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如何解讀《家庭教育促進法》?

如何解讀《家庭教育促進法》?

《家庭教育促進法》解釋如下:

第壹,為什麽要對家庭教育進行專門立法?

有調查顯示,不當的家庭教育已經成為青少年犯罪甚至違法犯罪的重要誘因。甚至,有的家長認為送孩子上學是老師的事,自己可以當“剁手掌櫃”,經常留下壹句“老師,孩子靠妳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漸行漸遠,躲躲藏藏。

但是,家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中最基礎、最有影響力的教育。父母幫孩子扣好人生的第壹顆“扣子”,可以說是責任重大。通過《促進法》的制定,家庭教育將走向專業化、系統化和社會化。這樣,不僅孩子能得到更健康、更全面的教育,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也有“法”可循,知道如何做家長,什麽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二、《促進法》規定了什麽?

1,明確家庭責任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樹立家庭是第壹課堂、父母是第壹任老師的責任意識,承擔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用正確的思想、方法和行為教育未成年人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行和習慣。重視家庭建設,培育積極健康的家庭文化,樹立和傳承優良家風,弘揚中華民族的家庭美德,構建文明和諧的家庭關系,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2.家庭教育的六大內容。

(1)培養家國情懷的教育;②培養良好的道德教育;(3)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成功觀;④促進身心健康發展;⑤增強未成年人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⑥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

3.家庭教育九法

(1)個人育兒,加強親子陪伴;(2) * * *有參與,扮演雙方家長的角色;(3)攝像教學和日常生活教學;(4)潛移默化,言傳身教與榜樣相結合;⑤寬嚴相濟,關懷與嚴格要求並重;⑥尊重差異,根據年齡和性格特點進行科學引導;⑦平等交流思想,尊重、理解、鼓勵;8相互促進,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⑨其他有利於未成年人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的方式方法。

4.促進父母提升的五個內容。

①學習和提高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自覺學習家庭教育知識,在孕期和未成年人進入嬰幼兒護理服務機構、幼兒園、中小學等重要時期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2) * * *帶晉升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與中小學校、幼兒園、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和社區密切合作,積極參與其提供的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導和實踐活動,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③依法履行職責。

未成年人父母分居、離婚的,應當相互配合履行家庭教育責任,任何壹方不得拒絕或者拖延履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得阻止另壹方進行家庭教育。依法委托他人照顧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與委托人和未成年人保持聯系,定期了解其學習、生活狀況和心理狀況,與委托人共同履行家庭教育責任。

④科學減負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學習、休息、娛樂、鍛煉的時間,避免增加未成年人的學習負擔,防止未成年人沈迷網絡。

⑤拒絕暴力。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因未成年人的性別、身體狀況、智力等原因歧視未成年人。,不得實施家庭暴力,不得脅迫、引誘、教唆、縱容或者利用未成年人從事違反法律、法規和社會公德的活動。

5.學校和家庭齊頭並進。

(壹)中小學、幼兒園應當根據家長需求,邀請相關人員講授家庭教育理念、知識和方法,組織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和實踐活動,促進家庭和學校教育。

(二)中小學校發現未成年學生嚴重違反校規校紀的,應當及時制止和懲戒,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並為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提供有針對性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發現未成年學生有不良行為或嚴重不良行為的,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理。

3.促進法有什麽積極意義?

1,明確了家庭教育的地位和責任。

促進法第十四條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樹立家庭是第壹課堂、父母是第壹任教師的責任意識,承擔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用正確的思想、方法和行為教育未成年人養成良好的思想、品行和習慣。

父母教育孩子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父母必須履行的責任。現在“熊孩子”的增多,大多是父母不管教不教,以及父母家人對孩子的負面影響造成的。促進法中明確了家長對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要重視對孩子行為和良好習慣的教育。熊海子的父母必須在家教育,教孩子是違法的,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有助於“雙減”政策的實施。

“雙減”的實施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和體質的提高,有利於學生個性和特長的發展,有利於優化當前的教育環境。要讓“雙減”真正落地生根,需要家長轉變教育觀念,積極配合學校和社會有效落實。

促進法明確了家庭教育的任務,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解決家庭教育中短視的不良傾向,從追求孩子的學習成績轉向關心孩子的全面和終身發展。促進法將逐步消除家長功利化的家庭教育,消除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怪現象,促進家庭教育質量的提高。

4.《促進法》下教師需要做什麽?

1,壹切指導都要以科學為依據。

教師在進行家庭教育指導時,要遵循家庭教育規律、青少年兒童身心發展規律、道德發展規律和學習規律,熟悉家庭教育和兒童發展的相關理論,啟發家長以理性的精神看待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從國家、社會、家庭的綜合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

2,考慮到每個家庭的獨特性,做到因家施教。

教師要根據個性化的家庭教育情況和訴求,充分掌握不同家庭教育的實際情況,保持跟蹤和反饋,分階段、分類給予個性化指導。在家庭教育問題診斷前,教師應盡量對家庭進行深入了解、訪談和記錄,確定主要問題,通過與家長面對面的溝通和互動,提出個性化的解決方案。

3、有反思意識,深刻認識不足。

教師應該始終意識到,並不是每壹個全心全意的教育行為都能不斷獲得表揚。城市學校家長多元化的價值取向,需要在考察學情的基礎上,尊重家庭需求的差異,因材施教,量體裁衣。

4.超越創新,在動態管理中創造生成。

教師需要認真總結和吸收傳統的家庭教育理論和實踐經驗,大膽實驗,努力更新,用靈活的智慧創造性地進行家庭教育指導。超越創新要求教師不拘泥於刻板印象和經驗,將家庭教育指導視為充滿知識和想象的智能活動,理解家庭和生活成長的本質,理解推陳出新是家庭教育發展的內在要求,接受不同家庭文化的意義,因勢利導,在變化和學習中建構意義,創造性地開發各種實踐活動模式。

《家庭教育促進法》的頒布實施,對於提高家庭教育質量,改善教育環境,回歸教育本真,具有劃時代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促進法為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為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提供了更加充分有力的法律保障。

  • 上一篇:急!經濟法案例分析
  • 下一篇:施工合同糾紛審判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