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石家莊市大氣汙染原因分析政府行為對策
壹.概述
21世紀的鐘聲已經敲響。回顧20世紀,中國經濟取得了巨大進步,生產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然而,傳統模式下生產力的提高,帶動了經濟增長,給企業帶來了利潤,但同時也讓我們的地球家園千瘡百孔,不堪重負。
65438-0987,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布長篇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即“既滿足當代人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需求能力的發展”。這個定義清楚地表達了兩個基本觀點:
人類要發展,尤其是貧困地區;
發展應該是有限度的,不應該危及子孫後代的發展。
石家莊是中國北方的壹座現代化新興工業城市,是河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中心。總面積15848平方公裏,總人口845萬。交通發達,京廣、石太、石德鐵路與京深、石港、石太高速公路交匯。近年來,石家莊工業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然而,快速的經濟增長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是他成為了中國著名的環境汙染城市。其中,空氣汙染最為突出:尤其是風力達到壹定程度後,灰塵漫天飛舞肆虐,部分地區垃圾泛濫。
二,石家莊市空氣汙染現狀及原因分析
1.1石家莊空氣汙染狀況。
近年來,隨著城市工業的發展,空氣汙染日益嚴重,空氣質量進壹步惡化。河北省環境監測站4月11日的本周空氣質量檢測顯示,石家莊首要汙染物為可吸入顆粒物(PM10)。因為它們直徑小,混有細菌,可以被人體吸入,引發疾病。同時,由於它們很輕,不適合定居,所以總是漂浮在空中,陽光照射在這些微小的塵埃上,被吸收或散射,導致天空看起來灰蒙蒙的,能見度明顯下降。粉塵汙染也很嚴重,尤其是雨後,更直觀。車的擋風玻璃上全是泥,連眼鏡上都是泥。由於少數地區垃圾處理不善,成堆的垃圾爛在地上,隨風壹錘,壹股惡臭撲鼻而來,令人作嘔。工廠排放的廢水廢氣也不同程度地影響空氣汙染,給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嚴重不便。
石家莊空氣汙染成因分析1.2
1.2.1地形和氣候因素是影響石家莊空氣質量的基本原因。
石家莊位於河北省中南部,西臨太行山,東、南、北三面是廣闊的華北平原。同時,石家莊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特點是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幹燥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晴朗涼爽。這些特殊的地理和氣候因素使得石家莊的空氣汙染面臨嚴峻的挑戰。由於東南風,石家莊上空的可吸入顆粒物等汙染物隨風向西移動,被太行山阻擋後,又向東轉向,回到原地。同樣,刮西北風時,由於太行山的巨大阻隔,西北風被攔截在山西,有些汙染物吹不走,只能停留在石家莊上空。
1.2.2城市建設是影響石家莊空氣質量的重要原因。
石家莊燃氣現狀空氣汙染源調查表
根據對主要大氣汙染的分類統計分析,其主要來源可概括為三個方面:(1)燃料燃燒(2)工業生產過程(3)交通運輸等。據統計,上述三個方面造成的空氣汙染分別占70%、20%和10%。在直接燃料燃燒中,燃燒排放的大氣汙染物量約占燃料燃燒排放總量的96%,其中燃煤排放的煙塵、SO2、NOX和CO分別占燃料燃燒排放總量的99%、93%、865、438+0%和97%。各種工業生產過程產生的大氣汙染排放雖然只占大氣汙染排放總量的1/5左右,但排放點相對集中。濃度高,所以工礦區或局部地區的空氣汙染比較嚴重。機動車輛等移動源可能在繁華街道,如裕華路、中山路等造成嚴重的CO、NOX、HC汙染。
(1)燃料燃燒。在石家莊,天然氣還沒有在居民生活中普及,煤仍然是人們的首選燃料。在燃煤市場,高硫煤仍占主導地位。由於經濟條件的限制,人們不可能放棄廉價的高硫煤而購買環保的低硫煤。這導致大量SO2排放。同時,由於石家莊地處華北,冬季寒冷,需要供暖。壹些單位為了省錢,實行自給自足的供暖系統,增加了燃煤量,給大氣造成了沈重的負擔。
(2)工業生產過程。近年來,石家莊紡織工業發展迅速,是中國棉紡織工業基地之壹。化學工業也是壹個重要的發展部門。有規模較大的華北制藥廠和石家莊化肥廠,煤炭工業也占有重要地位。這些工礦企業即使是石家莊重點發展部門,也是汙染最嚴重的企業。而且這些工礦企業大多集中在市區,如具有相當規模的華北制藥廠、石家莊化肥廠等。此外,還有壹些粉末冶金廠、印染廠也是石家莊空氣汙染的主力軍。
