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面對企業管理失範現象如何加強管理倫理建設

面對企業管理失範現象如何加強管理倫理建設

企業倫理是指活躍在企業管理中的道德意識、道德良心、道德規則和道德行為的總和。企業倫理作為壹種價值觀念,體現在企業活動中,包括管理倫理、商業倫理、競爭倫理、質量倫理和職業倫理。

1.企業管理中倫理問題的形成

經濟活動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活動,是反映人類素質特別是精神素質、勞動水平和勞動態度的活動。其本質是人的價值追求和價值實現的問題。企業作為現代經濟活動的細胞,主要由人和物組成,其中人是生產力中的主體因素和活的因素。壹個企業所表現出來的素質和精神面貌,其實就是其員工素質和精神面貌的體現。現代意義上的企業已經是個性化的企業,構成企業主體的人是有倫理的。因此,企業的管理也要講究倫理。

道德是依靠輿論、傳統、習慣和人們的信仰來維持和規範人們行為的社會意識,而倫理則是人們在處理相互關系時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它們在人們的社會實踐中本質上是壹致的、統壹的。人們在日常生產生活實踐中形成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任何個體都處於壹定的社會關系中,他必然與他人交往,有聯系,影響他人或社會,也會與他人或社會產生矛盾。同時,人應該在社會生活中得到自己的肯定和發展。道德作為人的特殊意識的表現,也是人肯定和發展自己的壹種方式。現代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是在社會中進行的,其行為自然受到道德因素的制約。

由於科技的發展,現代社會的社會生產力大大提高,人類的整體素質提高很快。對為人類提供商品和服務的企業和組織的要求越來越高。在現代社會,許多企業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在經營戰略和管理中往往輕視社會性和人文性。甚至有些企業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采取各種手段。做了很多不自然的活動。而且由於很多企業的發展是短期的,造成了全球汙染、人類生存環境惡化、物種滅絕、資源匱乏等壹系列後果,帶來了不可挽回的損失,嚴重威脅到人類未來的生存和發展。現在人們開始關註企業倫理建設,就是要制止這種傳統的利益至上、企業至上的傾向,去除和防止由此帶來的各種弊端,讓企業認識到自身的不足。

壹個企業或壹個組織的行為首先要受到國家政策、法律、法規的約束,國家政策、法律、法規對企業的發展起著導向作用,而法律、法規則約束著企業的行為。但是,人們制定的法律條文和規定並不能涵蓋人類生活的全部內容,限制人們的全部行為,而它們所限制的行為是人們的基本行為,其標準往往是最低標準。有時候法律法規的制定還是比較滯後的。

倫理作為壹種非強制性的社會約束機制,相對於法律的“硬約束”而言是壹種“軟約束”,但正是這種特性使其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無處不在,積極地、無形地對人們產生廣泛的影響,發揮著法律無法發揮的作用。通過強化道德約束機制,可以使人們的行為由“他律”變為“自律”。對於壹個企業來說,如果倫理深入,

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管理理論也在不斷更新。20世紀初,管理理論處於經驗管理階段。企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遠遠落後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工人的勞動生產率和工資很低。為了解決這壹矛盾,美國的泰勒首先提出了科學的管理方法,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該理論建立在“經濟人”假設的基礎上。認為人類的壹切行為都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自己的自私利益,人們工作是為了獲得更多的經濟回報,忽視了人們的情感需求,缺乏倫理研究。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系只被視為物質關系,忽視了心理和道德關系。這個理論很快被行為科學學派的理論所取代。梅奧通過“霍桑實驗”得出結論,人是“社會人”。人們在工作中獲得的物質利益在調動人們的積極性方面只起次要作用。員工在工作中更註重與周圍人的友好和尊重,良好的人際關系對調動生產積極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該理論增加了對人性的研究,重視被管理人的心理和道德因素的激勵作用。後來馬斯洛提出了需求層次理論,進壹步探討了人的內在因素。特別強調倫理道德因素的重要性,指出人的社會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歸根到底是壹種內在的價值——倫理道德需要,它反映了人的價值觀念、理想追求和對和諧的人際關系和道德關系的渴望。道德要求的滿足是高層次的激勵因素。到了20世紀80年代,美國加州大學教授威廉·奧奇(William ouchi)進壹步肯定了道德因素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他指出:“沒有以上三點,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微妙和親密,社會上就沒有人能成功。”z理論強調努力營造企業中穩定和諧的人際關系,充分體現了下屬價值是管理的最高體現的思想。

總之,無論是從企業的內外部環境來看,都迫切需要企業進行倫理建設,以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和人類發展的需要。

  • 上一篇:集體農場的基本情況
  • 下一篇:求中學生五個打擊犯罪案例,謝謝!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