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俄羅斯制定並實施了60多部與地下資源管理和利用相關的法律法規,大量的俄羅斯聯邦總統令、俄羅斯聯邦政府決議、政府部門規範性文件,以及2000多部規範性和方法性文件。
在這些法律法規和規範性文件中,最重要的有:俄羅斯聯邦地下資源法(1992、1995)、聯邦水法、俄羅斯聯邦大陸架法、產品分成協議法、俄羅斯聯邦專屬經濟區法、地下資源使用臨時最低支付費率、油氣法和貴金屬。《礦產原料基地再生產國家預算外資金條例》、《礦產原料基地再生產傭金率條例》、《地下資源利用反壟斷規則》、《外國投資法》、《特許合同法》、《聯邦環境保護法》( 2002年)等。
特別值得壹提的是,為了通過吸引外資加強礦產資源的勘探和開發,俄羅斯聯邦效仿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做法,於6月65438+6月0996日頒布了《產品分成協議法》。以產品共享為條件開發地下資源,是因為國家作為地下資源的所有者,缺乏足夠的資金和技術能力,需要吸引投資者參與勘探和開采本國的自然資源。實施產品分成協議的好處在於:①國家有可能選擇有必要資金、技術能力和管理經驗的合適投資者;(2)產品分成協議直接投資沿設計撥款線流動,不會導致外債增加,且這些投資的利用率明顯高於外債;(3)產品共享協議規定,支出將完全由吸收的資金覆蓋,不會導致聯邦預算的額外支出;(4)有助於解決許多社會和經濟問題,如增加國內產品和服務的訂單,可以帶動機械制造和轉換企業,增加居民就業機會,在不增加稅收負擔的情況下增加聯邦和聯邦主體的預算收入,促進許多領域的經濟發展。
產品分成協議與壹般地下資源利用方式的主要區別在於:①協議的條件是穩定的,在整個有效期內不得變更,除非發生壹些極其特殊的情況。如果在協議有效期內通過了惡化投資者經營活動結果的法律,則應在協議中做出相應的修改,以確保投資者能夠獲得與適用協議簽訂時有效的法律所獲得的經營結果相同的經營結果。(2)稅收和法律利益,由協議條件下的產品分成代替。
為了加強對這項工作的管理,在《產品分成協議法》通過後,還通過了根據產品分成協議的條件可以提交使用權的地下地段和礦藏清單。
在上述法律法規中,地下資源法最為重要,它負責調整地下資源利用領域的各種關系。這部法律在1995和2000年進行了多次修訂。
《地下資源法》存在許多缺陷,尤其是關於采礦的規定。為此,俄羅斯多年來壹直在討論采礦立法問題。2002年7月,普京總統在聽取了議會代表的建議後,委托政府有關部門制定了新的《礦產資源法》。2002年6月5日至2月,政府同意了自然資源部和經濟發展部提出的新的《礦產資源法》草案。從2002年到2005年,該草案仍處於調整和完善過程中。這期間出現了很多版本。2005年,最新的礦產資源法草案有14章,125條。具體章節如下:
第壹章:總則(第1 ~ 4條);第二章:該聯邦法調整的關系主體(第5 ~ 9條);第三章:本聯邦法調整的關系客體(第10 ~ 23條);第四章:采礦權(第24-45條);第五章:礦區使用合同(第46-89條);第六章:礦產資源使用許可證(第90 ~ 97條);第七章:區域地質研究和地質研究的壹般要求(第98-99條);第八章:固體礦產開采(第100 ~ 101條);第九章:石油和天然氣開采(第102 ~ 103條);第十章:地下水、地下建築和地下設施的開發(利用)(第104 ~ 105條);第二章XI:合理利用和保護礦產資源(106 ~ 114);第十二章:礦產使用費繳納(第115 ~ 119條);第十三章: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責任(第120 ~ 121條);第十四章:過渡條款和最後條款(第122 ~ 125條)。
