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征途漫漫,唯有奮鬥;夢想成真,唯有努力。
——人民日報
2、
真理的力量來源於實踐,更多地作用於實踐。求神拜佛不可取,仙山蓬萊更難尋。掌握客觀規律,相信科學和邏輯,在奮鬥中打開生活的世界,才是每個人真正值得珍惜的“命理”。
——人民日報
3、
英雄的錚錚誓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寶貴精神財富,不容碰瓷;新時代,英雄豪傑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怎能褻瀆!惡意搶占“清愛”搶英烈的頭,不僅觸犯了道德底線,也觸犯了相關法律。
——人民日報
4、
吸引人才就像“及時雨”,關鍵時候能降陣雨,解渴;育才像壹口“自流井”,汩汩流淌,滋潤著袁野。
——人民日報
5、
仰望天空,時間更深;彎腰努力,前途無限。
——人民日報
6、
閑暇是有意義的,因為它很忙。如果釣魚成為常態,放松就失去了意義;如果劃水占據了生活,快樂就會失去方向。
——人民日報
7、
我們經常說命運,但我認為,命是我們自己的,運氣卻關系到整個國家。歷史的洪流卷起,哪怕小如沙粒,也能沖入大海,成為史詩。
——人民日報
8、
天是世界的天,地是中國的地。只有關註人類最高級的方面,真誠面對中國人的生存現實,才能為人類提供中國經驗,我們的文藝才能為世界貢獻特殊的聲音和色彩。
——人民日報
9、
由心起,得人和,順應天道,成勤。
——人民日報
10、
只有商業意義上的少量流量,投射到現實生活中卻有冷暖之別。流量代表註意力的集中,適度的徑流可以帶來淡水,超載的徑流可能導致潰壩的風險。
——人民日報
11、
騎假馬練不出真演技。流是稍縱即逝的,不變的可以永恒。
——人民日報
12、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馬蒂亞·森對貧困有壹個經典的判斷:貧困不僅是供給的缺乏,更是權利的缺乏。
——人民日報
13、
能否把握好成長節奏感,是個人對抗“焦慮行情”的重要環節。面對“別人眼中的成功”VS“自己的未來”的選擇題,當然是“妳的節奏,妳做主”,不要陷入別人的語境中。
——人民日報
14、
美麗中國的願景不是模糊的,它存在於從“砍樹”到“看樹人”的發展轉型中,存在於從置身事外到積極參與的實際行動中。
——人民日報
15、
沒有孩子和財產,張貴梅壹生致力於教書育人。現在她身患各種疾病,卻依然不肯為自己留時間。
——人民日報
16、
如果路徑是正確的,妳不害怕距離。
——人民日報
17、
涓涓細流不是堵塞的,是為了江河;源源不斷是為了奮鬥;沒完沒了,是為了中國。
——人民日報
18、
只有經過時間的沈澱,才能看清歷史坐標;站在山頂上,妳可以欣賞河水的奔騰。
——人民日報
19、
近年來,節能、節水、垃圾分類、綠色出行成為新趨勢。出門隨身帶個保溫杯,出去吃飯把剩下的菜打包;買電器要特別註意能效標識,買車要優先考慮新能源汽車;先找“二手”家具和書籍,少買皮具,背個布袋子也時髦...
——人民日報
20、
畫好家校教育的“經緯線”,讓家校關系回歸正軌,從而激發出“1+1大於2”的效果。
——人民日報
21、
感動來源於真實,真實不是坐在馬路上、閉門造車就能達到的,也不是天馬行空的幻想就能再現的。
——人民日報
22、
爬山需要多長時間?對於四川省涼山彜族自治州昭覺縣阿圖利爾村壹輩子生活在懸崖上的村民來說,幾百年來,他們壹直盼望著能穿越家門口那座垂直落差800多米的大山。對於深深渴望擺脫貧困、豐衣足食的中華民族來說,幾千年來壹直在為攀登絕對貧困之山而奮鬥。
——人民日報
23、
法律不能屈服於無法無天,不能“多給能鬧的孩子奶”,不能讓守法的人吃虧。這是人民的樸素情感,更符合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良好習俗。
——人民日報
24、
通過我的“妙語連珠”,註入我“頭腦風暴”的是改革發展的“民意筆記”,是攻堅克難的“智慧樂章”。
——人民日報
25、
畢竟壹個圈子只能孤芳自賞,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圈子會產生壹種包含疏遠、相切、相交的位置關系,創造出多種可能性。這就是數學的魅力,也是世界的魅力。
——人民日報
26、
尊重英烈,對詆毀英烈的人堅決說“不”,不僅是尊重活著的、可敬的靈魂,也是尊重我們自己,照亮人性中最善良的光。壹個有前途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壹個有前途的民族不能沈湎於詆毀英雄。時代不可或缺的崇高,歷史不可破。讓英雄們的名字流芳百世,保護他們,應該是我們每個人的價值意識。
——人民日報
27、
“新龔宇”紮根太行山35年,用科技給荒山帶來綠色;“燃燈校長”致力於教育扶貧,點燃大山女孩的希望;譜寫了新時代青春之歌的黃文秀,放棄了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把人生定格在了扶貧路上...
——人民日報
28、
“人家是有愛心的,送出去才完美”。簡單的壹句話,道出了“全國扶貧模範”夏森的畢生追求。
——人民日報
29、
之所以“減法”難做,“簡化字”難寫,是因為簡化包含了思想和技巧的加法。“加減法”的發展其實就是“辯證法”,要把握對立與統壹、主次、當前與長遠的辯證關系
——人民日報
30、
風景長宜虛懷若谷。雖然考試成績可以反映學生某壹階段的學習成績,但是贏在分數的起跑線上並不意味著贏得人生的未來。人的成長不是短跑比賽,而是長跑。只有關註人生的成長目標,才能真正尊重教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規律,在萬籟俱寂中保持理性和冷靜。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