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短期目標是離我們最近、最容易被感知的東西,比如養成早起的習慣。閱讀習慣。中期目標,他要達到比短期目標更高的分數,所以可能需要量化。比如早起壹百天,讀三本書。長期目標,因為層次更高,離我們更遠。他要求我們付出足夠長時間的經驗才能實現。比如早起。通過日復壹日的閱讀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輸出高質量的讀書筆記。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短期目標壹般不會太難設定,因為它們最容易被察覺。但是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因為我們不熟悉新的領域。所以很多時候很難量化,更不用說設想。但是很重要嗎?我覺得沒那麽重要。路總會越走越寬。到了目的地A,也許就能看到目的地B,到了目的地B,也許就能看到目的地C,所以重要的是仙遊的短期目標就在路上了。
4.第二部分是關於成就。什麽是成就?再壹次,讓我們看看成就這個詞的字面構成。他有壹臺打字機和壹個橘子。代表的到來成就了代表陳。連接可以解釋為成功到達。所以他壹定是壹個攻擊目標最後成功到達的動作。可能大家在運動會上都會想到。短跑運動員在50米比賽中沖過終點線的那壹刻。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達成目標的標準遠沒有運動場上那麽明確和簡單。
5.讓我們看看。因為目標可以分為。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也要與目標相匹配。也就是說,成就他可能不是壹勞永逸的狀態,而是壹種存在。這是壹個動態的狀態。比如小明要跑三公裏長跑,我們可以暫時這樣拆解目標。設定3千米的遠期目標,1.5千米的終極目標,800米的近期目標。
當小明跑到800米的位置時,作為壹個短期目標,外號其實已經達到了。但如果中期目標是此時的衡量標準,其實小明還沒有達到。同樣,當小明跑到1500米的位置時,小名作為中期目標其實已經達到了。但如果長期目標是此時的衡量標準,小明還沒有實現。但是對於這個時候的外號,告訴他妳的目的沒有達到。妳有沒有實現妳的短期目標?妳也達到了妳的最終目的。給小明的反饋其實完全不壹樣。
7.顯然,告訴小明妳實現了短期目標,甚至告訴他不僅如此,妳實現了最終目標,是壹種正反饋,也是壹種強化的正反饋。此時,小明的心態應該是。雖然感覺很累,但是因為及時收到了正面反饋,所以收到了暗示。雖然現在很累,但是通過努力也達到了壹些標準。所以只要繼續努力,堅持下去,壹定會有所收獲,這種狀態下的外號已經形成了壹種自我驅動。他清楚地明白,只要他繼續跑,就意味著他能達標。
8.相反,如果小明奮力跑到1500米,我們還是告訴他,妳還沒達到目標。這個外號是什麽心態?他會覺得我這麽努力,還是沒有好結果。他會推斷努力沒有用,甚至質疑自己是否不適合跑步。最後他可能會做出決定,算了,我還是放棄吧,這樣的決定。對比之後我們不難發現,設定合理的目標,設置合理的反饋機制是非常關鍵的。
8.第三部分是案例分享。那麽,我們在實際的學習和行動中應該如何進行合理的設置呢?我來分享兩段自己的親身經歷。第壹段經歷寫作。我剛接觸寫作的時候,不太清楚寫作的作用是什麽。所以我的目標很簡單很模糊,就是單純的想養成寫字的習慣。既然寫作是壹種習慣,當然要保持寫作的節奏。至於這個節奏的時間產出比,我其實也不太清楚。我只知道,我應該盡可能勤奮、刻意地寫作。如果非要定壹個周期,那麽這個周期可能就是每壹到兩周寫壹篇文章。
10.後來我加入了瘦身小組,我只是寫減肥作為寫作素材。我把減肥的方法和經驗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後來發現這個系列的幾篇文章點擊率居然達到了300多。這給了我壹個啟示,別人可以從我的文章中獲得價值。我壹直不知道我為什麽寫作,但我明白了寫作的價值,這是壹個非常意外的收獲。從此,我走上了寫作的道路,因為我清楚地明白,寫作是可以傳遞價值的。
11.我練聲的第二次經歷。因為年初的社區啟動儀式被我們客人投訴聲音有問題。所以三月份開始學語音。壹開始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單純的想讓聲音好聽。壹開始我對好聽的標準不是很了解。我只是想讓大家在分享聲音的時候感到舒服。
12.這是小目標。我用了三個月的時間陸續註冊,21天打卡就贏了。十門基礎課,然後九門經典。除了積極參與理論部分的學習,還積極練聲,積極參與評論。在時間的沈澱下,我的嘴也逐漸變得靈活了。朗讀的時候對文字的感覺越來越好,甚至開始有意識的處理字裏行間的意境。通過錄音和聽對比,感受到了自己的音質。語調的情感表達也在悄然發生變化,我在參加線下兒童閱讀活動時也獲得了主辦方、家長和孩子的青睞。
13.但是妳要知道,那壹系列的技能真的很神奇。目前我真的很感激在準備演講作業的這段時間裏,能夠寫作,練練嗓子。這為我奠定了基礎。
14.第四部分是如何行動。所以對大家來說。如果有壹個目標要實現,我們該怎麽做?我認為我們需要做以下四件事。第壹部分設定短期目標,就像我之前分享的那個。因為對新領域不熟悉。所以深層的價值,我們壹開始可能看不出來,或者不太懂。不過沒關系,先定個小目標,讓自己先走。等妳熟悉了,再進壹步考慮後期的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
15.第二步:設定成就標準。只有目標明確,人們才能在未來輕松產生行動力。所以在開展行動之前,我們應該有壹個清晰可見的成就標準。比如每天少吃碳水化合物,每天閱讀五到十頁,輸出500字的讀書筆記。第三步,建立驅動機制。自律,或者說自我管理,是脆弱的,經不起考驗的,所以需要找壹個機制來監督自己。比如朋友圈裏的宣言。加入壹個閱讀小組和閱讀社區,會是壹個外在的驅動力。
16.第四部分建立反饋機制。人們需要積極的反饋。只有適當的積極反饋才能激勵我們堅持下去。比如減肥就是壹種正反饋,學習成果被轉發到朋友圈,被朋友贊。是壹種正反饋,也是壹種正反饋。壹個恰到好處的正反饋會成為妳的內在驅動力。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