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鋼鐵;貿易摩擦;政府;路由選擇
1中美鋼鐵貿易摩擦原因分析?
近年來,由於中國對美國鋼鐵出口的急劇增加,中國鋼鐵出口頻繁遭遇美國的反傾銷投訴或調查。?
中美鋼鐵摩擦加劇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國內鋼鐵產能的快速擴張促使中國對美出口大幅增加,造成美國鋼企對“中國制造”的恐慌。自2000年以來,國內鋼產量每年增長20%,到2006年,鋼產量已達4.23億噸。鋼鐵產能的快速擴張促使國內鋼企尋找更多的銷售渠道和更大的市場。與此同時,世界經濟正處於蓬勃發展時期,國外市場已成為中國鋼材的重要渠道,而美國是中國主要的鋼材出口國之壹。隨著國內鋼材出口的大幅增長,大量中國鋼材被帶到了美國鋼材市場。在2005年之前,中國從未向美國出口超過654.38+0.5萬噸的鋼鐵。2005年,它向美國出口了230萬噸鋼,2006年增加到540萬噸。中國鋼鐵出口的增長趨勢驚動了美國鋼鐵行業,擔心中國會主導國際鋼鐵市場。?
其次,鋼材整體價格較低,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的價格優勢。利益驅使大量鋼企尤其是中小鋼企進壹步擴大產能和出口,為美國發起反傾銷調查提供了充分的證據。中國鋼材的價格在國際市場上是低的。同品種平均價格比國外鋼材低180-300美元左右,使得國內鋼材在國外市場具有很強的價格優勢。總的來說,中國鋼價低主要有三個原因:壹是中國產業集中度太低。僅韓國浦項鋼鐵廠的鋼產量就占全國鋼產量的65%,前三大鋼廠的產業集中度為88%。日本前六大鋼廠的產業集中度為81%;歐盟6家鋼鐵企業的鋼產量占歐盟鋼總產量的74%。美國八大鋼廠的產業集中度為73%。鋼鐵行業是典型的規模經濟行業。過低的產業集中度會加劇鋼鐵行業企業間的無序競爭,造成低價競爭,這為美國利用世貿組織規則限制中國鋼鐵產品出口提供了條件。同時,產業集中度低會制約企業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提高。2006年,全球年產鋼500萬噸以上的企業中,我國有21家,僅占全國鋼產量的47.9%。大量中小鋼鐵企業無力大量投入產品研發,只能生產附加值低的產品。但由於技術要求低,國內廠商多,這類產品已經超過國內需求,只有以低價銷往國外,也會引起國外廠商的反傾銷調查。二是從成本水平來看,我國鋼鐵產品成本相對較低,在土地、勞動力、能源等方面與國外相比具有較大的比較優勢。例如,2004年我國重點大中型鋼企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6.62%,人工成本占主營業務收入的4.13%,而日本優勢鋼企人工成本占主營業務收入的10%,美國為25.438+00%。中國鋼鐵產品的低成本在壹定程度上保證了中國鋼鐵產品在世界鋼鐵市場上的價格優勢,從而促進了中國鋼鐵產品的出口。但我們應該看到,能源成本相對較低只是因為能源單價低,而不是能耗低。相反,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鋼鐵企業噸鋼能耗是日本的1.5倍,歐洲的1.2倍,能耗水平相當高,也值得我們借鑒。第三,出口產品結構不合理。我國鋼鐵產品多為粗鋼產品,附加值低,出口產品結構單壹。出口韓國的主要是優秀人才,出口美國的主要是無縫鋼管。出口企業“小、多、散、雜”。出口產品結構失衡,導致某壹產品出口量驟增,容易引發反傾銷調查。比如中國線材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20%,這也是2005年底美國鋼廠對中國線材提出反傾銷的主要原因。
2.如何選擇應對鋼鐵貿易摩擦的政府路徑?
頻繁的貿易摩擦不利於中國鋼鐵行業的長遠發展,企業在應對貿易摩擦時往往需要行業協會或政府的支持。
2.1加快制定行業法規,規範出口貿易秩序?
目前,針對鋼材大量出口引發的貿易摩擦,中國政府出臺了壹系列相關政策,主要包括出口退稅率調控政策和出口許可證管理政策。?
2007年初以來,國家頻繁出臺關於調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調控政策,國家發改委和鋼鐵行業相關企業也設定了鋼材出口不得超過總產量10%的政策底線。但由於國內外鋼鐵產品價差仍然較大,需求旺盛,通過調整出口退稅率,效果並不顯著。?
2007年4月30日,商務部、海關總署發布2007年第41號公告《部分鋼材出口實行出口許可證管理》。公告的核心內容是:決定自5月20日起對83個編號的鋼材產品實施出口許可證管理,並規定限於壹般貿易出口方式的企業必須向省級發證機構提出申請,所列鋼材出口許可證實行“壹批壹證”管理。同時,要求外商投資企業執行《貨物出口許可證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這壹政策屬於壹般許可,因為不涉及出口資質、數量(配額)和操作規則等實質性問題,所以對大型鋼材出口企業沒有實質性影響,但對小貿易商、民營鋼企和“搭大企業便車”出口的企業,因為增加了手續和時間,起到了規範或限制的作用。?