新的礦產資源法草案由原來的7章增加到14章,由原來的52條增加到125條,內容增加了1多倍,包括了從礦產資源勘查到礦產資源開發的各個方面。草案加強了對土地的保護,專門增加壹章規範礦區的使用和保護,還規定了向礦產使用者提供土地的條件和要求。草案明確劃分了聯邦、聯邦和地方行政主體在礦產資源管理領域各自的權利和責任,避免越權行為,避免重復審批,減少爭議。草案加強了對探礦權和采礦權的管理,以有效保護國家、地方政府和個人在兩權上的合法利益。草案還用專章分別規範了礦產使用許可證的發放程序;兩項權利的取得、轉讓和終止的條件;根據簽訂的各種合同提供兩種權利和拍賣的方法。草案專設壹章規範全國地質調查工作,增加了關於地質調查和規劃的規定,提高了地質規劃的法律地位,體現了對地質調查和研究的重視。草案中新增了開采固體礦產、石油、天然氣和地下水資源的要求和技術標準,用三章專門規範這些礦產資源的開采,使俄聯邦自然資源部的管理權限擴展到整個采礦領域,加強了各種礦產資源在使用過程中的環境保護和地質生態環境的監測。草案最後部分規定了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責任和最終條款。
二、礦業政策
2000年普京總統上臺後,俄羅斯開始控制該國的主要礦產資源。近年來,俄羅斯礦業發生了巨大變化。在並購後,遍布黃金、鉆石、寶石、鐵和煤的數百座礦山現在由十幾家大型控股公司控制。幾家大公司在礦業市場占據了大部分份額。各大公司單獨或相互之間形成了縱向或橫向壹體化的公司結構。這些大公司有:施韋克煤電公司、Ifrah煤鎂鋼公司、謝維爾斯塔爾鐵礦煤鋼公司、阿爾羅薩鉆石公司、諾裏爾斯克鎳銅鈀鉑金公司、俄羅斯鋁業公司、西伯利亞烏拉爾鋁業公司、烏拉爾銅業公司、米切爾煤鋼公司等等。俄羅斯的礦業市場基本被上述半壟斷公司控制。例如,諾裏爾斯克鎳公司的產量分別占俄羅斯總產量的60%和90%,俄羅斯鋁業公司的產量占俄羅斯總產量的70%。從地區分布來看,諾裏爾斯克鎳公司和Ifrah煤鎂鋼公司位於俄羅斯東部,烏拉爾銅業公司、西伯利亞-烏拉爾鋁業公司、米切爾煤鋼公司和烏格馬克公司位於烏拉爾地區,謝維爾斯塔爾鐵礦煤鋼公司位於俄羅斯西部。
謝韋爾鋼鐵公司提供了壹個完美的垂直整合流程。股東看到采煤可以給公司帶來綜合效益,因為煤可以用來煉焦,增長潛力大,所以謝韋爾鐵礦-煤-鋼公司開發上遊產品,進壹步收購煤炭資源。1997年,公司收購了兩個露天鐵礦(位於萊爾斯基的Akatush和Alenikotsky鐵礦),這是垂直整合的開始。2001,集團決定加強西伯利亞庫茲巴斯地區的煤礦開采。2003年,它購買了Vilcu Taogor煤礦,這是壹個向電廠供應煤炭的煤礦。2005年2月,該公司繼續在俄羅斯收購資產,並進壹步收購了庫茲巴斯地區的煤炭資源。
Schwijk煤電公司是通過收購資產發展起來的另壹家主要控股公司。自成立以來,已收購了160多個煤礦。
Ifrah ZZ煤鎂鋼公司、Schwijk煤電公司、西伯利亞烏拉爾鋁業公司和米切爾煤鋼公司也是成功的整合公司。這些公司都有自己的生產系統——礦山、鋼廠、配送和貿易,有的甚至參與俄羅斯電力公司的活動,其中參與最多的公司是Schwijk公司和Lashowski公司,它們進入了俄羅斯最大的ROA能源公司的董事會,能源產量占全國的70%。
尤科斯事件後,俄羅斯政府明顯加強了對礦產開發的控制。俄羅斯國有rosny FT公司在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合並時侵占了尤科斯的生產性資產,震驚了世界油氣生產商。在加強對石油和天然氣領域控制的同時,鉆石開采也出現了變化的跡象。俄羅斯政府打算嚴格控制鉆石開采活動,通過重新制定和實施嚴格的管理政策,確保鉆石開采在政府的嚴格管理下進行。阿爾羅薩公司是俄羅斯唯壹壹家從事鉆石開采的公司,鉆石開采量占全球產量的23%,原石產量居世界第二。目前公司年收入約為654.38+0.6億至20億美元。2002年底,俄羅斯聯邦政府在Alosa公司的持股比例從32%增加到37%,成為該公司最大股東。另外,2%的股份屬於雅庫特地方政府,21.71%屬於公司員工,8%屬於雅庫特市8個街區,1.2%屬於公司經理。這壹切都表明,俄羅斯政府打算控制所有的關鍵資源,不希望它們受到外國的太多影響。
