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教育部:中小學每月至少開展壹次應急疏散演練。

教育部:中小學每月至少開展壹次應急疏散演練。

今天,教育部在其官網發布《中小學幼兒園緊急疏散演練指南》。明確中小學每月至少開展壹次應急疏散演練,幼兒園每季度至少開展壹次應急疏散演練。緊急疏散演習可以與學校的升旗、班級練習和集體活動結合起來。

以下為全文:

中小學和幼兒園緊急疏散演習指南

為加強對中小學幼兒園(以下簡稱學校)應急疏散演練的指導,提高學校應急疏散演練的組織管理水平,強化師生安全意識和應急避險能力,培養學生終身受益的安全素養,制定本指南。

壹、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教育系統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法律法規。

二、目的和意義

本指南立足於提高應急疏散演練的實際效果,明確應急疏散演練的適用範圍和基本原則,涵蓋演練的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和總結階段等全過程,供學校日常安全管理和集中組織應急疏散演練時參考。通過實戰應急疏散演練,進壹步增強師生的安全意識,提高逃生自救能力。在緊急情況下,能夠有序、快速地安全疏散,確保師生安全。

三、適用範圍

該指南對演練的各個環節和步驟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意見和規範要求,適合我國普通中小學、幼兒園開展地震、火災、校車事故等緊急疏散演練時參考。

四、基本原則

(1)精心準備,科學組織。學校要保障參賽師生的生命安全,防止發生擁擠踩踏事故。要未雨綢繆,盡早提出方案並做好相關準備,盡量避開雨雪等惡劣天氣,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通過科學合理的組織,確保疏散演練安全、有序、有效、快速。

(2)註重實戰,註重細節。演練應以模擬突發事件發生時的真實情況為基礎,重點提高學校應急指揮員的指揮協調能力、各部門的應急處置能力、師生的應急避險和自救互救能力。學校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演練計劃,細化落實到演練的各個環節,確保演練的整體組織和各個環節科學合理。

(三)明確目標,循序漸進。地震、火災等災害留給人們的逃生時間有限,壹般在2分鐘左右。緊急疏散演習的最終時間目標應明確。原則上中學生應在2分鐘內完成,小學生應在3分鐘內完成。要從學校實際出發,設定合理的時間要求,通過定期演練逐步提高,最終達到設定的目標。

(四)立足實際,務求實效。演練應緊密結合學校實際,明確演練主題,合理確定時間、地點、參與人員、形式、內容、規模、疏散路線和保障措施。要重視演練效果和組織工作的評估、檢查和總結,對存在的問題要及時整改,務求實效。

動詞 (verb的縮寫)演練的準備階段

演練的準備階段應包括:制定演練計劃、建立演練組織結構、演練前的安全教育等準備工作。

(壹)制定演練計劃

應急疏散演練計劃應根據學校自身性質、地理位置、周邊環境、教職工和學生人數、校園內建(構)築物的類型和數量等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如《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教育系統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預案》等。

演練計劃壹般應包括以下內容:演練主題、演練目的和意義、演練時間和地點、演練參與人員、演練組織結構和分工、演練準備、疏散路線、演練流程、保障措施、善後處理和信息報告等。演練計劃應完整、簡潔、規範,責任明確,路線科學,措施具體,易於操作。

相關要求:

1.緊急疏散場所:通常利用操場、廣場等設置緊急疏散場所,應通風良好,相對寬闊。緊急疏散場所應遠離高大建(構)築物,與建(構)築物的距離應大於其高度的三分之壹;避開有毒氣體儲存場所、易燃易爆物品或核輻射儲存場所、高壓輸變電線路等設施等可能影響人身安全的區域;避開陡坡等易發生地質災害的區域;疏散場所應有兩條以上不同方向與外界相通的疏散道路。

2.緊急疏散通道:保持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暢通,禁止占用疏散通道;禁止鎖閉或者堵塞教室、實驗室、宿舍等安全出口和安全門;內開窗的舊窗應改為外開窗或平開窗,首層窗防護欄應符合防火要求,在緊急情況下能快速打開防護欄。

3.緊急疏散路線:根據學生分布和建築結構,合理確定各班疏散路線,合理分流。需要建立規範和詳細的措施,保證大量學生在樓道相遇或者遇到突發情況時不會擁堵甚至踩踏。疏散路線應避免穿越道路、交通密集和危險路段。

4.緊急疏散語言:在組織學生避險疏散的全過程中,教職員工應使用規範、簡短、清晰的疏散語言。

5.緊急報警信號:報警信號應具有較強的覆蓋性、獨立性和差異性,在停電等特殊情況下應考慮替代方案。覆蓋範圍:報警信號能有效覆蓋學校的每壹個地方;獨立性:在廣播等輔助手段不能或不能及時采取時,報警信號能獨立向師生傳遞準確信息;區別:不同於學校裏日常的鈴聲和廣播聲。逃生信號和疏散信號之間也應有明顯的區別。

