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應義塾雖然是私立學校,不具備吃“皇糧”的條件,完全靠自己籌集資金,但還是有很強的經濟實力。1991~1992的年度預算為839.9億日元(6.46億美元),其中37.7%來自醫院對外服務,37.40%來自學生學費,13.4%來自學校生產和其他費用,16544來自捐款和補貼。同年支出855.37億日元(6.58億美元),其中醫院支出(藥品、食品、醫療費用)占17.7%,教育科研支出15.9%,教職工工資薪金48.8%,其他支出17.60%,收支基本平衡。慶應的大部分學科都是老學科,辦學水平很高,各個學科都可以招研究生,尤其是醫學系、經濟系、法學系。慶應大學校園
師生如父子。福澤諭吉的獨立自尊和民主思想給慶應義塾大學帶來的另壹個傳統是:自由開放的學風,對外來事物極強的容忍度,師生和校友之間有著牢固的親善互助關系。
以研究生為例,導師和學生的關系壹旦建立,就會像父子壹樣。導師會對學生的壹生負責到底,老師什麽都會做,無論大事小事。慶應義塾的校友被稱為“學弟”,教職員工之間從不互稱“先生”,而稱“君”。先生的頭銜是為福澤諭吉壹個人保留的。壹方面表達了全體師生對福澤的崇敬和熱愛,另壹方面也體現了師生之間的融洽關系。
自由研究的學風也充分體現在教學中,如小班教學,倡導師生相互交流,根據學生的興趣水平分組教學,使用不同的教材,由老師輔導。這種做法在大學生活頭兩年的通識教育和語言教學中尤為突出。
蓬勃發展的學生活動
慶應義塾大學以其學術自由和活躍的校園學生活動而聞名。最重要的學生活動包括每年秋季的三田節和與私立學校早稻田大學的半年壹度的棒球比賽。學生也愛參加自治區和學校組織的文體俱樂部。
慶應義塾大學的每個校區都有媒體網絡來維持研究、教育和臨床課程,通過創建基金會來提供計算機通信環境,並通過提供信息資源和信息處理技術來使用這壹網絡。校醫院附近有配備先進醫療設備的附屬醫院。
以不變應萬變的策略
目前,隨著慶應義塾大學畢業生聲望的不斷提高,慶應義塾在日本民眾心中的名牌大學地位更加鞏固。慶應義塾大學在這種形勢下如何面對新的挑戰?
時任校長石川忠雄提出了“以不變應萬變”的戰略口號,即面對世界科技的飛速發展,慶應人要以自己壹貫的傳統、獨特的學風和務實的精神迎接時代的挑戰。1,求東方創新,導入西方文化教育。這是福澤諭吉的辦學指南。福澤諭吉極力主張日本脫亞入歐,積極倡導歐洲資產階級啟蒙思想。他認為日本文明要先進,就要以歐洲文明為目標,確定為壹切討論的標準,用這個標準來衡量事物的得失。為實現這壹目標,他形成了壹套完整的教育理論,用以指導日本人民進行綜合教育,普及知識,通過教育增強國力,使日本擺脫小國寡民的衰落地位。他的理論涵蓋了普及教育、女子教育、智育、德育、家庭教育等領域。在這壹理念的指導下,他完成了日本的教育實驗,為日本現代教育模式的形成做出了貢獻。慶應義塾大學就是在這樣完整的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逐漸發展成為日本的。
2、實踐學習,倡導獨立的教育目標。實學和獨立是福澤諭吉教育實驗所倡導的兩個主要的具體目標,倡導貼近世界的實學作為教育課程的主流,他希望學生將來成為能做各種卑微事情的人。傅先生更崇尚獨立的理念,把無形的獨立作為自己壹生的精神追求。他主張個人獨立和自尊,主要口號是獨立和壹國獨立。社會的真正好處,他的思想後來被歸結為獨立的自尊。他認為,剛剛從封建壓迫下解放出來的日本人民,要走向自由,就必須學會保持獨立,通過決心學習,用實用知識充實自己,才能解放自己,富國強民。福澤的思想對慶應義塾大學學生未來的就業取向和創業精神留下了深刻的影響,慶應義塾大學的所有學生都具有獨立創業的精神。他們畢業後主要在經濟和商業領域創業,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為他們日後的成功奠定了豐富的經驗基礎,被譽為日本清大企業家的搖籃。