2005年2月11日,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部部長尤裏·杜魯特尼宣布,俄羅斯將不允許外國公司參與俄羅斯部分大型石油、天然氣和礦產的競標,只允許俄方股份超過51%的合資企業申請勘探開采。
整體來看,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歷了葉利欽的私有化改革,礦業受到很大影響。礦產品的產量在20世紀90年代急劇下降。2000年,普京總統接掌葉利欽大權,對礦業進行了壹系列調整,加強了國家對礦業發展的控制。通過對大型礦業公司的並購,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礦業開始復蘇,礦產品產量開始上升,特別是。俄羅斯走的是“資源強國”之路。
三、礦產原料基地及礦業發展戰略
1.俄羅斯非常重視擴大礦物原料的基礎。
礦產原料在俄羅斯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2003年俄羅斯聯邦預算收入為2.6萬億盧布,其中1.4萬億盧布來自礦產原料綜合體,包括關稅、利潤所得稅、礦產開采稅、增值稅、股息、礦產銷售(礦產銷售特權歸國家所有)等。俄羅斯70%的出口來自礦物原料綜合體。從資源出口結構來看,烴類原料占77%,其余為固體礦產。固體礦產的最大收入來自鋁、鎳、鈾、鉑族金屬和鐵礦石。顯然,俄羅斯經濟嚴重依賴地下資源的利用,這種狀況不會改變。
為此,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部根據聯邦政府2003年4月批準的關於利用礦物原料和地下資源的國家政策基礎,在礦物原料生產和需求平衡的基礎上,制定了到2020年俄羅斯地下資源研究和礦物原料基地再生產的長期國家計劃。
該計劃的主要目的是在兼顧礦物原料基地的再生產和利用的基礎上,確保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計劃的首要任務是保證礦物原料的簡單再生產,即使開采量等於資產負債表中包括的礦物原料量。第二項任務是滿足國民經濟所有基本部門對礦物原料的需求。第三項任務是保持預算穩定,依靠原材料和產品出口增加外匯收入。
2003年,俄羅斯自然資源部國家地質局部分科研院所根據2003年2月5日俄羅斯自然資源部第43號令,制定了《2010年俄羅斯聯邦固體礦產原料基地地質研究、再生產和利用戰略規劃》草案。國家地質局科學技術委員會於2004年2月批準了戰略計劃草案。草案涉及33種礦產的地質勘探。根據俄羅斯自然資源部的上述命令,33種礦產被合並為8個規劃系列,即俄羅斯的鉆石、俄羅斯的金礦、俄羅斯的鉑礦、俄羅斯的鎳礦、俄羅斯的黑色冶金原料、俄羅斯的礦業化學和技術原料、俄羅斯的農用化學原料和非金屬原料。
戰略計劃草案提出了壹系列實施俄羅斯聯邦生態和自然資源專項計劃(2002 ~ 2010)中礦產原料資源子計劃的措施。戰略規劃的目的是實現關於礦物原料和地下資源利用的國家政策基礎(2003年4月21日俄羅斯聯邦政府第494號令批準),特別是鞏固和擴大現有企業的礦物原料基地,增加新礦床的儲量,落實擴大地下資源外匯儲備和增加2010年後儲備的資源基礎,實現國家的長期發展,包括為後代建立。
2.礦產勘探側重於石油和天然氣、貴金屬和鉆石。
總的來說,俄羅斯礦產資源從生產和貿易的角度可以分為四類。
第壹類包括有前景的原料基礎和足夠的生產能力的礦產資源,如石油、天然氣、煤炭、鐵礦石、銅、鎳、黃金、鉆石、磷灰石、鉀鹽、石棉等。這些礦產資源有充足的原料基礎和較強的開采加工能力,其產品既能滿足國內需求,又能大量出口。
