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少年審判的特點

少年審判的特點

近年來,青少年犯罪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出了嚴峻挑戰。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是青少年自身、家庭和國家都應該廣泛關註的問題。理性思考,深入研究青少年犯罪是非常重要的。

壹,青少年犯罪的特點

統計顯示,2008年,未成年人犯罪占全國刑事案件總數的近10%。據統計,我區未成年人犯罪占刑事案件總量的11.41%,2006年為1.02%,2007年猛增至12。這些數據反映出我區未成年人犯罪的百分比率高於全國,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其上升的數量、速度和範圍令人震驚。同時,在許多方面,它表現出與過去和成年人犯罪的明顯區別:

(壹)犯罪主體年輕化。

自2000年以來,青少年犯罪的初始年齡比上世紀90年代提前了2-3年。犯罪高峰年齡約為16歲,最小年齡約為13歲。犯罪年齡越來越年輕化。

(二)犯罪主體文化水平低

我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凡年滿6周歲(有的地方可以放寬到7周歲)的適齡兒童,必須接受9年義務教育。然而,由於種種原因,近年來壹些地方的青少年無法在學校接受9年義務教育,壹些已經入學的中小學生輟學,少數學生被開除和勸退。這些離開學校的中小學生沒有完成正常的社會化教育,文化程度低,辨別是非的能力差。在社會上遊蕩後,他們很容易染上惡習,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比如我區中小學生離校走上犯罪道路的人數,2006年占犯罪總人數的3.85%,2007年增加到16.67%,2008年猛增到33.33%。現實生活表明,相當壹部分離開學校、脫離監管的低學歷中小學生,已經成為青少年犯罪的後備軍。(C)犯罪類型多樣化

以前未成年人犯罪以盜竊為主,犯罪類型單壹;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類型迅速多樣化,侵犯公民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的犯罪成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類型。2006年以來,我區涉及搶劫、強奸、搶奪、尋釁滋事等犯罪的未成年人總數平均每年增加35人。

(四)犯罪團夥的形式

近年來審結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60-70%屬於* * *共犯。在許多地方,青少年盜竊團夥、搶劫團夥十分猖獗,壹些犯罪團夥已經發展成為犯罪集團。2008年,壹個由未成年人劉領導的團夥被發現破壞公共電信設施。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裏,7名被告人參與9起破壞公用電信設施案件,盜竊、切割使用中的通信電纜700余米,造成網間通信嚴重障礙,造成7000余用戶通信中斷12小時以上,嚴重侵害了公用電信設施的正常安全,擾亂了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秩序。

暴力犯罪手段

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壹些被告人為了滿足私欲,肆意妄為,無視國家法律,不計後果。他們往往以暴力相威脅,以棍棒相毆,以劍相見,致使受害者受傷致殘,嚴重危害公民的財產權和人身權。據統計,2006年,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占我區暴力犯罪總數的1.9%,2007年猛增至25.45438+0%,2008年為30.93%。可見,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日益突出。2009年,被告人趙某某、邊某某等輕微搶劫案件審結。因經濟拮據,被告人攜帶刀具在網吧內,向正在上網的被害人馬某索要錢財未果後,將馬某叫出網吧。在持刀威脅並再次向馬某索要錢財未果時,被告人趙某某持刀捅傷馬某左眼,致馬某左眼殘疾(重傷)。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增加最終導致被害人人身和財產的雙重損害,犯罪分子的社會危害性增加。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內部原因

1,生理原因

未成年人身心發展不平衡、不同步、有缺陷。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和教育,他們很容易受到不健康的外部因素的影響,進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十三四歲以後,未成年人的身體和生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身體外貌發生了變化,內臟器官得到了改善,性發育也逐漸成熟。雖然身體生理機能發展迅速,但腺體發育不成熟,自控能力不強,所以往往表現為精力旺盛但使用不當。在不良因素的影響下,容易發生暴力犯罪。如打架、搶劫、強奸、尋釁滋事等。未成年人性發育的逐漸成熟引起他們的心理變化,表現出對異性的興趣和對性功能的好奇與懷疑。壹些道德觀念和法制觀念淡薄的人,在受到不健康內容的刺激時,控制不住自己的性沖動,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心理原因

未成年人的心理普遍充滿了復雜性和矛盾性。在外部社會消極因素的影響下,其犯罪心理與原有的內部不良心理因素相互作用。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原因包括青少年心理特征、主客觀心理矛盾、人格社會化缺陷等。首先,青春期的心理特點決定了未成年人很難對客觀信息做出正確的選擇和評價,容易受到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而犯罪。其次,滿足個人需求的主觀意圖與客觀可能之間存在矛盾。自我意識想要更多的自由,當無法滿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時,必然會在心理上產生很多矛盾和沖突,從而產生違法犯罪行為。最後,未成年人人格社會化存在缺陷。主要表現為強烈的自我中心、嚴重的個人主義、反社會的需求和動機、反社會的人格特征等。正是在此基礎上,大多數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件發生。

