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農地所有權和使用權

農地所有權和使用權

法律主觀性:

第壹,如何確定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確認。《土地管理法》第十壹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頒發證書,確認所有權。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用於非農業建設的,由縣級人民政府登記發證,確認建設用地使用權。單位和個人依法使用的國有土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核發證書,確認使用權;其中,中央國家機關使用的國有土地的具體登記發證機關由國務院確定。”

二、土地使用權和土地所有權的區別?

1.土地所有權是指土地所有者依法對其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土地所有者的這種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是土地所有權的法律體現。在我國,土地所有權的權利主體只能是國家和農民集體,其他任何組織和公民個人都不享有土地所有權,這是由我國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決定的。土地所有權的四種權能是占有、使用、收益和處置。

2.土地使用權是指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農民集體和公民個人,以及具備法定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依照法定程序或者協議,對國有土地或者農民集體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限制處分的權利。土地使用權是壹個比較寬泛的概念,這裏的土地包括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的使用權。土地使用權是我國土地使用制度的法律體現。國有土地使用權是指國有土地使用者依法使用土地並取得收益的權利。國有土地使用權可以通過劃撥、轉讓、租賃、入股等方式取得。農民集體土地使用權是指農民集體土地的使用者依法使用土地並取得收益的權利。

3.土地使用的兩種類型是什麽?

根據《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登記辦法》,土地用途只有兩種:劃撥土地和出讓土地。

1,劃撥土地使用權

劃撥土地使用權是指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土地使用者支付補償安置費用後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或者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無償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可見,劃撥土地使用權有兩種基本形式。

(1)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土地使用者支付補償安置費用後取得的國有土地使用權。這次劃撥土地使用權有兩個顯著特點:壹是土地使用者必須依法取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批準;二是土地使用者在取得土地使用權時必須支付補償、安置等費用。

(二)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土地使用者無償取得的土地使用權。這次劃撥土地使用權還具有兩個顯著特點:壹是土地使用者必須依法取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批準;第二,土地使用者無償取得土地使用權,即不需要支付任何費用或經濟成本。

2.出讓土地使用權

土地使用權出讓是指國家作為土地所有者,在壹定期限內將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給土地使用者。土地使用者向國家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後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取得租賃土地使用權具有以下特征:

(1)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有償使用。在壹定期限內取得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使用者,應向國家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國家憑借土地所有權獲得的土地經濟利益表現為壹定時期內的地租,壹般表現為土地使用者向國家繳納壹定數量的貨幣。

(二)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有期限。土地使用者享有土地使用權的期限以出讓期限為限。出讓期限應當在出讓合同中約定,但不得超過法律限定的最長期限。

(3)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是壹種物權。土地使用權的轉讓是以土地所有權和土地使用權的分離為基礎的。土地使用權轉讓後,受讓人在轉讓期限內實際享有對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土地使用權在使用年限內可以依法轉讓、出租、抵押或用於其他經濟活動,其合法權益受國家法律保護。土地使用權出讓有三種形式,即協議出讓、招標出讓和拍賣出讓。

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有很多區別,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確定需要土地所在地人民政府確認。

法律客觀性:

《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條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或者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決定通知之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之前,任何壹方不得改變土地使用現狀。

  • 上一篇:安全生產領域有哪些失職行為?
  • 下一篇:評估報告正文為宋體4號段落間距28點,首行縮進2字?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