(3)交通運輸。近年來,石家莊經濟發展迅速,交通運輸也發展迅速。尤其是近年來,私家車的數量急劇增加。然而,交通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汽車尾氣中含有大量的CO,對人體危害很大,尤其是壹些柴油車和冒黑煙的車。混合了大量可吸入顆粒物的尾氣是導致疾病的重要因素。據中科院王瑋博士介紹,壹輛柴油車排放的尾氣中可吸入顆粒物幾乎是100輛汽油車的總和,是壹個比較嚴重的汙染源。但石家莊允許柴油車進城,導致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急劇上升。
(4)市政建設。石家莊的道路坡度普遍存在壹個問題,就是道路兩側的人行車道明顯高於路面,與路面垂直,呈“凹”字形。結果路上的灰塵吹不走,越積越多,這也是陳天騏發揚光大的直接原因。據統計,城市粉塵中可吸入顆粒物約占總量的40%,但人們容忍著裸露地面、建築工地、拆遷工地、砂石場等造成的揚塵,從未采取有效措施從根本上加以控制。此外,工業廢水中的化學成分也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氣體。
(5)產業布局。石家莊的壹些工礦企業大多集中在城市的東北部,也有壹些分布在城市的不同區域。這些工礦企業的分散,就是整個城市的空氣汙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6)綠化。石家莊作為新興的工業城市,綠化還沒有跟上工業發展的步伐。只是政府,壹些企事業單位,政府組織內部綠化已經基本達標,但整個城市的綠化還遠遠達不到要求。只是這兩年在南二環種了幾棵樹,其他地方還是光禿禿的。
1.2.3市場失靈。所謂市場失靈,是指市場的不完全性(例如壟斷勢力的存在、生產要素流動性的缺乏、巨大外部性的存在、知識和信息的缺乏)削弱了市場經濟的作用的現象。即市場經濟無法實現其理論效益。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外部性是市場失靈的重要因素。外部性是指個人或經濟單位承擔的收入和成本是其他個人和經濟單位行為的直接結果,而沒有任何補償的情況。比如壹家化肥廠汙染了大氣,但老百姓卻被迫承擔空氣汙染帶來的損害。可見,市場失靈也導致了空氣汙染。
1.2.4政府政策失靈。政府不是萬能的,政府決策的失敗也會產生環境問題。例如,河北省政府打算將石家莊建設成中國著名“藥都”,而藥廠是汙染極其嚴重的企業,因此這壹政策導向勢必會對石家莊的空氣汙染產生負面影響。
1.2.5全民對環境認識不夠。
目前,人們對環境保護存在許多誤解。比如,人們對環境問題的潛在性、長期性、緊迫性和艱巨性認識不足,對政府的環保政策不了解。因為他們缺乏理解和思想上的重視,行為不夠主動,不夠配合。比如石獅東南部的尖嶺村,道路崎嶇,塵土飛揚,村民自身素質不高,垃圾隨處可見。尤其是集市之後,更是亂作壹團,讓村民和路人苦不堪言。
三、政府行為對策
在生態破壞和環境汙染日益嚴重的今天,“經濟發展靠市場,環境保護靠政府”的說法已經被廣泛接受。環境資源配置失靈要求政府加強對環境保護的行政監管,采取有效的行政、經濟、法律和教育措施,發揮其在解決環境問題中的重要作用。中國加入WTO後,我們的環境管理方式將受到沖擊。因此,我們必須更新觀念,提高認識,適應新的形勢和環境。
1,完善政府機構職能,使宏觀和微觀有機結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需要在幾乎所有政策領域進行變革,改變過去制定和實施經濟、社會和環境政策的封閉和分割方式,將環境保護與其他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結合起來。這不僅有利於環境本身,而且可以提高其他政策的效率,這就要求石家莊市政府建立壹個環境管理體系,其績效分布如上圖所示:
根據這壹制度,政府應完善機構設置。實行環境質量行政領導責任制,明確各部門的責任,界定政府及職能部門、企事業單位違反環境法律法規的具體行為。對違反環保法規或執行不力的部門和機關給予相應處罰,使領導的“本職工作”與所負責的區域環保掛鉤。另外,要把實權下放給權責明確的環保部門,才能有效執行。
2、做好監督調查工作,統壹布局,分類管理。治理環境汙染,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實現全面規劃、合理布局。
2.1政府環保部門要切實做好環境監測和調查工作。近日,河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是針對日益嚴重的室內環境汙染而設立的監督檢疫站。未來應進壹步完善類似機構,加強對大氣汙染源的監控;實施城市空氣質量周報或日報,使社會有關各方能夠及時了解可能出現的空氣汙染。以便壹些汙染物排放量大的單位和對空氣汙染物敏感的人群提前做好準備。采取必要的對策,為環境管理決策提供及時、準確、全面的環境質量信息。同時,政府可以投資建設以監測、信息、檢測為核心的環境指揮中心,配備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車,加強環境監管標準化建設。