(2)外部原因

1,家庭的不良影響

家庭是未成年人人生經歷的第壹個社會化場所,是他們社會化過程的起點。在未成年人社會化的過程中,家庭起著重要的作用,不良的家庭環境對未成年人不完善人格的形成有著首要的影響。不良的家庭影響,如有缺陷的家庭結構、不當的家庭教育、不和諧的家庭氛圍、過於貧困的家庭、不良的父母行為等,都容易使未成年人形成異常的心理和人格缺陷。壹旦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就會走上犯罪的道路。

2.缺乏學校教育。

學校是未成年人社會化的第二個重要場所。當前學校教育存在壹些缺陷和失誤,對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壹是教育觀念片面強調智育的重要性,忽視或淡化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養。未成年人在心理發展和人格形成過程中,缺乏正確的道德引導和培養,不利於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從而對社會各種消極因素的“免疫力”極低。第二,法律教育的正規化。法律教育的形式化使大多數學生無法將法律規範的要求內化為自己的需求和行為,無法用法律規範約束自己,導致法律教育達不到預防犯罪的預期效果。第三,青春期性教育的空白或假人。未成年人的青春期基本是在學校度過的。由於缺乏獲得正確知識和性教育的途徑,他們在性知識上是無知的,在外界的不良刺激下往往會偏離規則。第四,忽視心理健康教育,沒有開設專門的心理學課程。未成年人面臨著很多問題和壓力,產生各種心理困惑,心理失衡,甚至心理疾病。目前學校教育只是將心理教育的內容融入思想品德教育,沒有及時的解答和引導,使得學生的心理問題更加嚴重。當他們無法承受時,很可能走向極端,通過暴力等方式發泄,從而產生暴力犯罪。

3.文化市場失控。

文化市場的失控和不健康文化的泛濫,使得各種充斥著暴力、色情、淫穢的音像制品和網絡遊戲對未成年人產生了腐蝕作用。美國學者班杜拉認為:“電影和電視往往生動地刻畫了暴力形象,戲劇中的暴力被描述成壹種可以接受的行為,甚至體現了壹種英雄主義。那些精於暴力的英雄,從來沒有被法律或社會制裁過。由此,人們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暴力的價值觀和行為規範,並以此來處理日常事務或人際關系。”未成年人正處於求知和學習的人生階段,其行為和行為習得的主要方式是模仿,模仿不健康的行為。久而久之,惡習變得惡毒,最終得到違法犯罪的惡果。模仿暴力,性格逐漸變得極具攻擊性、沖動性、殘忍性和攻擊性,以暴力作為解決問題的終極方式,導致暴力犯罪;模仿色情內容,滿足心理和生理需求,引發性犯罪;模仿犯罪動機和手段,學習反偵察反審訊戰術,促進成年人犯罪。沈迷網絡是誘發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相關統計顯示,有上網經歷的未成年犯人數占未成年犯人數的2/3。由於網絡中的虛擬事物不受法律和道德的規範,未成年人的心理隨機性在網絡遊戲和網絡聊天過程中被無限放大,上網成為許多處於心理鎖定期的未成年人緩解內心緊張、釋放內心壓抑的理想選擇。壹些未成年人長期沈迷網絡,沒有經濟來源。為了支付高昂的上網成本,他們不惜觸犯法律,實施搶劫、盜竊等財產犯罪。

4.同伴群體間不良溝通的影響。

馬克思說:“壹個人的發展取決於所有其他直接或間接與他交往的人的發展。”同伴交往在未成年人的社會化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少數未成年人之所以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並惡性發展,與未成年同齡人的不良交往密切相關。不良的交往往往是未成年人走上團夥犯罪道路的起點。壹些被家庭和學校排斥或拋棄的不健康青少年,受到不健康亞文化的吸引和激勵,通過不健康的娛樂、流浪、談心等方式聚集在壹起,形成不健康亞文化群體。他們相互觀察和模仿,強化了原本錯誤的社會意識、不良的性格和行為習慣,然後經過犯罪學習和非法嘗試,加速衰落,成為犯罪團夥。青少年犯罪團夥以其特有的隱蔽性、暴力性等行為對抗社會,對社會危害極大。

三。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的對策

(壹)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首先,要通過立法解決或幹預生而不養、養而不教、教而不當的社會問題。對父母提出要求,甚至用法律懲罰來強化父母對孩子的責任;啟動社會機制,為有嚴重缺陷的家庭提供社會幹預和援助;通過常規教育、特殊教育等方式,為未成年人提供健全的社會管理教育過程。

其次,要切實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註重培養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品質、守法意識和文明行為習慣,使他們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 上一篇:淺談合夥企業的會計問題
  • 下一篇:請問賀州去貴港市平南縣物流公司了嗎?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