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士女王說得對,因為像所有不受控制的征服者壹樣,拿破侖也經歷了他的滑鐵盧——這已經成為紀念他最終失敗的成語。這個結局是從他1812年遠征俄羅斯開始的。為了遠征俄羅斯,他集結了60萬軍隊。擁有史上最大規模的軍隊,全世界都期待他能很快取得勝利。但結果恰恰相反。俄軍每戰皆避,屢次撤兵至腹地。9月,拿破侖的“軍隊”逼近幾乎是壹座空城的莫斯科。幾天後,俄羅斯軍隊放火燒了整個城市。拿破侖知道,如果沒有充足的住宿和補給,他的軍隊無法在俄羅斯過冬。他向沙皇提議休戰——但沒有得到回應。他別無選擇,只能下令撤退。然而,撤退對他的“軍隊”來說是壹場災難。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士兵死於饑餓、疲勞和俄羅斯的反擊。最後只剩下5000人回到了家鄉。
壹向以無敵著稱的拿破侖戰敗,極大地鼓舞了他的敵人,促使他們團結起來。普魯士、奧地利、俄國、英國和瑞典壹起向法國宣戰。1813 10 10月16日至19日,著名的“國民大會戰”在萊比錫附近舉行。拿破侖新組建的軍隊無力與盟軍抗衡,遭遇第二次慘敗。1814,盟軍進入巴黎,拿破侖不得不退位,被流放到厄爾巴島。壹年後卷土重來,再次回到巴黎,推翻新建立的國王,執掌政權。他又建立了壹支軍隊,但於1815年在滑鐵盧附近被普魯士和英軍徹底擊敗。作為英國政府的俘虜,拿破侖最終於1821年5月5日死於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
拿破侖皇帝的統治只持續了十年,然後他的大帝國就像紙牌搭的房子壹樣倒塌了。他留給後人的不是他作為統帥的種種功績,而是他作為政府首腦的種種改革。其中,尤其是1804年頒布的民法典,其中實現了革命的許多重要訴求:對全體法國人民實行統壹的法律;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壹律平等;個人自由;取消等級制度;進入公職只能以業績為依據,不能以出身為依據;經營自由;選擇工作的自由;擁有財產;宗教自由和公證結婚。民法典已經成為歐洲和世界其他國家民法的典範。
同樣,行政改革也讓拿破侖獲得了不少贊譽。法國分為98個行政區,這些行政區並不獨立,但接受巴黎的指令。同樣由中央政府控制的是國家統壹監管下的教育體系,在全國範圍內實行統壹的教學計劃——直到今天,法國學校的畢業標準仍然是全國統壹的。
拿破侖在德國取得軍事勝利後也進行了改革。比如教會管理區域的世俗化,即把管理權交給世俗管理者;原來的112帝國教區從政治地圖上消失了。此外,350個帝國騎士轄區和許多帝國城市都不再是獨立的王國,而是受諸侯管轄。由數百個小國和最小的領土組成的支離破碎的帝國時代已經結束;壹個更強大、更有生命力的中等國家誕生了。在這次“行政清理”中,主要的贏家是巴登、符騰堡和巴伐利亞,它們的地盤明顯擴大了。公民的生活方式也根據法國新法律進行了重組和規範。這是壹個很大的進步,雖然公民被剝奪了做出政治決定的權利,因為德國沒有由人民選舉產生的議會。
普魯士和奧地利也沒能擺脫法國思想的影響,也陷入了改革的壓力。“為了防止革命的爆發,我們必須改革。我們必須幫助那些受到上帝保護的人。”壹位普魯士官員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況。馮·斯坦和馮·哈登伯格男爵著手起草壹份改革計劃,該計劃主要以法國模式為基礎。中學和大學的教育改革主要貫徹了著名學者威廉·馮·洪堡的思想。直到今天,洪堡精神仍然貫穿德國大學教育。改革的總體思路是讓普魯士的臣民成為能以責任感參與國家工作的獨立公民——也許在某個時候,還會出現壹個與國王平起平坐的人民代表機構。
在另壹個領域,拿破侖也是壹個偉大的改革家——當然不是出於他的意誌:被法國占領的附屬國壹再發生抵抗運動;為了戰爭,拿破侖越來越重視金錢和士兵。他的欲望越明顯,反抗就越強烈。特別是在德國,這種抵抗已經成為反對拿破侖的全國性運動。如果說這個國家的詩人和哲學家早就把自己當成了壹個“文化民族”的成員,那麽現在他們也想成為壹個“民族國家”。在對德意誌民族的演講中,哲學家約翰·戈特利布·菲希特要求他的同胞“塑造自己的品質”,重新成為德國人。“讓我們在我們的身體和精神面前崇拜,成為他們的俘虜。”這種保持民族特色的願望也是導致法國在歐洲霸權終結的“解放戰爭”爆發的原因之壹。德國人日益增長的、有時過於強烈的民族意識也有其歷史淵源在這裏。