總的來說,過度出口帶來的問題不能簡單地通過關稅調整和不明確的許可管理政策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應該對鋼鐵出口貿易準入設置壹些門檻,建立企業出口資質審查制度,從我國企業出口數量、品種、環保節能等方面對出口企業進行資質認定,以限制不符合國家整體利益和鋼鐵產業政策的落後產能繼續擴張,減少貿易摩擦。
2.2制定中長期策略應對貿易摩擦?
(1)通過提高行業集中度,使鋼鐵產能保持在合理規模。行業集中度低是我國鋼鐵行業的核心問題,是我國鋼鐵行業企業市場控制力差、自主創新能力低、綜合能力弱的根本原因,並由此導致出口產品低價競爭、過度出口。提高鋼鐵產業集中度是當前中國鋼鐵產業的首要任務,而重組是壹個非常重要的途徑。然而,由於觀念、體制、利益、人員等各種障礙,鋼鐵重組困難重重,“合”而不“合”的問題嚴重。政府要對觀念、體制、利益、人員等實際問題給予適當解決,進壹步引導和鼓勵企業走聯合重組之路。?
(2)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實現節能環保,改變不合理的出口結構。出口產品的簡單化是貿易摩擦的重要原因。雖然從2005年開始,國家逐步實施鋼鐵行業淘汰落後產能政策,但隨著外貿形勢的好轉,壹些小型民營鋼鐵企業選擇在大型鋼廠周邊或礦產、焦炭、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進行集群生產,形成產業集群,利用廉價勞動力、幾乎為零的社會負擔和環保投入,以低成本優勢占領市場。同時,由於技術能力有限,這些小企業主要生產粗鋼產品,附加值低,能耗水平高,導致出口產品單壹。嚴格執行行業準入、行業監管、節能環保等制度和措施,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實現節能環保,規範這些小企業的行為,對於改善不合理的出口結構非常重要。?
(3)建立新的外貿促進體系。2006年以來,鋼材出口量激增,價格下跌。這不僅加劇了貿易摩擦,也使國內企業在低價競爭中承受了成本上升和貿易摩擦的雙重負擔。在貿易摩擦日益加劇的形勢下,政府應建立鼓勵高端產品出口的政策;鼓勵向許多地區和國家出口,特別是向發展中國家出口;以信息支持、技術服務和稅收支持為主要手段的新型外貿促進體系,就是鼓勵不易發生貿易摩擦的產品和具有專有技術特征的產品出口。這將有助於減少國際貿易摩擦,進壹步降低出口稅收對鋼鐵企業的負面影響。(四)進壹步擴大內需,消化鋼鐵行業產能過剩。根據世界銀行常用的外貿依存度計算公式,可以粗略估算出2006年中國鋼鐵行業的外貿依存度約為14%。顯然,中國鋼鐵對國際市場的依存度並不太高,但由於中國鋼鐵生產基數巨大,雖然進出口比例不高,但總量仍然較大,造成了目前頻繁的貿易摩擦。從長遠的戰略角度來看,把擴大內需作為保證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戰略,不僅有利於緩解貿易摩擦,也有利於避免行業過度競爭,影響行業整體效率。
2.3為建立和完善鋼鐵出口貿易摩擦預警機制提供數據支持和法律援助?
建立符合WTO規則的進出口監測和產業損害預警機制是政府應對貿易摩擦的重要措施之壹。早在2002年,國家經貿委就實施了進口鋼材自動登記,積極推動建立進口監測和產業損害預警機制,完善和發展與有關國家的雙邊對話機制,嚴格監控長協鋼材和鋼坯的進口,防止國外鋼材對中國的傾銷。2005年上半年,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在原有進口鋼材預警的基礎上,建立了鋼材出口預警機制,組織了以企業為主參與的線材、螺紋鋼、熱軋板、冷軋板、中厚板、油管等6個出口產品的5個出口產品協調工作組。加強國際市場信息和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定期對國際鋼材市場的發展變化進行分析。當前,在貿易摩擦日益增多的情況下,鋼鐵工業協會應充分發揮其職能優勢和行業協會的地位,隨時觀察市場的發展趨勢,及時進行綜合分析研究,為企業提供分析數據。當進口產品將對國內產業造成損害或損害威脅,或出口產品可能在出口市場遭遇貿易摩擦時,應及時做出預測和預警,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和措施,為企業提供服務。與此同時,它應該更加積極地組織和協調。
2.4建立鋼鐵出口貿易摩擦應急預案?
綜上所述,通過出口稅的調整和許可制度的建立來應對貿易摩擦是壹個短期的解決辦法。通過提高市場集中度、淘汰落後產能、創新外貿體制、擴大內需來應對貿易摩擦是壹個中長期策略,建立貿易摩擦預警機制就是實現對貿易摩擦的事前管理。但是,壹旦面對國外的反傾銷投訴或調查,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和應急預案也是必不可少的。建立中央、地方和鋼鐵協會聯席會議制度,充分發揮相關主管部門的職能,形成統壹協調的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運行體系;建立貿易摩擦聯動機制,在應訴過程中快速高效整合政府、行業協會、企業、境外機構、進口商,形成快速反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