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由企業舞弊清單引發的舞弊審計思考

由企業舞弊清單引發的舞弊審計思考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企業財務舞弊也在以前所未有的規模蔓延,日益成為嚴重影響經濟發展的全球性焦點問題。隨著舞弊危害的日益嚴重,人們意識到僅僅把這種社會現象作為壹種普遍的違規行為是不可能消除常規審計的負面影響的。因此,以財務舞弊為對象的舞弊審計已成為世界各國理論和實務研究者的共識。舞弊審計的出發點是需要對財務舞弊的客觀存在有壹個科學的概念和正確的認識。迄今為止,關於企業財務舞弊的理論主要有三角理論、過去式理論和企業舞弊風險因素理論。

壹、財務舞弊的基本理論

(壹)三角理論

舞弊因素理論是由被美國學術界稱為內部審計之父的勞倫斯·索耶先生首先論述的。他指出,欺詐是由三個因素造成的,即“壹個人要想侵吞雇主的資金,必須具備三個條件:非正常的需要、機會和合理性。”這壹理論為後來欺詐理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隨後,美國註冊舞弊審計師協會創始人、現美國會計協會會長阿爾伯特·倫切特提出了三角理論。在他看來,企業舞弊的產生是由壓力、機會、借口三個要素構成的。缺少以上任何壹個要素,都不可能真正形成企業欺詐。因此,要防止企業舞弊的發生,不僅僅是像人們通常認為的那樣,還要通過加強內部控制,從而可以消除企業舞弊者的可乘之機。事實上,我們還應該消除“壓力”或“借口”,以遏制公司舞弊的發生。

(B)過時的理論

GONE的欺詐理論在美國流傳最廣。企業舞弊由G、O、N、E四個因素構成,四個因素相互作用,不可分割。沒有壹個因素比其他因素更重要,它們共同決定了企業舞弊風險的程度。GONE由四個英語單詞的首字母組成。其中g為貪,表示貪婪;o是機會,意思是機遇;n是需要,就是需要的意思;e是曝光,就是曝光的意思。以上四個英文單詞本質上表達了詐騙的四個條件,即當詐騙者貪婪,急需用錢時,只要有機會,事後被認為不被發現,就會實施詐騙。所以,過去式理論符合當四個因素* * *共同作用時,在特定的環境中組合起來,會使“受騙者的錢、貨、權離開他”的充要條件。

(三)企業舞弊風險因素理論

風險因素理論是博洛尼亞等人在戈恩舞弊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迄今為止關於形成企業舞弊的風險因素的最完善的理論。該理論認為,企業舞弊的風險因素由壹般風險因素和個體風險因素構成。第壹,壹般風險因素是指那些主要由自保組織或實體控制的因素,包括:1)潛在企業欺詐者實施欺詐的機會;2)公司舞弊發生時被發現的概率;3)發現公司舞弊後對公司舞弊者的處罰性質和程度。其次,個體風險因素是指那些因人而異,超出組織或團體控制的因素,包括道德品質和動機。

二、反欺詐組織的研究成果

國內外學者的大量研究表明,欺詐不是單壹的行為,它的發生取決於壹系列條件。早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就開始研究企業的反舞弊策略,到了70年代,國際上關於企業反舞弊的理論開始出現。在經濟欺詐案件中,財務報告中的欺詐行為不容忽視,不僅產生了大量的虛假會計信息,也大大增加了審計風險。美國的Treadway委員會(國家反欺詐財務報告委員會)試圖通過揭露欺詐和檢測錯誤來解決這方面的欺詐問題。該委員會將欺詐性財務報告的定義描述為“壹種故意或魯莽的行為,無論是虛假報告還是遺漏,其結果都是壹份重大的誤導性財務報告”。特雷德韋委員會在其劃時代的“報告1987”中全面闡述了企業的反欺詐防範體系。它提出任何組織實體都可以通過建立以下四道防線來防止企業舞弊:高層管理理念;業務經營過程的內部控制;內部審計;外部獨立審計。這些控制機制相輔相成,* * *共同構成了壹個全方位、多層次的企業反舞弊防線,可以有效地檢查和威懾企業舞弊,即反舞弊四級機制理論