二是有原料基地,但不發達或者實際上不發達。而原材料加工能力發達的礦產資源,如鋁、鈦等,依賴進口原材料,然後大量出口加工產品。占俄羅斯有色金屬出口總量50%以上的原鋁(鋁錠)原料主要來自哈薩克斯坦。其實俄羅斯並不開采鈦礦,但是俄羅斯有大型加工企業,主要是從烏克蘭進口鈦精礦,然後冶煉加工成終端產品出口。
三是硼礦等礦產資源有充分開發的原料基礎,但加工能力不足,需要大力建設和改造。
第四類包括鉛、鋅、稀有和分散元素等礦產資源。他們的特點是原料基礎不發達,生產能力相對不發達。他們不僅進口原材料,還進口壹些冶煉產品。
在礦產中,鈾礦占有特殊的地位。近年來,俄羅斯主要將儲備的鈾出口到國外。多年來,鈾的出口量超過了礦山的開采量。事實上,俄羅斯已探明的鈾原料基礎並不充分。
從礦產資源的潛力和前景及其經濟效益來看,毫無疑問,未來俄羅斯礦產資源勘探、開發和利用的重點將是第壹類礦產的礦物原料基地。
從資金投入的角度來看,這壹點也很明確。在上述《俄羅斯地下資源研究和礦產原料基地再生產國家計劃》中明確提出,70%以上的資金將用於油氣再生產,約15%用於貴金屬,其余用於其他礦產。
從俄羅斯目前的地質找礦工作來看,在固體礦產地質找礦撥款中,貴金屬和鉆石占57%,鈾占14%(圖3-4)。
3.礦產資源開發重心東移是俄羅斯未來將堅持的戰略方針。
長期以來,前蘇聯壹直通過開發其領土歐洲部分、烏拉爾地區和西西伯利亞地區(這三個地區也被稱為葉尼塞河以西地區)的礦產原料基地來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現在情況不同了,葉尼塞河以西的礦產原料基地日益枯竭,需要利用新的礦產原料基地,特別是新能源基地來振興俄羅斯國民經濟的發展。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葉尼塞河以東的礦產原料基地,即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又稱外葉尼塞河地區)扮演了這壹角色。礦產資源開發重心東移已成為俄羅斯未來的長期戰略政策。
東移戰略首先體現在能源上。能源,尤其是油氣資源,是俄羅斯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目前,俄羅斯已探明石油儲量的68.7%集中在西西伯利亞,8.3%在烏拉爾-伏爾加盆地,78.0%在西西伯利亞,8.3%在烏拉爾-伏爾加盆地。然而,這些地區的油氣儲量日益枯竭,烏拉爾-伏爾加盆地的油氣儲量枯竭率甚至高達70% ~ 80%。雖然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已探明的油氣儲量僅占俄羅斯總探明儲量的4.4%(石油)和5.8%(天然氣),但這兩個地區的油氣資源潛力相當大。據估計,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原始油氣資源為850-900億噸(標準燃料),其中包括200-220億噸石油。同時可順便開采天然氣1.5萬-2萬億立方米,可獨立開采天然氣58-61萬億立方米,凝析氣30-50億噸。
為了促進俄羅斯的油氣開發,特別是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油氣開發,2003年8月28日,俄羅斯聯邦政府制定了2020年俄羅斯能源戰略1234-P)。根據法令。為了具體實施上述戰略,俄羅斯聯邦能源部與相關部委和壹些能源公司壹起,制定了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天然氣開采、運輸和供應的統壹制度,並考慮了將該地區的天然氣出口到亞太市場的重要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