6.疏散時間:原則上,樓層較低(4層以下)、出口合理、通道通暢的學校,從發出疏散信號到所有師生(受傷師生除外)疏散完畢的時間應控制在2分鐘以內。

7.應急演練次數:中小學每月至少開展壹次應急疏散演練,幼兒園每季度至少開展壹次應急疏散演練。緊急疏散演習可以與學校的升旗、班級演習和集體活動結合起來。學生較多的城市中小學校和農村寄宿制學校要適當增加應急疏散演練次數。應急疏散演練基礎較好的學校,要加強隨機應急疏散演練。有寄宿制學生和晚自習學生的學校,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重點加強用餐時間、午休時間和夜間緊急疏散演練。使用校車的學校也要定期組織學生進行校車安全事故應急演練。根據演練內容,小規模應急演練可分組、分班或分年級進行。

(2)建立演練組織。

學校應當根據鍛煉計劃的要求,建立健全鍛煉組織。成立由校長、相關校領導和工作人員組成的演練指揮部(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演練活動的組織、領導和協調工作,同時落實演練中各成員的具體工作。設總指揮、副總指揮及相關成員。

主要職責:

1.全面負責緊急疏散演習。總指揮要親自組織,進行現場指揮,確保演練效果。

2.執行上級的有關指示和命令,領導小組成員根據各自部門的職責負責應急疏散工作。

3.在學校及周邊合理劃定緊急疏散場所(避險場所)和疏散通道,明確緊急疏散信號,設置緊急疏散標誌,教育學生熟悉和掌握緊急疏散預案。

演練指揮部要成立幾個小組,明確責任,落實人員。

1.組織協調組:負責演習計劃的制定;演習過程的協調和指揮;信息上傳與發布、對外聯絡等。

2.宣傳報道組:負責演練前的宣傳教育安排,演練的攝影、錄音、計時和總結。

3.疏散指導組:負責科學編制和張貼學校應急疏散路線圖和班級應急疏散路線;引導和組織師生安全有序疏散;幫助受傷學生撤離並妥善安置;撤離後協助其他小組。

4.應急救援隊:負責第壹時間組織實施自救互救,救助遇險師生,視情況搶救重要財產和文件;檢查學生的身心狀況,提供臨時治療和必要的心理咨詢;演練中如發生意外,負責盡快將受傷師生運送到指定安全區域,並迅速聯系急救中心或撥打120。在專業醫務人員到達前,救援隊應對受傷師生采取必要的搶救措施,為救治傷者贏得時間。防止次生災害。

5.後勤保障組:負責治安,設置演練現場,維護演練秩序,拉響演練警報;通信、識別、廣播、救援等演練的物資裝備準備;檢查並恢復學校的水、電、通訊等後勤保障設施。

每個小組應設立壹名負責人協調本小組的工作。演練前,各組應充分了解自己的職責,並將責任落實到每個成員。演練中按照職責開展工作,撤離完成後,各小組組長應及時向總指揮反饋和匯報。學校可根據演練主題和學校實際情況調整演練組織結構,保證演練質量。

(3)演練前的宣傳教育

學校要根據演練主題,在演練前依托校園網、校園廣播、宣傳櫥窗、黑板報等媒體,通過專題會、班會、校會等多種方式和手段,向全校師生宣講疏散演練方案,使師生明確演練的必要性和基本步驟,熟悉疏散程序、疏散信號、疏散路線、疏散順序、疏散後集合地點和時間要求。組織師生學習安全知識,掌握避險、疏散、撤離和自救互救的方法和技能。

(4)演練前對師生進行身體詢問和檢查

演練前,要對師生的身體狀況進行詢問和檢查。特殊體質的師生(先天性心臟病、癲癇等。)、演練前有發熱、腿傷等不適合緊張和跑步活動的師生,要給予特殊考慮和安排。

(5)其他準備工作

1.加強協調和宣傳工作。演練前,學校應向教育主管部門報告。根據不同演練主題,教育部門、中小學校要加強與公安、交管、地震、消防等部門的溝通協調,邀請專業人員到學校進行指導,幫助學校完善預案,加強過程指導。學校可酌情通知相關部門和周邊單位,通過廣播、網站、橫幅、標語等方式預測演習時間、地點和內容,避免誤解、謠言和恐慌,確保演習安全順利進行。

2.打印與演練相關的文檔。包括演練計劃、演練手冊、演練腳本等。視情況配備必要的設備,如:胸掛應急工作證及指揮人員和安全指導員的標誌、手電筒、應急燈、哨子、對講機、手持擴音器、醫療急救包、消防器材、警戒線等。

3.崗位疏散路線圖和指示標誌。在各教室、宿舍、辦公室或門後張貼緊急疏散示意圖,在教學樓、宿舍樓、辦公樓、實驗樓等場所的導流通道適當位置張貼緊急疏散示意圖和到達避險場所的指示標誌,在避險場所設置標有文字說明的指示標誌、平面圖和疏散示意圖。指示標誌、平面圖和疏散圖應清晰、完整、簡潔、規範、美觀。

