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論文題目怎麽寫,我感覺不好。我該怎麽辦?

論文題目怎麽寫,我感覺不好。我該怎麽辦?

關於法律論文題目的制定,學術堂總結了以下方法:

壹、從社會熱點中選題

社會熱點是指社會需要解決的共性問題,或社會成員普遍關註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可以促進社會的進步。題目是否能匆匆滿足社會各領域的需求,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學術良心。寫法律論文不是為了寫論文而寫論文。從根本上說,是為了解決社會現實中法律實踐的問題。理論的力量在於對實踐的指導:壹篇有價值的法律論文,應該能夠回應法律實踐提出的問題,解決司法和立法實踐部門解決不了的問題,或者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理論思路。因此,適應社會需求是選擇法律論文的重要依據。題目越接近現實社會的法律生活,其意義和價值就越容易凸顯。

當前,我國立法部門面臨著立法技術、立法方法等大量立法問題,司法部門也面臨著法律適用的諸多問題。在實踐中,法律研究者不僅需要做出相應的理論回應,還需要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這些法律實踐的迫切需求不僅為法律學術研究和法律論文的選題提供了巨大的推動力,也提供了廣闊的選擇空間。有時代感、關註中國法治實踐的人,有充分的條件選擇有意義、有價值的法律。

比如,近年來,隨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日益活躍,涉及農村土地流轉糾紛的法律案件明顯增多,農民上訪要求土地流轉的現象日益突出。如何用法律來規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如何保護農民在土地流轉中的合法權益等。這可能是法律論文中的壹個好話題。這些話題不僅有利於維護處於相對弱勢地位的農民的合法利益,也有利於維護農村的穩定與和諧。社會熱點很多,還有食品安全、群體性事件、突發災害救援、生產安全等問題,都涉及相關法律問題。從這些社會熱點中選題,會直接促進法律實踐中具體問題的解決。會帶來很好的社會效益。從社會熱點和時代呼喚中選題,要加強選題的嚴肅性,摒棄隨意性原則,這就要求我們註意三個方面:壹是要符合政策法規。不得寫違反法律法規的文章;二是具有健康向上的精神。好文章可以陶冶情操,鞭策落後,催人奮進。第三,要有積極的社會意義。壹篇好文章,氣勢磅礴,立足現實,著眼未來,高瞻遠矚,胸懷全局。它可以治愈社會痼疾,可以培育新的社會松樹,也可以壯大社會脊梁,最終影響和造就壹代人甚至幾代人,迎來新時代。否則寫出來的論文會被社會拋棄。

2.從學術空白中選擇主題

壹個課題要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必須還是學術空白,需要創新。要麽是這個領域沒播過、沒培養過的話題,要麽是沒從新的角度討論過的話題,要麽是交叉綜合的、邊緣性的話題。壹個已經寫好但沒有從新的角度討論的題目具體包括三種情況:

第壹,這塊田沒有播種,沒有耕耘。法律工作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實踐活動,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過去不存在的法律問題,今天可能存在;今天不存在的問題,明天就可能出現。然而,任何新的法律問題的出現都必然有其蛛絲馬跡。如果能敏銳地抓住這些線索,法律論文的選題就能開辟壹個全新的領域。

比如有些地方,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年降雨量在減少,風壹吹,塵土飛揚,影響工農業的正常生產,人工降雨技術應運而生。相應的新的法律問題也隨之產生:人工降雨時,開發商在建房,農民在曬麥,造成的經濟損失該由誰賠償?誰有人工影響天氣的權利?權利主體應該如何行使這壹權利?它的責任和義務是什麽?通過研究人工降雨引發的法律問題,無疑是填補了法學研究的學術空白。本課題不僅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且具有很強的應用價值。二是老話題、新理論或新作的話題。現有的法學、法學的學術理論或研究成果,反映了特定時空條件下人們對法律問題的認識水平,具有壹定的科學性。理性。但是,任何對真理的理解都是絕對和相對的,都有其適用範圍和條件。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和研究視野的拓寬,壹些法學理論觀點在新的時空條件下可能出現偏頗,或顯現漏洞和疑點,甚至由真轉假。研究者如果註意到這些問題,就很容易找到有意義的研究課題,把原有理論中的疏漏、瑕疵和缺陷化為謬誤。

