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以下壹系列工作,我們在社區營造了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諧的社區環境、和諧的社區民主氛圍。
壹是做好社區服務,增強社區凝聚力
在工作中,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群眾利益無小事”的原則,始終以服務社區群眾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握群眾思想脈搏,關心群眾冷暖疾苦,切實為群眾排憂解難。
1,精心打造社區文化。社區應從滿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出發,精心管理社區文化。壹是組織實施社區文化“四個壹”,即壹份社區報紙、壹個社區網站、壹個社區圖書館、壹所社區科普大學,為居民參與社區文化建設提供了舞臺。二是完善文體設施,組建文體隊伍。社區建立了1.200平方米的社區活動中心和8000平方米的戶外運動場地;組建了百花合唱團、百花腰鼓隊、粉絲選民俱樂部、BHY舞蹈隊等多種文體團隊。三是精心設計群眾文化活動。舉辦了“社區讀書節”、“居民科普網”、“軍功章展”等各種群眾性文化活動,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充分展示了植根於居民中的社區文化的強大魅力。
2.群眾的困難真正得到解決。胡錦濤總書記說:“群眾的利益無小事。”社區裏很多事情都是小事,但這些小事往往是群眾急、難、重要的事情。朱,壹位社區復員軍人,患有白血病。高昂的化療費用讓他的妻子,壹個帶著2歲兒子的下崗女工,欲哭無淚。社區動員全體居民獻愛心,* * *籌集醫藥費近萬元。針對社區居民下崗失業等熱點問題,我們在社區開設了下崗再就業學習班,為失業人員提供技能培訓,定期舉辦“社區再就業招聘會”,千方百計為他們尋找就業機會,已有87人實現再就業。在社區裏,有壹對80多歲的紅軍選民曹夫婦。他們的孩子不在身邊,也不懂南通話。他們的生活非常孤獨。社區了解情況後,在社區招募會說齊海話的誌願者,輪流和他們聊天,讓他們深受感動。社區還為面臨退學的大學生提高學費;為弱勢群體建立社區法律援助接待站是壹件小事,提高了居民對社區的信任和依賴。
3.社區熱衷於做實事。落實黨的群眾工作,最根本的是為居民做好事、謀利益。按照“居民需要什麽,我們就做什麽”的思路,堅持每年為居民辦3-5件實事。近年來,社區健康俱樂部、社區醫療站、星光老年之家、社區圖書館逐步建立,基本形成了“十分鐘購物、十分鐘娛樂、十分鐘醫療、十分鐘教育”的“十分鐘生活圈”。壹位澳大利亞朋友來小區參觀時,鼻子突然流血了。我們立即撥打了醫療服務中心的電話號碼。醫生在5分鐘內趕到現場,為他止住了鼻血,並為他準備了止血藥備用,讓外賓們可以親自檢查“十分鐘生活圈”給居民帶來的便利。由於百花園地處城鄉結合部,周邊有商業市場,外來車輛進出頻繁,由此帶來的交通隱患和噪音汙染成為困擾居民的突出問題。今年5月,社區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及時召集相關開發公司、物業公司、居民代表及所轄單位召開協調會,達成實施社區封閉式管理的諒解,並順利實施。近年來,社區為居民辦了20多件實事,樹立了社區在群眾中的威信。
二是拓展工作思路,提高居民歸屬感
註重拓展工作思路,加強社區黨建,引導社區自治,培育社區精神,從而提高社區影響力和凝聚力。
1,加強社區黨建。我們在社區設立“黨員之家”,以“委托黨員、黨員為社區做貢獻”的新理念,走出了壹條社區黨建的新路子。第壹,黨員教育形式多樣。采取自我教育、直覺教育、寓教於樂、專家教學等方式。邀請相關專家教授到社區上黨課;組織黨員參觀第壹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和周恩來紀念館;開展“慶祝入黨生日、重溫入黨誓詞”主題教育活動;黨員教育呈現出生動活潑的局面。第二,黨員管理方式個性化。我們把社區黨員分為退休老黨員、在職黨員、私營黨員、下崗流動黨員四類,做好各類黨員的服務工作,把管理融入服務之中。為老年黨員舉辦保健知識講座和計算機掃盲班;對流動黨員來說,將溫暖送回家,個性化服務讓各類黨員感受到人文關懷。第三,黨員自覺為社會服務。以“黨員定責崗”為載體,充分發揮黨員在社區綜合管理、青少年教育、社區服務中的先進作用,設立黨員誌願聯防崗、誌願宣傳崗、文體活動崗、便民服務崗。* * * 50多名黨員代表參加了這次活動。
