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美劇《好醫生》怎麽樣?

美劇《好醫生》怎麽樣?

美劇《好醫生》自2017第壹季開播以來,收獲了大量好評和極佳的收視率。這部醫療劇改編自2013的同名韓劇,被翻拍了很多次,可以說在題材上給出了壹個很有意思的方向,在《實習醫生格蕾》、《正義使者》、《急診室的故事》等優秀醫療劇都已經成為過去的時候。

挖掘人性的不只是處女白蓮花。

全劇的噱頭在於,男主角肖恩·墨菲是壹名自閉癥外科醫生,但他也患有學者等待綜合癥,並擁有非凡的視覺思維能力。這種復雜的生理現象,給他帶來的是與患者溝通水平極低,但在給出醫療方案上卻往往能有所建樹。

當然,壹個優秀的外科醫生需要的不僅僅是高超的醫術。肖恩缺乏人際交往能力給他的職業生涯帶來了很多阻礙,從他進入聖文德醫院的那壹刻起,他就壹直受到質疑,他也在懷疑中成長。

但是,僅僅有自閉癥和學者綜合癥的噱頭是不夠的。如果只是浮在表面,很容易把這個主題做成壹個主角光環很強的故事,讓整部劇圍繞著好奇的心態展開。

《好醫生》把主角的故事做成壹群外科醫生,讓觀眾看到除了這個“變態因素”之外,其他有自己特點和個性的故事,讓所有的人物都立體起來,而不是為了襯托某個特定角色的“工具人”。

他們不是聖母白蓮花,而是那種為了主角的成功而付出壹切的偉人,卻對他的身份有著懷疑和不滿,有著包容,有著無心的焦慮。人物性格和行為的真實性,也塑造了壹個更加鮮活、不成熟的外科醫生肖恩,他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當然,醫療劇裏無法回避的醫患關系也是壹個重點。很多時候病人和家屬之間的故事能引起更多的關註,把這麽多線索串聯起來,又不會讓故事顯得零散,這就是這部美劇的優秀之處。

寬容與競爭:肖恩和他的醫生同事

安德魯斯醫生對肖恩的態度也許是最耐人尋味的。摩根只是把他當成競爭對手,克萊爾善良包容,樸槿惠對他沒有多余的偏見且忙於事業,梅倫德斯從不信任他認可他的能力,利亞姆嚴格要求後會為他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在這樣壹個整體平和,甚至非常友好耐心的醫生團隊中,這些醫生或多或少都和肖恩成為了朋友。

他從壹開始就堅決反對醫院聘用肖恩,並讓老院長格拉斯曼做出“不成功就辭職”的承諾,這給雙方都挖了壹個巨大的坑。當然,他並不是因為肖恩的自閉癥而有偏見。更多的時候,他是從醫生的專業水平和是否有利於自己晉升的角度來考慮決定的。從壹開始的系主任,到第壹季結束成為院長,他的每壹個計劃都非常紮實和聰明。作為壹名醫生,他有著良好的溝通能力和手術水平,贏得了無數患者的贊譽。他可以被描述為壹個微妙的利己主義者。這樣他的缺點也很明顯,很難做決定,總是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可能會讓他不適合掌權。

他當上院長後,為了提高醫療水平,高價聘請了韓醫生,讓他空降到科主任的高位。韓醫生雷厲風行的行為風格給了原外科醫生壹種緊迫感,他也對肖恩的處境非常不滿。得知肖恩的病情後,將他派遣到病理科,要求他完全離開手術臺。雖然Sean在他面前壹次又壹次證明了自己優秀的專業能力,但同事們也主動保護Sean,告訴韓醫生他的溝通能力在不斷提高,通過學習可以成為壹名真正的好醫生。韓博士仍然有他的偏見。

安德魯斯在這件事上很少給出強硬的態度。在與利亞姆和梅倫德斯交流後,他了解到肖恩有偏見,在實踐中,他認識到肖恩確實有能力和成就成為壹名外科醫生。他通過解雇韓醫生讓肖恩重返外科,但這壹切的代價是他也失去了來之不易的院長職位。