2.2依據現有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定和完善地方性法規,加強環境執法監督。為了深入開展環境保護工作,必須建立壹個與可持續發展和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有利於環境保護的環境法律體系。政府可以制定壹系列相應的政策法規來完善這個體系(註意要有全面的法律法規,各個方面都要有明確的規定,並且要隨著科技的發展不斷修訂。)在此基礎上開展環境執法監管,以國家環境政策、法律、法規和標準為依據,圍繞國家環境保護工作重點,結合石家莊環境保護工作重點,運用國家法律賦予的權利和石家莊市政府賦予的行政職權,以石家莊市環保局為主體,在相關部門的配合下,對壹切與環境保護有關的經濟活動進行有效監管。
3.根據石家莊市大氣汙染的主要原因,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加強管理。
3.1政府應該用經濟手段治理工礦企業。企業是各種汙染物的主要產生者和排放者,這就要求企業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減少汙染量,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壹。使企業轉變觀念,摒棄環保部對經濟的偏見,樹立重視環境更有利於經濟的觀念。宣傳貫徹“誰汙染誰付費,用此賠償,開發商保護,破壞者回收”的原則。對破壞環境,隨意排放汙染物或者超過國家規定標準排放汙染物的單位,根據汙染的種類、數量和程度處以罰款或者征收排汙費;排放汙染物損害人民健康或者造成財產損失的單位,責令賠償受害人;對廢物生產的產品給予稅收減免或其他經濟利益;實施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稅費制度。
3.2建立嚴格的標準,控制粉塵和廢氣汙染。關閉不合格砂石料場。對於施工現場的拆除場地,要求工程承包方在場地周圍升起防護網,並用瀝青覆蓋其周圍的臨時交通道路;壹些不返土要隨時運出城。要求貨車有蓋,防止建築材料散落在街上。公司應采用現代電子過濾塔和其他先進設備來凈化含有油灰和有害二氧化硫的廢氣。化工廠要用管道把生產過剩產生的廢氣和其他惡臭氣體輸送到煤站燃燒,然後變成無害的碳酸氣體和蒸汽,再通過高高的煙囪排放到空氣中。制藥廠應該建立有害氣體的回收裝置,這些氣體可以用來制造石膏。制定並實施新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標準以及工廠和服務業燃料質量評估標準。此外,政府應加快非煤區建設,整合石家莊中心區(和平路、體育街、淮南路、倉安路;維明街道及地區)基本建成無煤區,並逐步將整個市區建成無煤區。同時,政府應該命令壹些具備集中供熱條件的單位必須提供集中供熱。
3.3運用行政手段減少機動車汙染。政府應執行嚴格的地方法規,禁止銷售不符合國家尾氣排放標準的汽車,淘汰尾氣排放超標的汽車;安裝電噴和三元催化裝置;加快機動車燃料的轉化,
使用自然、電力等清潔能源;同時可以設置電車等無汙染交通工具。對於壹些新的公交車,需要購買以天然氣為燃料的清潔車型,建設天然氣加氣站。禁止非市區品牌的拖拉機、機動三輪車、摩托車進入市區。
3.4政府應嚴格規劃和解決石家莊的道路坡度問題。壹方面,在新建道路工程中,盡量避免道路坡度的問題。同時,對於壹些已經形成道路坡度問題的主幹道,政府可以責令有關部門用花壇代替圍欄,在道路兩側種植樹木,達到防塵防沙和凈化空氣的雙重效果。另壹方面,可以增加灑水車的數量,壹天可以用灑水車把壹些處理過的汙水灑在路面上幾次。
3.5調整產業布局,實現園區產業布局。政府應加大努力,逐步改變不合理的工業布局,在城市地區實施“以優促三”的工業政策,將工業重點轉移到開發區,發展工業園區,嚴格執行工業發展導向政策和“三同時”規定。在壹些敏感地區限制設立汙染性工業項目,對壹些汙染嚴重的企業實施搬遷、停產、轉產或限期整改等政策。擴大石獅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規模。
4.警惕城市交通和公共設施的合理規劃和管理。
4.1政府要加大投入。
4.1.1加大公共設施投入。政府可以加大對壹些公共設施的資金投入,比如在壹些公園、廣場建設噴泉、消防水池等。在適當位置開辟無車區和商業步行街,減少車流量。