三,構建多元化企業財務舞弊審計對策

財務舞弊理論從不同角度闡述了舞弊的起源和滋生地,相應的反舞弊成果從不同層面提出了遏制舞弊的措施,不僅為舞弊審計提供了理論依據,也為審計實施提供了具體指導。在此基礎上,本文認為舞弊審計通過定量測試和綜合結果,可以更準確地檢測出財務舞弊的存在。建立由異常信息、特征指標和數學識別模型組成的完整理論模型,綜合分析各種因素相互作用的機理。多樣化的模型可以拓展企業舞弊審計的思路和手段。

(壹)選擇財務指標作為研究的基石。

粉底潤風,月暈雨。研究表明,財務指標與財務舞弊手段之間的關系具有普遍性,通過比較財務指標之間的交叉檢驗關系可以暴露操縱手段。如果我們對這些反映利潤操縱的財務指標給予足夠的重視,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識別欺詐手段。

(2)構建組合識別模型

建立數學模型往往能有效識別財務欺詐。為了提高識別模型的準確性,需要采用多層次、多角度的預測方法,不僅包括財務數字的異常,還包括反映誘發公司舞弊因素和控制環境缺失的指標。從而探究這些數據之間的關系,利用數據庫技術從樣本數據庫中篩選出有用的數據,剔除無用的信息,建立Probit判別模型、線性概率模型和Logistic回歸模型,將這些不同的識別模型進行適當的組合,得到比任何壹種獨立的識別都更好的組合識別結果。考慮到識別的可靠性和風險性,僅使用單壹的識別模型識別復雜的金融欺詐活動是不可行的,而且單壹的不同識別模型所使用的信息也不會相同,幾乎任何模型都會包含壹些有用的獨立信息,因此放棄壹種識別方法都可能導致有價值的經濟信息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為解決這壹局限性,提出了組合辨識模型。它綜合了各種欺詐識別方法的識別結果,得到壹個可能優於任何獨立識別模型的組合識別模型。

(3)特征信號的組合

市場的短暫性和不可預測性,使得信息真實性風險客觀存在。指標的異常可以起到壹定的警示作用,但是僅僅通過數據分析來識別財務造假的痕跡還是單薄的。美國庫珀& amp;Lybrand會計事務所總結的29個紅旗作為財務報告舞弊的可能依據,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我們研究中國的財務舞弊,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現象,而應從財務舞弊的根源入手,關註產生舞弊的因素。通過規範研究,收集、總結、整理會計專家識別財務舞弊的技術和手段,構建壹個不可比的信號集,作為警示虛假信息存在的風向標。

(四)建立綜合指標評價體系

識別模型直觀地描述了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但單壹的結果無法再現企業會計信息的情況,單純的定性分析往往缺乏足夠的證據。因此,運用模糊數學的方法,建立壹套識別財務舞弊的指標體系,將二者結合起來,彌補各自的不足,無疑是壹個很好的方法。指標體系可以采用模糊綜合評價的方法,其中壹項重要的工作就是確定影響因素的單因素評價集,這往往是非常困難的。壹方面,當影響因素很多時,逐壹確定每個參數是壹個巨大的工作量;另壹方面,專家根據自身經驗給出的參數往往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調整數據時,由於大量數據相互關聯,操作難度較大。因此,采用模糊數學和神經網絡相結合的方法來設定權重,巧妙地利用神經網絡強大的數據處理和學習能力,形成壹個模糊神經網絡,既能定性解釋,又能定量處理,廣泛應用於非定性系統的數據處理和模糊神經網絡。在學習大量實例的過程中,不斷修正隸屬度和權重,使指標體系的識別成功率大大提高。

在市場經濟中,人們無法通過法律法規完全消除會計信息不對稱和會計不確定性。只要存在委托代理關系和不同的利益主體,就很難消除企業管理層的舞弊動機,財務舞弊就會繼續存在。換句話說,在純市場條件下,帕累托乃至帕累托改進會計信息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在舞弊審計領域深入研究財務舞弊的發展規律和識別方法,為舞弊的識別、實時監控和綜合治理提供實證支持。

  • 上一篇:判決下來後怎麽寫上訴狀?
  • 下一篇:青島市旅遊涉外經營服務定點管理辦法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