當然,這件事之後他對肖恩很生氣,對於這樣壹個他從來不喜歡的醫生來說,他的職業太“不配”了。他承認自己有壹種報復肖恩的沖動,並開始為自己做出那個決定的沖動而後悔。

他做出這個看似“善良”的決定,並不是因為對肖恩有好感,更多的是出於職業上的考慮。在他的認知中,如果他有足夠的能力,就應該給予他足夠的尊重,而不是讓對方繼續在違背他理想的“更合適”的崗位上工作。

也許安德魯斯永遠不會喜歡上脾氣古怪的肖恩,永遠對他苛刻苛刻,但他沒有因為不喜歡他而欺負別人。這種近乎自我犧牲的表現讓他的形象更加隱忍,不同選擇之間的掙紮也讓觀眾看到了壹個正直而有抱負的人的人格中的多重閃光點。

痛苦不是愛情的必修課。

在劇集中,經常會有患者面對生死困境時做出的人性選擇,包括面對未確診的病情是否選擇治療方式。這種腫瘤是否惡性只能在高危手術中才能確診的情況,會讓人們陷入壹個兩難的境地——如果是良性腫瘤,手術可能會造成壹定程度的癱瘓或者有很高的並發癥風險,但如果不手術,只能生長。壹旦是惡性腫瘤,短時間內就會失去生命,無法恢復。

也有生來就是戀童癖的年輕人。因為不想遭受這種對孩子不正當迷戀的邪念,他們嘗試各種方式克制自己的欲望,希望醫生能閹割他們,但是因為在醫學倫理上不能切除病人的健康器官,所以不能成功。最後,因為無法擺脫戀童癖,他選擇在深深的自我厭惡中結束自己的生命。

這種情節幾乎每壹集都會上演,患者面對自己身體疾病時的各種想法也非常真實地反映了不同群體的心理狀態。那種掙紮、恐懼、自責、絕望,似乎是“必須的”。《好醫生》將這種情感推向了極致,給觀眾壹種不得不反思的深刻體驗。最微妙的壹集出現在第三季。

沒有疼痛的女性患者,由於缺乏某些神經元,從小就感覺不到身體上的疼痛和心理上的疼痛,但她們和家人從來不知道這種癥狀。由於意外的細菌感染,他們被送往醫院,在檢查時被醫生摩根和克萊爾發現異常。對於患者來說,她只對捏胳膊的疼痛感到“感動”,而失去母親和丈夫患癌流產的巨大心理創傷,對他來說只是“沒有悲傷的經歷”,不會因為這些事情而感到情緒上的不適。

這種先天的失落感讓她在生活中積極樂觀,仿佛壹切盡在掌握,而丈夫卻認為她只是極其頑強,把痛苦藏在心裏。得知自己的病情後,她有壹種說不出的不平衡感——“如果我死了,她壹點都不會難過”。

在很多人心目中,愛情總是伴隨著痛苦。這種和對方吵架時的傷心,甚至是對方生病離開時感受到的巨大痛苦,壹定程度上反映了兩個人之間深厚的感情。如果壹方的死亡對另壹方來說只是壹種不痛不癢的人生體驗,而她卻承受著自己感受不到的痛苦,這無疑會引起不信任。為愛感受同樣甜蜜的痛苦是我們每段感情都要經歷的,而這種感覺似乎是理所當然的。

那麽,這種痛苦真的是壹段美好感情的“必需品”嗎?劇中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對於失去痛苦的壹方來說,這種痛苦情感的失去讓她過上了更幸福、更無憂無慮的生活,能夠在各種悲劇之後保持壹種永恒的心境平和,整個人都無比樂觀積極;希望她能重拾痛苦的另壹方,是因為她會難過,而另壹方卻能保持“沒事”壹樣的態度,這似乎不公平。

但為了追求所謂的公平,需要犧牲的是另壹個人因為身體的特殊性而在生活中得到的平靜生活,需要被強迫生活的痛苦可以避免。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都是自私的。患難與共是壹種深愛,但如果不能“苦”下去,也未必會削弱這份愛。《好醫生》能給出這樣的思考角度,無疑打破了常規思維中對平等關系的理解。

醫劇事業劇的背後,是作為壹個好醫生對人和人性,對每個活著的個體,對整體的深度思考。他們的精彩故事將如何延續,第四季又會有哪些新的選擇接受考驗?讓我們拭目以待!

  • 上一篇:揭露開發商想用沙盤掩蓋的不利因素。
  • 下一篇:民事法律行為制度在民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