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高法院發布21勞動爭議審判銜接意見(附全文及解讀)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高法院發布21勞動爭議審判銜接意見(附全文及解讀)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與訴訟銜接有關問題的意見(壹)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2022]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局),高級人民法院,解放軍軍事法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解化解綜合機制的要求》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加強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與訴訟聯動機制建設的意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2017]70號),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 結合工作實踐,現就完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與訴訟銜接提出以下意見。

1.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對調解協議不服申請仲裁審查或者仲裁審查後決定不制作調解書的,當事人可以就協議中屬於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受理範圍的事項依法申請仲裁。當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下列情形除外:

(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十六條的規定,人民法院裁定終結監察程序後,勞動者根據調解協議直接提起訴訟的;

(二)當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十條規定的調解組織主持下,就勞動報酬爭議僅達成調解協議,用人單位不履行調解協議約定的支付義務,勞動者直接提起訴訟的;

(三)當事人在依法成立的調解組織的主持下,就支付拖欠的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金或者賠償金達成調解協議,雙方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壹條的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人民法院不予確認,勞動者根據調解協議直接提起訴訟。

二、依法設立的調解組織達成的調解協議生效後,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確認調解協議的效力。

三、用人單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九十條的規定,要求勞動者承擔賠償責任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依法受理。

4.申請人撤回仲裁申請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申請人再次申請仲裁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受理。

5.勞動者請求用人單位支付違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賠償金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用人單位應當支付合法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的,可以依法裁決或者判決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

勞動者基於同壹事實,在仲裁辯論或者人民法院壹審辯論終結前,將仲裁請求或者訴訟請求由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變更為支付賠償金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人民法院應當準許。

六、仲裁程序中當事人認可的證據,經審判人員在庭審中說明後,視為質證證據。

7.依法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提交仲裁時未提交的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要求其說明理由。

八、在仲裁或訴訟程序中,壹方當事人陳述了不利事實,或明確承認了不利事實,另壹方當事人無須舉證,但下列情況不適用關於承認的規定:

涉及可能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

(二)涉及身份關系的;

(三)當事人有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可能;

(四)涉及依職權追加當事人、中止仲裁或訴訟、終止仲裁或訴訟、撤訴等程序性事項。

當事人承認的事實與已經查明的事實不符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和人民法院不予確認。

九、當事人在訴訟中否認其在仲裁程序中承認的事實,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下列情形除外:

(a)經另壹方同意;

(2)供認是在脅迫或重大誤解的情況下作出的。

十、仲裁裁決涉及下列事項,單筆裁決金額不超過當地十二個月最低月工資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適用終局裁決:

(壹)勞動者在法定標準工作時間內提供正常勞動的工資;

(二)停工期間的工資或病假工資;

(3)用人單位未提前通知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壹個月的工資;

(四)工傷醫療費用;

(五)競業限制的經濟補償;

(六)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

(7)《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規定的第二種工資;

(八)非法約定試用期的賠償;

(九)違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賠償;

(十)其他勞動報酬、經濟補償或者賠償。

十壹、裁決事項涉及確認勞動關系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應當對同壹案件作出非終局裁決。

十二、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根據《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規則》第五十條第四款的規定,對不涉及確認勞動關系的案件分別作出終局裁決和非終局裁決。勞動者不服終局裁決向基層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用人單位向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撤銷終局裁決,或者勞動者或者用人單位不服非終局裁決向基層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審理申請撤銷終局裁決案件的中級人民法院,認為必須以非終局裁決案件的審判結果為依據,另壹案件尚未審結的,可以中止訴訟。

13.勞動者不服終局裁決向基層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中級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用人單位撤銷終局裁決的申請或者裁定駁回申請,用人單位主張終局裁決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十九條第壹款規定情形的,基層人民法院應當壹並審理。

十四、用人單位申請撤銷終局裁決,當事人就部分終局裁決達成調解協議的,中級人民法院可以就達成的事項出具調解協議書;審理未達成調解協議的事項,裁定駁回申請或者撤銷仲裁裁決。

十五、當事人就部分裁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該仲裁裁決不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訴訟決定的事項屬於人民法院受案範圍的,人民法院應當進行審理。當事人決定不起訴的事項屬於人民法院受案範圍的,人民法院應當在判決書正文中予以確認。

十六、人民法院根據案件事實對存在勞動關系和相關合同效力不壹致的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的裁決,人民法院應當以法律關系的性質或者民事行為的效力作為審理的重點,但法律關系的性質對判決理由和結果沒有影響,或者有關問題已經過當事人充分辯論。

當事人根據庭審情況變更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允許,並可以根據案件具體情況重新指定舉證期限。

不存在勞動關系,當事人也沒有改變訴訟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駁回訴訟請求。

17.對於符合簡易處理條件的案件,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根據《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第六十條保障了當事人陳述意見的權利,根據案件情況確定了舉證期限、開庭日期、審理程序、文書制作等事項,並作出了終局裁決。用人單位以違反法定程序為由申請撤銷終局裁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十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認為生效的仲裁結果確有錯誤,可以依法啟動仲裁監督程序,但當事人提起訴訟,人民法院已經受理的除外。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新的決定後,當事人依法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19.用人單位違反誠實信用原則,提供虛假學歷證明、個人簡歷等與訂立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信息,構成欺詐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主張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二十、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壹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自用工之日起滿壹年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前款情形,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為由,要求用人單位支付自用工之日起壹年後的第二次工資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二十壹、當事人在勞動合同或保密協議中約定競業限制和經濟補償。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後,因用人單位原因未支付經濟補償金滿三個月,勞動者請求解除競業限制協議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最高人民法院

2022年2月21

發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高法院本文僅供交流學習,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在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系。如果來源標記不正確或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告訴我們,我們將立即刪除它。

  • 上一篇:勞動法庫
  • 下一篇:秦始皇是誰?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