4.準備運動器材。演練前,後勤保障組應提出演練經費申請計劃,根據需要購買或準備演練所需的煙霧發生器、報警器、現場標誌等物品。

第六,演練的實施階段

演練的實施包括回避科目和疏散科目。正常情況下,防震疏散演練應與避險科目和疏散科目輪流實施;消防疏散演練直接實施疏散科目;其他應急疏散演練應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酌情增加或加強醫療救護、衛生防疫、人員搜救、治安維護、火災處置、危險化學品處置等科目和內容。

(壹)對沖主體

1.總指揮宣布演練開始,廣播響起:“現在地震來了,實施緊急避險”。同時,對沖報警信號(電鈴、警報聲、汽笛等。)響了60秒。

2.教室、實驗室、宿舍的教學人員聽到信號後,應盡快將地震情況告知學生,並做好防範措施。實驗室等場所的教學人員應迅速關閉火源、電源、氣源,處理易燃、易爆和化學反應性物品。

3.規避風險對師生的要求:保持冷靜和清醒的頭腦;蹲著或躺在書桌、實驗平臺或床的附近或承重墻的根部或角落;用手或其他軟物護住頭部,盡量卷曲身體,降低重心,減少面積,遠離窗戶,避開燈扇,避免被砸;視情況關閉火源和電源。套期保值動作原則上在12秒內完成。

(2)疏散科目

1.火災或地震暫停後需要疏散時,廣播響起:“現在發生火災(現在緊急疏散結束),全體師生立即疏散”。同時,疏散警報信號(電鈴、警鈴、汽笛等。)響60秒停30秒,重復兩次為壹個周期,時間***3。

2.教室、實驗室、宿舍等地的教學人員立即告知學生“按照疏散路線迅速疏散”,並組織學生從前後門有序疏散,並根據教室、實驗室、宿舍等的位置,,根據不同樓層,從附近的疏散樓梯疏散。

3.學生要立即撤離到避險場所,要求是:冷靜,服從指揮;所有同學動作要快,齊腰,護頭,掩鼻(遇到濃煙時,可以用衣服、毛巾或其他可用的東西捂住口鼻,盡量放低走路姿勢,防止煙霧進入呼吸道。如果煙霧特別濃,使人感到呼吸困難,可以緊貼墻壁爬行,因為新鮮空氣往往留在附近);不擁擠、不推搡、不起哄、不大聲喧嘩、不爭先恐後、不手拉手、不嬉鬧、不彎腰撿東西、不逆流而行;在擁擠的人群中,註意將手肘平放在胸前,形成壹定的空間,保證呼吸;發現前面有人摔倒,立即停車,同時大聲呼救,告訴後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摔倒了,要盡快爬起來;被踩踏時,雙手十指交叉保護頭頸部後側,手肘向前,保護太陽穴,膝蓋盡量向前彎曲,保護胸腹腔內的重要器官。

4.中高層建築火災疏散逃生的相關要求:7層以上的中高層建築火災疏散時,嚴禁乘坐普通電梯(有條件的可使用消防電梯)或跳樓逃生;10層以下學生可酌情利用樓梯走廊向下逃生;12層以上的同學應酌情用濕毛巾捂住口鼻,然後盡快跑到天臺或找陽臺等安全地方,等待專業人員的救援。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自帶高空下降器或救生索。學生可以通過這些設施離開危險樓層。他們還可以用繩子、床單、窗簾、衣服等做簡單的救生索,用水打濕,從窗臺或陽臺慢慢順著繩子滑到較低的樓層,從而逃離著火的樓層。

5.疏散指導組趕到指定位置(樓梯、拐角、入口等。)第壹時間引導疏散,指揮學生維持秩序,控制速度,逐壹疏散。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大喊“註意腳下,防止滑倒;保持秩序,不要擁擠;註意保護頭部,小心墜物;有人摔倒了,大家小心;不要跑回來,不要撿東西”等提示。幫助有困難的人撤離。如遇擁擠、墜落等突發情況,負責疏散引導的老師應立即向指揮部報告,待危險消除後,再組織學生有序疏散。只有在學生被疏散後,他們才能被疏散。

組織協調小組做好演練指揮和協調工作;宣傳報道組要做好記錄(錄像、攝影等。)和演習的時間安排;後勤保障隊要做好報警工作;應急救援隊要做好傷員救治工作。

6.學生疏散到安全地帶後,要按照班級形成的隊列站在指定位置,以免混亂。班主任或統計負責人對班級人員進行統計;急救組檢查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狀況,並提供臨時治療和心理咨詢;後勤保障組檢查學校的設施和材料。完成後,各組負責人應及時向總指揮報告,並根據總指揮的指示采取下壹步行動。

7.總司令宣布演習結束。

七。演習的總結階段

(壹)總指揮對演練進行總結和點評,主要包括演練的組織、演練的目標和效果、演練中暴露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二)根據演練的主題和目的,可適當開展相應的安全教育。

(三)清理和恢復演練場地,回收演練物資和器材。

(四)對演練進行總結評估,各部門及相關人員通過訪談、填寫評估表、提交報告等方式進行總結評估。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建立獨立的評估機制,聘請相關人員對整個演練進行評估。

(五)組織保存演練的文字和視頻資料。

  • 上一篇:江蘇省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辦法
  • 下一篇:進出口水產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2018修訂)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