4.1.2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控制城市垃圾。政府可以投資在壹個居民區設立幾個垃圾投放點,每天定時投放垃圾。同時,政府可以投資發展垃圾產業。當然,垃圾的出路也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而不是走先汙染後治理的道路。政府可以讓企業考慮在生產中創造減少垃圾的條件,比如減少包裝或者將壹次性包裝改為可重復使用的包裝。對於壹些不能自然分解的垃圾,可以焚燒,但焚燒廠的粉塵和廢氣排放必須嚴格限制,而且煙囪造價昂貴,要安裝廢氣過濾裝置,盡量減少有毒物質排入大氣。
4.2加強城市綠化,建立立體城市綠化體系。石家莊大規模植樹種草,在做好垂直綠化的基礎上,實施立體綠化。隨著工業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室內綠化變得非常重要,因為許多新房子和辦公樓都有大量的汙染物,其中壹些會釋放有害氣體或灰塵顆粒汙染空氣,包括多種燃料,木材,建築材料,辦公設備,家具,地毯和化學清潔劑。此外,植物、寵物或房間空調系統也會攜帶細菌,破壞室內空氣質量。立體綠化就是在房間、地面、屋頂、墻面形成立體的綠化網,防止細菌、黴菌的滋生。此外,化學品應該受到限制,如油漆燃料和殺蟲劑。
5.廣泛運用宣傳、教育等手段,提高公民素質和環境意識。環境保護關系到全民族的生存和發展,環境保護的本質是保護生產力。各地區、各部門要進壹步提高對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進壹步加強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廣泛普及和宣傳環境科學知識和法律知識,切實增強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和法制觀念,提高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1)各地各部門要把環境保護法律知識作為幹部職工培訓的重要內容,提高各級領導幹部和群眾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自覺性。各級政府要把環境績效作為考核政府官員政績的主要指標,讓各級政府把環境保護提上議事日程。(2)學校應積極開展環境教育。(3)建立公共人才和機制,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鼓勵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工作,檢舉和揭發各種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行為。(四)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應當及時報道和表彰環境保護工作中的先進典型,公開揭露和批評汙染和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對嚴重汙染和破壞生態環境的單位中的個人進行曝光,發揮新聞輿論的監督作用。(5)各級政府可在居民區設立宣傳欄,宣傳環保法律法規,充分調動群眾的自覺性。
6.大力發展環保技術,促進環保產業發展。
6.1積極發展科技促進環保企業。中國已經加入世貿組織,國內所有企業都要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和考驗。僅靠人力資源和勞動力的低價打開國際市場的方式是短視的,以犧牲人民低收入為代價的競爭有著錯誤的出發點,其可持續性更令人懷疑。強化企業科技內涵是根本出路。面對環保領域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的現狀,大力發展科技型環保企業勢在必行。政府應加強對環保企業科技發展的支持和政策引導。(1)財稅政策向企業科技開發行為傾斜。企業的投資和技術開發通過相應的監管和監督機制得到確認的,可以減免該項投資的稅收;如果經過相應的論證,企業投資和某項技術研究能夠推動整個地區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那麽就可以從政府獲得優惠貸款甚至貼息貸款。(2)在環境領域,為環保企業設立技術研發項目,並有配套資金。(3)選擇有規模、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技術研究基礎的環保企業作為重點支持對象,有的放矢,充分發揮其最佳作用。
6.2鼓勵和支持環境保護和汙染控制方面的科學技術研究和發明,努力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成果。
6.3加強與其他地區和國家的聯系與合作。引進外資,彌補資金不足;積極開展與其他地區和國家的技術交流與合作,研究和應用新形式的環保理念和技術;邀請國內外知名環境專家參與我市環境整治、開發和治理工作計劃的制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