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級工商、稅務、財政、審計、銀行和公安等部門應積極支持和配合物價部門依法行使職權。第五條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的原則,自覺遵守市場價格管理規定和商業道德,維護正常的價格秩序。經營的商品和服務必須明碼標價,亮證經營。第二章管理內容第六條下列行為屬於價格欺詐:
(壹)以次充好、短秤、混規格、降低質量和冒充名牌等手段設定欺騙性價格;
(二)以虛假的優惠價、折扣價、加工價、最低價等手段銷售商品,欺騙購買者,索取錢財。
(三)混淆市場價格信息,誘騙購買者;
(四)不按規定明碼標價或明碼標價(標誌)與實際價格不符的;
(五)其他價格欺詐行為。第七條下列行為屬於價格壟斷:
(壹)利用行業優勢施加條件,非法控制並故意串通操縱某壹行業聯合漲價、降價;
(二)欺行霸市,強買強賣,強行服務;
(三)囤積居奇,高價炒作,推動或誘導商品價格上漲;
(四)其他價格壟斷行為。第八條下列行為屬於非法牟取暴利:
(壹)以同壹地區、同壹時間、同壹檔次的同類商品的壹般價格水平(壹般差價率、壹般利潤率)為基礎,經營價格水平超過合理範圍的商品所獲得的違法所得;
(二)以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巨額利益。第九條商品價格及其浮動幅度的確定,由物價部門根據商品與國計民生的關系和壹定時期的供求狀況,對價格水平、壹般差價率、壹般利潤率進行監測測算後確定。價格主管部門經其委托的機構監測確定的商品價格及其合理浮動幅度,應當通過價格信息媒體定期或者不定期公布。第十條價格主管部門在對特定商品進行監測過程中,經營者必須如實提供經營(生產)成本、進貨價格和流通成本等與價格有關的信息。第三章監督檢查第十壹條市、縣、區物價部門的物價檢查機構應當對價格欺詐、價格壟斷和牟取暴利的違法行為進行監督檢查。昆明市職工物價監督站可以根據昆明市物價檢查所委托的範圍進行監督檢查。第十二條各級物價檢查機構在檢查價格欺詐、價格壟斷和牟取暴利的違法行為時,可以行使下列職權:
(壹)詢問被檢查的經營者、利害關系人和證人,要求提供與價格違法行為有關的資料。
(二)查詢、復制與價格違法行為有關的協議、賬冊、單據、文件、記錄、業務函電及其他資料。
(三)被拆遷舉報的經營者不能提供進貨成本和定價信息的,通過裁決確定。第十三條對價格欺詐、價格壟斷和牟取暴利的行為,任何單位、組織和個人都有權監督,並向物價檢查機構投訴和舉報,物價檢查機構應當按規定及時查處。第十四條對舉報有功的單位、組織和個人,按照國家物價局的有關規定給予獎勵。第四章處罰第十五條違反本規定,以價格欺詐、價格壟斷或者牟取暴利的手段獲取超額收入的,屬於違法所得,由物價檢查機構根據下列不同情況予以處罰:
(壹)有第六條所列價格欺詐行為之壹,違法所得能夠退還購買者的,應當退還購買者;不能退還或者不能退還的,予以沒收,並處違法所得壹至五倍的罰款;
(二)有第七條所列價格壟斷行為之壹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違法所得壹至五倍的罰款;
(三)有第八條所列牟取暴利行為之壹的,予以沒收,並處以牟取暴利金額壹至五倍的罰款;
(四)經營者沒有進貨發票和定價資料的;無故不提供購貨發票和定價資料的;提供虛假成本、虛假定價信息等。,並處5000元以下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