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七子裏鎮的社會經濟

七子裏鎮的社會經濟

經濟發展

七子裏鎮的農業主要以林茶、桑果、菊花等為主。2005年,茶葉475噸,蠶繭478噸,菊花275噸,糧食65,438+0,999噸,油378噸。畜牧業以養豬為主,是皖南花豬的養殖基地。2005年養豬30580頭,出欄65438頭+0 81 654 38+00頭。2005年工業企業17家,其中七子裏繅絲廠、黃山茶業集團有限公司明星茶廠為龍頭企業,工業總產值107.73萬元。2005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239265438+萬元,農村經濟凈收入5378萬元,稅收352.5萬元。2005年勞務輸出7744人,勞務收入4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05.74元。

2005年6月至2005年6月,全鎮實現生產總值10055萬元,其中農林牧收入1864萬元,民營經濟產值8191706元,外出勞務收入1706元,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壹是農業方面,糧油播種面積大幅增加,主要是因為及時落實了糧食補收、免征農業稅等壹系列惠農政策,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下午作物(玉米、小麥等)的種植面積。)比上年增加18.5%;石油產量410噸,比上年增長8%;我們鎮的何農村也擴大了高山蔬菜的種植,現在已經發展到20多戶;茶葉產量沒有增加,但是產值有了新的突破。全鎮茶葉產量480噸,產值987萬元,比上年增加80萬元,增長9%。二是在畜牧業生產中,由於生豬肉價格壹直被看好,養殖戶養殖積極性很高。年初養殖戶生豬飼養量達到1.68萬頭,出欄量超過1.65萬頭,每戶1頭;我們鎮是養蠶大鎮,現有桑園7000多畝。年初,農民在鎮農技站的指導下,對低產桑園進行了改造。春繭產量增加190噸,春繭價格比上年上漲3000元/噸,實現產值342萬元,比上年增加67萬元,增長24%。第三,民營經濟發展勢頭看好。全鎮私營企業12家。到6月底,企業產值將達到481.5萬元。第四,林業生態建設惠及農民。我鎮在繼續抓好封山育林和果樹經營的同時,大力實施退耕還林、中德項目、公益林建設項目和惠杭高速生態線建設。其中,已完成退耕還林和坡耕地造林2999.2畝,全鎮共有村委會16個,參與農戶2980戶。按照每年每畝230元計算,七子裏鎮農民每年可獲得該項目的國家補助69萬元,公益林項目面積3.2萬畝。該鎮農民每年可獲得國家補貼654380+045000元。五是勞務輸出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由於七子裏鎮狠抓勞務輸出作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充分發揮我鎮上海港等勞務輸出基地的優勢,加強了對全鎮富余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使全鎮勞務輸出以10%的增幅推進,全鎮勞務輸出達到7000多人,成為七子裏鎮農民增收的主渠道。

黎姿鎮采取靈活多樣有效的教育手段,認真開展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2007年8月14日,鎮政府黨支部、吳起中學黨總支向82名黨員發送《入黨誓詞》,並高唱《沒有黨就沒有新中國》,赴涇縣緬懷革命先烈,重溫入黨誓詞,增強黨性觀念。黨員,組織支部全體成員,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舉行重溫入黨誓詞儀式,參觀烈士紀念館,緬懷革命先烈的英雄業績,傳承革命先烈對社會主義理想堅定不移的無私奉獻精神;學習革命先烈為新中國解放獻出頭顱、灑熱血、冒生命危險的革命精神;學習革命先烈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堅忍不拔、艱苦奮鬥的崇高品質。通過參觀學習革命先烈的英雄業績,讓每壹位黨員幹部心靈受到震撼,靈魂得到洗禮。大家深刻認識到,在和平年代,要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始終保持壹個* * *黨員的政治本色,真正明確入黨是為了什麽,今天要做什麽,向英雄學習什麽,樹立什麽樣的黨員形象。我們決心真正向英雄烈士學習,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樹立進取向上的精神狀態。2005年是七子裏鎮區劃調整後的磨合期。是實施“路暢通、山青水秀、鎮富民”計劃的第壹年。也是七子裏鎮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壹年。也是建設文明生態富民強鎮的第壹年。對此,為實現“壹年壹突破”的目標,該鎮壹批黨政班子成員與全鎮幹部群眾壹道,認真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牢記“兩個務必”,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始終堅持縣委、縣政府下達我鎮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狠抓各項工作落實。 前6個月,階段各項任務完成較好,基本實現了“壹半時間,壹半任務”的目標。他們決心按照“三季度基本或接近完成,四季度補齊不足”的要求,以飽滿的信心、高昂的鬥誌、創新的思維和發展的眼光做好以下工作。