毫無疑問,拿破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壹。法國人把夢想和努力結合起來,開創了壹項偉大的事業。
黃金不缺,人無完人,天才也有缺點。作為歷史的繼承者,我要大膽地指出拿破侖壹生所犯的錯誤,希望這位偉大的靈魂能夠原諒壹位忠誠的崇拜者的坦誠。
首先,他的壹個思想誤區是武力征服壹切的思想。拿破侖自己也承認“精神必將戰勝武力”,那麽這個士兵為什麽在條件對他不利的情況下壹次又壹次地發動戰爭呢?拿破侖非常自負,認為自己是戰神阿賈克斯的化身,堅信自己的軍隊無論走到哪裏都會所向披靡。於是他依靠武力,希望通過勝利鞏固已經取得的成果,創造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形勢對他不利。此時法蘭西帝國沒有傾覆的危險,受驚的歐洲各國主動示好,主動提出和平協議。但是拿破侖不能忍受沒有勝利的協議。他孤傲慣了,在被流放的島上也不例外。或許,這頭獅子學會妥協和緩和後,會對法國更有利。
拿破侖的另壹個錯誤是過於溺愛家人和老朋友。此時的拿破侖已經不再是炮兵指揮官,而是法國的統治者,他的壹舉壹動都會影響到國家的命運。特別是在軍隊指揮權的分配上,總司令犯了壹個不可挽回的錯誤。軍隊是壹個國家強大的保證,各軍團的首領應該是有能力的人。拿破侖的失敗在於他太偉大了,大於全軍只有壹個領袖,每個軍團的指揮官都只是執行命令的機器。但是,正如俄羅斯所說:“奇跡只能發生在拿破侖所在的地方,而拿破侖不可能無處不在。”當通訊只能借助騎兵的壹句話來進行時,這個龐大的機器就無法靈活調動,只有各個軍團的指揮官都有能力,它才能煥發出更大的生命力。但是拿破侖把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了他無能的兄弟和妹夫。他們無非是從拿破侖那裏拿走了東西,敗壞了波拿巴的名聲。當老朋友以不可原諒的理由打亂了作戰計劃,而拿破侖自己也知道他們是在背叛自己的時候,他卻輕而易舉地原諒了他們。當壹個領導被他的感覺所影響的時候,他已經在犯錯誤了。
拿破侖鄙視那些懦弱無能、故作姿態的貴族,但他犯了壹個錯誤,把自己置於矛盾的境地。所謂的“全能第壹”,當時可能不這麽想。有些人生來就是國王,有些人生來就是奴隸。拿破侖總是為自己是科西嘉人而感到羞恥,盡管他假裝不在乎。事實是他已經統治了歐洲。這不是說壹個有能力的人比他的出身更有說服力嗎?
有人認為法國人是壹群愛搞陰謀的矮子,就像壹群拿破侖。事實上,巴黎的確是歷史上劇情最密集的地方之壹。法國皇帝難道沒有意識到身邊陰謀的存在嗎?永無止境的陰謀總是直接或間接地指向這個強大的皇帝。法國皇帝理解富歇和塔蘭萊,但他低估了他們的陰謀可能產生的巨大影響。於是在他們陰謀的直接作用下,拿破侖崩潰了。拿破侖的壹個錯誤是,他沒有積極有效地阻止這壹陰謀及其可能產生的影響。
他的成功不壹定意味著他的兒子能達到壹定的高度。舊王朝根深蒂固的帝王世襲制度導致了他的誤判。壹個人要成就自己並不容易。壹個人應該要求自己為世界做出更多的貢獻,他的下壹代只應該被教育,被賦予壹些條件,而不是繼承上壹代的輝煌,因為這樣只會導致他們的愚昧和無能,因為歷史沒有捷徑可走。拿破侖在加冕之後,或多或少的想到了自己的兒子繼承自己的事業,想到了為這件事進行憲法立法,這就把這件事帶回了波旁王朝。這不是他應該做的。讓兒子們自己去爭取。也許拿破侖現在已經明白了。
有壹件事我壹直想不明白。為什麽如此傑出的拿破侖在對俄戰爭中顯得如此粗心大意?難道他沒有考慮過俄羅斯幅員遼闊,氣候,80萬大軍的補給,敵人可能的戰略等因素嗎?如果他的軍隊到了俄羅斯中部,周圍的草原沒有草,城裏也沒有東西吃,而且俄軍壹直避免與之對抗,天氣也越來越冷,他會怎麽做?他敢這麽輕易冒全軍覆沒的風險嗎?顯然,這是他最失敗的戰鬥之壹。戰無不勝的戰鬥和由此造成的損失,大大降低了法國的聲譽和實力。
拿破侖是偉大的,盡管他也有缺點。他的光輝將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