13.慶應義塾大學培養學生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創造和積累新的知識財富,挖掘新的創業潛力,培養對社會有重要作用、對世界有貢獻的人才。到目前為止,已經培養了22萬多名畢業生,包括現任首相小泉和前首相橋本龍太郎,以及藤山愛壹郎、山野阪、櫻田良雄等名人。小泉內閣有5個慶應校友,但慶應幫助過企業。
也就是說,面對世界科技的飛速發展,慶應人要以自己壹貫的傳統和獨特的學風、務實的精神迎接時代的挑戰。慶應人說得好:今天的時代是我們自己的,我們要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自己的世界。當然,慶應近年來也有所改變,比如在學科設置上突破了原有的傳統束縛,在湘南藤澤校區設立了綜合政策部和環境信息部。其宗旨是從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等學科的綜合視角來認識、分析、研究和制定對當前世界事務的政策。比如慶應義塾為了擴大影響力,近年來也開始步入政壇。與1989和1980相比,國會議員的校際背景增加了8%,早稻田有所減少。
慶應義塾大學設有八個本科教育系:文學系、法律系、經濟系、商科、醫學部、理工學部、綜合政策學部和環境信息學部。研究生院有文學、經濟學、法學、社會學、商學、醫學、理工科、管理學等八個研究學科。還有日本大學裏最大的函授部。
慶應* * *有四個圖書館,分別位於塔米、日吉、尚雅和新農亭,總藏書200萬冊。建於1907的老圖書館,八角塔式結構,已成為日本的重要文物。新建的塔米圖書館擁有12個書庫,采用現代化服務。藏書1150000冊,有豐富的古代、近代和東西方書刊。在日本大學圖書館中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書大學* * *享”的口號下,整個圖書館全面開放服務,極大地方便了師生員工的閱讀。
清營的會徽是壹面兩個筆尖交叉的盾牌,寓意“筆勝於劍”。這個設計是用拉丁文刻在塔米圖書館舊圖書館的彩色玻璃門上的。校旗顏色為藍紅藍,左上角有校徽圖案。總部田蜜東門叫“理想之門”,取自壹首校園歌曲。這四個字成了青英的校訓。
以下四座雕像豎立在校園等地,紀念為校慶做出巨大貢獻的先行者:新劇創始人塔米的小山內薰;平沼龍野,理二校區全能功勛運動員,被譽為“體育之父”;藤原銀次郎在尚雅的校園——藤原工業大學的創始人,工程部的前身;古耜北裏柴三郎——被譽為“應清醫學之父”。此外,在理治校園內還設立了小泉純壹郎紀念碑。
不需要“吃皇糧”的大學
慶應義塾大學的創始人福澤諭吉是日本近代重要的思想家。他從西方列強的炮艦後面看到了經濟和科技的強大後盾,於是決定開辦學校“教育救國”。
這所學校的歷史上曾有記載:“權力紛爭不能侵犯,任何對事務的幹涉都不能限制福澤對學問的追求。即使在今天,這樣特殊的學風在慶應義塾大學依然完好無損。”在這種優良校風的影響下,慶應的大部分畢業生都不願意從政,而是願意從基層做起,用自己的學術基礎、聰明和務實開創局面。
因此,在日本的企業、貿易、金融等產業領域,慶應義塾學生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形成壹批強大的“清英幫”。
慶應義塾的畢業生擔任公職的人數還不到東京大學和早稻田大學的壹半,但湧現了壹批著名的政治家和政要,如小崎、犬養毅、藤山愛壹郎、山野阪、田川誠壹、櫻內義雄和橋本龍太郎。
慶應義塾雖然是私塾,不具備吃“皇糧”的條件,但經濟實力還是很強的。從日本企業、貿易、金融等產業領域來看,都不是小事,慶應義塾的學生占據重要位置。形成壹批強大的“清英幫”。根據1990的統計,日本的2000家大企業中,除了東京大學的畢業生,還有很多社長,達到181。人們說“理財在慶應”,這是很有道理的。慶應義塾畢業生在日本找工作比其他大學有壹定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