壹是強化“路暢通、山青水秀、鎮富民”規劃實施,牢牢把握加快發展主題,保持全鎮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勢頭。壹是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圍繞“名、特、優、精”四個字,以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為目標,堅持以質量效益為中心,突出傳統優勢項目,建立完善萬畝山核桃、萬畝名茶茶園基地;萬畝高產桑園基地;萬畝優質貢菊基地,實施基地化肥減量、農藥科學合理施用等綜合配套措施,拓展高山蔬菜等新的增收項目,著力提高農業生產綜合效益,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確保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目標。二是繼續加強林業管理和惠杭高速生態線建設,做好造林、退耕還林、公益林工程、長效護林、封山育林等中德項目的管理和建設。建立健全村級護林組織網絡,加大森林防火力度,在保護現有森林資源的同時,不斷鞏固和發展造林成果;努力創建生態文明村,並從已建成的營坑村逐步推向資宜、資二、蜀川、吳起等公路,鞏固和發展惠杭高速生態線建設成果。三是全力推進招商引資,因地制宜,在農產品生產加工、水利、礦產資源開發、皮革服裝等領域續建項目,吸引資金,充分利用我鎮現有資源,營造寬松的投資環境,吸引外商來我鎮設廠,確保在完成目標任務的基礎上超額完成全年招商引資任務。四是做大做強勞務輸出產業。實踐證明,勞務輸出可以“壹人壹戶富,壹村富”。該鎮將建立健全鎮勞動就業中心,以上海、浙江湖州為勞務輸出基地,進壹步打造勞務輸出品牌,為農民工提供法律援助、計劃生育、勞動爭議處理等服務,加強與當地用人單位的聯系,使勞務輸出有序化、組織化。逐步對全鎮4000多名富余勞動力進行職業技能培訓,使勞務輸出由體能型向技能型轉變,同時帶動勞務輸出增長10%,使之成為全鎮農民增收的主要支柱產業之壹。

二是抓好基層組織建設,切實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壹是努力營造求多不求人,多做事不攪渾,多補不拆臺的良好氛圍;二是加強對新壹屆村委會特別是新當選村委會主要幹部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政治素質、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三是進壹步完善鎮“政務中心”全程辦理各項事務、求真務實的服務功能,讓群眾切實感受到政府為民辦事的周到、便捷、熱情,讓群眾滿意;四是加強政務公開。讓人民群眾更廣泛地參與公共事務管理,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強化行政問責制,認真落實黃山市行政事業單位六項制度。第五,堅持求真務實,把服務群眾的工作做深做細。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意識,始終把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和安全溫暖的“小事”當作大事來辦,著眼大局,從細節入手,真誠面對群眾生產生活中的瑣碎困難,出實招、求實效,為群眾排憂解難。按照“敏、謀、快、勇、實”的要求,錘煉政府官員,轉變作風,實幹興鎮,廉潔從政,不斷提高政府效率。紮實開展第二批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充分發揮黨支部和黨員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堡壘和先鋒作用。

第三,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積極支持和幫助新新茶葉、黎姿絲綢廠、郭龍木業等老企業加大技改投入,擴大生產規模,積極支持益田包裝、大白坑銅多金屬礦、安盛皮革制品等新入駐企業盡快達產,形成新的增長點。在拓寬稅源的基礎上,積極支持和協助稅務機關加強稅收征管,防止“跑冒滴漏”、積沙成塔、堆積如山。第四,進壹步加強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以計生工作為重中之重,不放棄,攻堅克難,迎難而上,切實加強計生幹部隊伍建設,繼續加大經費投入,強化兩大陣地,實施三大工程,完善硬件設施,充分發揮鎮計生協會作用,加強流動人口計生管理,把優質計生服務創建提高到壹個新水平,力爭使全鎮計生政策達標率達到95%,上環及時到位。

五、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做到“有官司就限期辦”;深入開展“四五”普法教育;充分發揮鄉鎮調解組織的作用;正確處理信訪,開展“開門接訪、帶案下鄉”活動,堅持黨政領導接待日制度,把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保持社會長治久安。

第六,進壹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全年完成基礎設施項目投資17萬元,完成通信基站5個、自來水3條、農村公路40.5公裏、油路11公裏,為百姓謀更多實惠、辦更多實事。

七、積極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大力開展創建“人民滿意基層站”和“示範中心醫院”活動。積極爭取政策,籌集資金,擴建中心醫院醫技樓;積極改善學校教學和辦公條件,逐步消除中小學D級危房;加強鎮內三星級廣播電視臺建設,逐步實現電視聯網;加強對文物古跡、古樹名木和重要景區周邊環境、村莊水口林、防護林等生態自然的保護。,加強徽派建築的保護和開發,充分發揮鎮內文物保護民間組織的作用,保護、開發和利用古民居。繼續搞好農村改水、改廁、改圈,加強文明創建,逐步實現人居環境幽靜、庭院經濟高效、農業生產無害化。

八、進壹步做好安全生產和地質災害防治。健全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抓好安全隱患排查整改,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落實方案,細化措施,明確責任,堅持不懈地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九、進壹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認真落實社會保障政策。繼續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認真開展城市居民和農村貧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設。

  • 上一篇:平頂山學院2020年高考政策解讀
  • 下一篇:青島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2017修訂)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