在法學學術研究中,很多話題都是老話題,也常常是新話題。只要抓住了老題目的新含義,這個題目也是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的。比如泛泛而談商業賄賂這個話題就比較老了,但是這個老話題裏還是有具體的東西可以挖掘出新的話題。比如接受象牙和恐龍蛋怎麽判刑?如何確定象牙和恐龍蛋的價值?本課題的研究既有現實意義又有理論價值。

第三,交叉綜合,邊緣話題。比如刑事和解已經在很多地方付諸實踐,就其可行性來選題就太落伍了。但如果從經濟學等另壹個角度來研究壹個關於刑事和解成本收益分析的課題,這個課題不僅不會過時,還會有所創新。豐富和發展刑事和解理論也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因此,從法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中選擇題目是壹個很好的方法。恩格斯曾經說過,在兩個學科的交界處,科學是最有前途的。

3.從我的專業和愛好中選擇壹個題目

無論題目在應用或理論上多麽有價值,如果作者無力完成或不能圓滿完成,都是不合適的。所以在選題時,不僅要考慮其價值的必要性,還要考慮其寫作的可能性。

壹方面要考慮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學術素養。對於壹般的法學研究者來說,要對壹個龐大的法學理論體系有深入的研究是不現實的,而只能在壹般認識的基礎上專註於法學學科的壹個或幾個方面,從而形成自己的研究範圍或專門領域。通過自身的知識積累和在某壹領域的深入鉆研,也可以明確遺留和爭議的問題。在我的研究領域裏,有哪些爭議的焦點和問題的癥結?辯論中各方有哪些代表性觀點?現行法律是否存在漏洞?哪些法律制度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應該更新?現行法律體系中有哪些內容是空缺的,需要填補?當前法學領域有哪些薄弱環節和有待探索的領域?在哪些方面還有研究的必要和廣闊前景?等等。

我們應該意識到這些問題。這樣才能頭腦清醒,方向明確,避免選題的盲目性,充分發揮掌握相關資料的優勢和自身的學術潛力和精力,研究才能深入。相反,如果從事自己不熟悉的事情,即使有價值,也只能事倍功半。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在困難的時候就應該放棄,而是應該有壹個通過努力有可能成功的題目。

另壹方面,要考慮自己的愛好。愛好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人們進行某種活動的重要內在動力。它們能喚起人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潛在的創造力,引導人們不厭其煩地探索自然和社會的奧秘,以苦難為樂,滿懷熱情地從事創造性活動,保持旺盛的鬥誌,直至完成任務,達到目標。所以,愛好是論文選題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有些人喜歡鉆研微觀問題,有些人喜歡討論宏觀問題。這些利益上的差異,反映到法學研究和論文選題上,自然也就不壹樣了。如果正視這種差異,就要註意,我們對中間領域的興趣比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的興趣更大,更容易成功。

4.結合我未來的發展方向選擇壹個課題。

寫論文的目的是為了給作者本人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社會影響。是社會認識作者的壹種快捷簡單的方式,也是社會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湧現出很多優秀的社會人物,往往是為優秀論文鋪路。因為文章不僅表達了作者的想法,也顯示了作者的才華和智慧。要做到這壹點,在選題時需要結合自己的研究特長和未來發展。要把壹篇論文的選題作為今後長期研究工作的起點,這樣我在未來幾年內還有可能在這個領域繼續拓展,不斷獲得新的研究成果。本課題的選擇既要考慮近、中、長期系列論文的集群性和系統性,又要進壹步考慮本系統課題的初級、中級和高級研究水平,並隨著時代的發展進行調整。最後,形成壹個小的,甚至大的系列文庫。學術研究重在專業化和深刻化。阿清人章學誠說,“學有所專,知識壹定要紮實,都是出類拔萃,自力更生,不能有壹點飄忽。”長期致力於某個問題的研究,可以讓妳在這個領域自立。所以要盡量避免時不時的變換研究領域,改變研究方向,否則不利於學術創新。妳必須根據自己的工作需要和研究條件,確定某個領域作為妳的研究範圍。通過突破這個研究領域的壹個又壹個難題,妳會逐漸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並從中成長。

比如將來打算做律師,可以選擇訴訟法證據或者律師制度與實務的題目;將來想當法官的可以選擇司法改革或司法程序等題目。目前,活躍在我國法學界的老壹輩律師和中青年學者,都是在某壹法學學術領域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和艱辛探索而成為法學專家的,這與其科學選題的正確與否不無關系。

  • 上一篇:江蘇省政府專職消防救援隊伍管理辦法
  • 下一篇:農村土地使用權在什麽情況下被放棄?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