化和美化,保持良好的形象。目前,滿大街的流浪乞討人員或跪或臥在交通要道上,或露出殘肢在地上爬行,迫使其停車,甚至恐嚇、騷擾行人,損害了城市形象。這不僅影響“城市面貌”,而且關系到“國家能力”,影響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充分發揮和展示。此外,我們必須警惕外國敵對勢力可能利用乞討來詆毀中國。

2.導致“弱同情”,真正的弱勢群體很難得到幫助。目前乞討目的難辯,全國各地的乞討現象讓大眾視而不見,視而不見。因為對乞討者的善意施舍往往會被欺騙,會造成人們的“同情弱勢”,導致很多人拒絕向乞討者捐款。久而久之,這會削弱人們的同情心,削弱他們的同情心,導致真正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得不到救助,長此以往,我們的社會將失去最起碼的同情心。這種被削弱的同情心會影響到青少年,尤其是孩子,使孩子的同情心逐漸喪失,最終會對社會造成非常惡劣的影響。

3?影響社會穩定。壹方面,乞丐是公認的“人類生活中最不穩定的人。”他們無法謀生,居無定所,無處可去,經常鋌而走險,實施越軌犯罪,導致社會動蕩。另壹方面,乞討人員屬於無正當職業、脫離社會管理、不在社會正常秩序中的流浪人員。壹個社會的流浪者越多,就越不穩定。這是流動人口與社會動蕩的天然聯系決定的。當大量的流浪者湧入城市,城市原有的秩序被打破。乞丐為了生存和發展,有著強烈的權力和財富分配欲望,這必然導致思想、道德、行為乃至秩序的混亂。比如壹些乞討人員強行擦車,在交通道路上乞討,影響城市交通秩序,威脅公共安全。

4.助長惰性氣氛,破壞民族精神。乞丐團夥中流行著“寧要三年,不要當官”的口頭禪。可見,乞丐的物質貧困往往伴隨著精神的墮落。職業乞丐長期“敲門求恩,少推恩,背上求辱”的生活經歷,使其性格萎縮,桀驁不馴。乞討是壹種與我們民族精神背道而馳的現象,中華民族自古就有。隨著乞丐行業的發展,“精神貧困”將會蔓延,這必將腐蝕我們的民族精神,培養懶惰的民族性格。目前我國的乞討者為了撈錢,不顧羞恥,采用堵、罵、跪等方法糾纏行人,完全喪失了人格尊嚴,對社會和個人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違背了我們的民族精神。

5.影響流浪兒童的身心發展乃至國民素質的提高。流浪乞討人員中,很多是兒童,更多的是殘疾兒童。教育專家指出,“壹般情況下,孩子3歲以後開始逐漸認識社會。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首先體驗到的是父母給予的愛。在這份愛中,他們會感到安全,學會善待他人。”而小乞丐嚴重缺乏父母的關愛,成長過程中接受了畸形的教育,長期缺乏愛撫和關愛。這樣就會對社會產生壹種抵觸和敵意。長大了肯定會有嚴重的心理問題。馬加爵在“大雲殺人案”中暴露出的心理問題對整個社會都是壹個警示。

6.它為疾病的傳播提供了途徑。因為乞討者大多衣衫襤褸,不修邊幅,個人衛生沒有保障;此外,他們生活在風中,吃不衛生的食物,個人防病治病能力差,為各種疾病的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⑤

第四,全面加強城市乞討管理。

如果越來越多的人把乞討當成致富的“金鑰匙”,那對努力工作的人來說就是壹種褻瀆。那些組織殘疾人為自己乞討的不法分子,如果得不到應有的懲罰,就會更加放肆地危害社會。如果那些假乞丐得不到應有的懲罰,那些真正需要同情和關愛的乞丐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因此,我們應該妥善處理城市中的各種乞討現象。

1.根除乞討的根本途徑是發展經濟,消除貧困。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解決壹切問題的良藥。的確,如果我們的經濟發展到所有人都“老有所養,強有所用,幼有所強,寡獨失能者有所養”,人人衣食無憂,人人安居樂業,就不會有人乞討了。畢竟乞討壹般是人不得不的生活方式,並不是什麽光彩的行當。發展農村經濟,特別是在老、欠發達、邊疆、貧困地區,是減少乞討的重要途徑。因為大多數乞丐都來自這些貧窮落後的地方,所以發展老、少、邊、窮地區的經濟就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國家要加大對落後地區的政策支持,為經濟發展提供優惠政策,鼓勵高素質人才流向這些地區。其次,加大對落後地區的資金投入,重點建設壹批有利於當地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第三,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落後地區的產業結構。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合理利用資源。比如在有條件的山區發展旅遊業;在礦產資源豐富的地區建立工廠和礦山,以增加就業;在水資源豐富的地區發展水電站或水產養殖。國家和政府在發展經濟和資源方面給予技術和經濟上的幫助和支持。此外,大力發展落後地區的教育,提高當地人民的文化素質。人民文化知識水平低是該地區貧窮落後的重要原因。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先進的發展理念是幫助落後地區人民脫貧致富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最後,科技扶貧與經濟扶貧相結合。大力推廣適合落後地區地方經濟發展的高新技術成果,讓高新技術成果盡快惠及貧困地區人民。這是幫助落後地區致富的捷徑。

2.制定壹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安置的政策法規。根據乞討的具體情況進行分類:對於真正的乞討者,願意接受救助的,老人送養老院,孩子送孤兒院。對不願意接受救助的人員進行登記,建立電子檔案,供相關部門管理。對假乞丐,情節輕微的進行批評教育,拒不改正的給予適當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此外,還應該在報紙和媒體上曝光,以儆效尤。

3.縮小地區和城鄉收入差距。努力在全社會營造公平的個人收入氛圍。消除乞討高於農民種田收入的不正常現象。如果乞討能勉強生存,就不會有那麽多假乞丐作為賺錢的途徑。此外,國家和政府還可以規定乞討的內容。比如,禁止乞丐乞討金錢,只限於食物和日用品。

4.建立健全城市乞討人員社會保障體系。國家應當為流浪乞討人員設立養老院和孤兒院,以保障真正需要社會關懷和幫助的乞討人員的基本生活。

5.嚴格規範和管理“乞討市場”。對確實無法安置或者不願意接受國家救助的乞討人員進行登記,對乞討方式、地點、範圍等做出合理規定。乞討應當文明,不得擾亂公民正常生活和社會治安。

6.在全社會營造勤勞致富、勤勞光榮、不勞而獲、可恥作弊的良好氛圍。通過大眾傳媒和其他有效途徑揭露和揭露行騙行為,幫助人們辨別真偽和醜惡。使那些有不良乞討動機的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此外,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孝的傳統美德。古語有雲,“孝為先德”。老有所養,既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年輕人的義務。

  • 上一篇: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法律特征是什麽?
  • 下一篇:家裏客廳掛牡丹畫有什麽意義?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