2.引導民主自治。構建和諧社區,靠壹群社區黨委、居委會是不夠的。要充分整合社區資源,發揮社區各方面的優勢,充分調動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的積極性,共同建設美好家園。為此,應從引導社區自治入手,做到以下幾點。壹是引導和組織居民在社區民主管理中發揮作用。通過設置議會大廳和舉行走廊會議來加強居民之間的互動;通過建立社區網站和電子咨詢臺,增加社區管理的透明度;通過組建“社區顧問團”和“社區管理監督員小組”,增強居民的民主參與意識;還堅持通過召開聽證會、意見會、座談會等形式,解決群眾意見較大、影響居民生活的事項。最近,我們就籃球場的去留問題召開了居民代表會議,達成了諒解。二是發揮社團組織的作用。在工作中註重引導和鼓勵社區成員發展社區誌願者協會、老年人協會等社區組織,提高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促進社區自治健康發展。社區腰鼓隊在黨委委員王秀蘭的組織下,不僅活躍在社區,還走出社區,展示旗幟,用有償演出經費為隊伍購買道具和服裝。社區心語工坊以幫助居民解除後顧之憂,豐富業余文化生活為己任。經過兩年的發展,已經吸收了30多位居民參與。心語坊制定了自己的活動規定,定期開展各種有益於居民身心健康的活動。
3.培養社區精神。社區堅持以人為本,廣泛開展公民道德實踐活動,用先進的社區精神引導和激勵人們。我們百花園小區的居民很大壹部分是轉業幹部,小區裏“軍營文化”的氛圍比較濃厚。為使“軍營文化”與當地民俗相融合,我們在社區提出“成員互幫互助,* * *共同參與,* * *共享成果”的要求,倡導轉業幹部與其他居民相互包容、相互幫助,在社區舉辦“睦鄰節”,開展“訪壹次、點壹盞燈、獻壹份方案、建壹張卡、結壹份友誼”。社群能給我帶來什麽?”的討論,培養居民的社區觀念,增強社區意識,增進鄰裏和諧,逐步形成了“互助、參與和* * *”的社區精神。為了形象化社區精神,我們還在社區設置了雕塑和升旗臺,創作了社歌,制作了社旗,設計了社徽,形成了社區的統壹標識,提高了居民的認同感。我們社區歌曲《百花齊放,我們的家》在全市歌曲創作大賽中獲獎。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文明辦主任胡振民在首屆中國公民道德論壇期間訪問了我們的社區,並對我們的社區精神給予了高度評價。
第三,影響“* * *”的紐帶,擴大社群的影響力。
構建和諧社區,要充分利用整合社區的各種資源,調動積極因素,不斷完善社區發展機制。
1,以“* * *”為載體,促進社群聯動。我們先後與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市文化館、市文化宮開展了創建文明社區結對活動,成立了由所轄單位和* * *建設單位組成的“社區工作聯席會議”,不斷提高協調能力,形成推動社區建設發展的整體合力。* * *南通市委組織部為社區提供了投影儀等黨員電化教育設施;人事局出資整治小區環境;文化館為社區提供免費的群眾文化藝術咨詢服務。近年來,* * *建設單位* *投入社區建設資金40余萬元,有力地促進了社區的建設和發展。
2.利用社會資源推動壹方事業。駐地單位和* * *施工單位建設* * *家園的責任感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資源支持。市第二人民醫院充分發揮行業專長,定期為社區居民提供義診;轉業幹部物業管理站積極開展“送溫暖”活動,為社區貧困職工獻愛心,為社區居委會活動提供物質支持。我們非常珍惜這些社會資源,努力形成社區“* * *居民,* * *管理,* * *建設,* * *享受”的局面。
3.利用組織優勢為單位排憂解難。在社區建設中,壹味要求社區單位單向出口是不夠的。只有雙向服務,才能讓* * *建設持久。我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駐地單位和施工單位提供服務,解決問題,實現雙贏。市第二人民醫院設立社區醫療站時,我們動員社區黨員和居民小組長做了大量宣傳工作,積極幫助他們聯系落實醫療用房。針對部分居民對物業管理公司的誤解,我們加強了對物業管理條例的宣傳,使物業管理工作順利開展,提高居民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