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求壹些關於犯罪心理學的案例(帶分析案例)_

求壹些關於犯罪心理學的案例(帶分析案例)_

1.案件發生在2002年6月中旬。16歲少年、15歲少年黃、17歲少年任在網吧對被害人李實施敲詐勒索、搶劫,並將其殘忍殺害。?案件的發生引起了公安部門的重視。監控視頻顯示,李某當天正在網吧上網,並在辦公桌上放了壹瓶價值4元的飲料。

然後陳某進了網吧,逛了壹圈又出去了。過了壹會兒,我帶著黃等人回來了,直奔李的位置。隨後與李某發生爭吵,爭吵中,迅速掏出匕首刺向李某腹部,其他人對李某拳打腳踢。捅了幾十刀後,出了網吧又拿著砍刀回來,對李的迫害更加殘忍。

最後,李已經暈倒在地,等人才停下腳步,立即搶走李口袋裏的錢,然後揚長而去。事後,李被送往醫院搶救,因失血過多死亡。經警方調查,案發兩天後,陳某等人在另壹家網吧全部落網。

據陳某說,他們都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因為沈迷網絡遊戲,錢用光了,所以聯合起來出去“賺點錢”。案發當天,在李的辦公桌上看到壹瓶飲料,這讓選擇了目標。

分析:陳某等人犯罪是因為他們的願望和需要得不到滿足,他們缺乏家庭的溫暖和愛,同時他們對社會有壹些仇恨。陳某認為只要他能接觸到網絡和金錢,壹切就好辦了,而且他的文化水平不高,從來不會考慮事情的後果和嚴重性。由於缺乏必要的教育,經常與有不良行為習慣的人接觸,他們不在乎社會規範和法律的約束,放縱自己。

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他們進行了壹些與社會規範不符的行為,從而觸犯了法律。同時,他們長期沈迷於網絡上的打打殺殺遊戲,這讓他們把現實和網絡混為壹談,也讓他們的作案手法變得極其殘忍,所以他們並不認同。

2.馬加爵,雲南大學生物化學學院生物技術專業;因打牌時與同學發生爭執,於2004年2月13日和2月14日晚將4名同學殘忍殺害,後從昆明火車站逃離。2004年3月,15,被公安部列為通緝犯;3月15日晚上7點半左右,馬加爵?在海南省三亞市河西區被抓獲。

在整個犯罪過程中,馬加爵的兇手意誌堅定,手段殘忍;殺人後藏匿被害人屍體,畏罪潛逃,犯罪行為社會危害性極大,情節特別惡劣,後果嚴重。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馬加爵死刑。

分析:馬加爵的犯罪心理確實屬於仇恨引發的犯罪行為。這種類型不同於壹般侵犯財產的罪犯和性犯罪者,不是為了享樂而犯罪;而是去表達,去發泄壹些情緒,去犯罪。真正決定馬加爵犯罪的心理問題是他強烈而壓抑的情感特征、扭曲的人生觀和“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格缺陷。

同時,他的犯罪心理、犯罪方式和手段與他的智力水平密切相關。

3.2010 10 10月20日23時許,被告人姚佳欣駕車將女友從Xi長安接回Xi安。姚佳欣駕車行駛至西北大學長安校區外西北角學府大道時,與前方同方向騎著電動車的張渺撞了個滿懷。後來,姚佳欣下車查看,發現張妙倒在地上呻吟。怕張渺以後找麻煩,就產生了殺人的邪念。

然後他轉身從車裏拿出壹把尖刀。他上前向被害人張妙蓮連刺數刀,致張妙當場死亡。

分析:本案屬於情感犯罪中的激情犯罪。犯罪心理特征?激情殺人是指妳並不打算殺人,而是在被害人的刺激和戲弄下,失去理智,失控殺人。本案中,姚佳欣壹時激情連刺被害人8刀,使壹起交通事故變成了壹起刑事故意殺人案。

4.李,男,29歲,未婚,廣西人,初中文化程度。曾在廣州市珠海區壹家湖北風味餐廳做保安。他工作馬虎,而且懶惰。李對同酒店的服務員印象很好。他通常關心她,並私下告訴壹些同事他對蕭也的愛。不過,似乎不太喜歡李。

2004年5月28日淩晨,與在珠江岸邊散步時,以李患有肝炎為由拒絕與接吻。李甚至稱自己的病“沒關系”,想強行要求親吻。蕭也很生氣。為了避免接吻,他幹脆翻越了河邊護欄,大聲回罵。李當時也很緊張,但他忽略了與珠江的距離。

我沒想到蕭也當時的恐懼。她示意她過來,走近她。蕭也踩空了,掉進河裏淹死了。

分析:本案是壹起過失犯罪案件。李某已預見到其步步為營的行為可能導致小葉墜河的危害結果,但認為自己可以避免,從而發生悲劇,已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鑒於犯罪情節輕微,李被從輕判決。過失犯罪是壹種常見的犯罪,其犯罪心理不同於故意犯罪。

5.邱興華,男,已婚,農民,40多歲,漢陰“7.16”特大殺人案犯罪嫌疑人。

分析: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從的童年開始,邱就失去了父親,母親也患上了間歇性精神病。童年是壹個人成長和生活過程中最關鍵的社會化基礎階段。不能說邱興華今天的罪行與他童年的經歷有密切關系,但這樣的家庭背景絕對是他不健康心理的始作俑者。

失去了父愛,感受不到母愛的溫暖,從小生活在提心吊膽的日子裏,必然會在幼小的心靈中形成低信任、自卑、向外(或向內)攻擊的人格特征,這在平時的生活中未必會表現出來。比如他的哥哥邱興福說,‘大多數情況下,尤其是在外人面前,邱興華很少發脾氣,但是當他被欺負的時候,雖然心裏很煩,但壹般不會表現出來’。

但是,扭曲變態的心理會逐漸形成,潛伏在人們心中。壹旦出現足夠量的刺激,這樣的“潛意識”就會從堅冰中冒出來,成熟的犯罪心理就會形成,不良的心理體驗就會隨著產生壹起出來。如果情況允許,就會付諸行動。

  • 上一篇:淺談加強電力基建企業物資采購的監督管理
  • 下一篇:如何構建我國電子政務的法律體系?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