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如何加強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

如何加強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

應生觀察法律意識是社會法制的基礎,社會主義法制的建立和正常運行有賴於法律意識的完善。當代中學生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的強弱,直接關系到依法治國進程的快慢,甚至決定著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宏偉目標能否真正實現。目前,與中學生有關的違法犯罪案件明顯增多。除了社會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影響外,法律意識的缺乏、法制觀念的淡薄也是壹個重要原因。因此,加強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刻不容緩,必須從根本上加強和提高中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

所謂法律意識,是指人們關於法律和法律現象的思想、觀點、知識和心理的總稱。是人們對法律和法律現象的本質和功能的理性認識,是法律文化的核心內容,是實際支配人們法律活動的思維方式。中學生的法律意識體現在其崇尚法律、尊重法律權威、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依法履行應盡職責和義務的思想觀念初步形成。是中學生對法律問題的自覺反映。法律意識不是自發形成的,它是人們在社會生活和學習中有意識培養的結果,也是法律文化傳統潛移默化影響的結果。

法律素質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依法治國的條件下,法律意識已經成為推進法治進程的主導觀念。中學生法律意識對於推進我國法治進程,提高學校德育的針對性,保障中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應與道德教育有機結合。

德育對中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人生活在社會中,其行為不僅受到法律規範的約束,還受到道德規範的引導和調整。道德教育主要通過傳統觀念和輿論的引導、榜樣的示範和人們的信仰來維持。道德行為主要靠自我約束,但道德與法律制度密切相關,很多道德規範都體現在法律條文中。如果中學生普遍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具有高尚的理想和情操,那麽學校的法制教育壹定會取得更好的效果,有效地促進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因此,應采取多種方式和措施,如組織和舉辦主題班會、案例分析等社會實踐活動、講座、演講、征文等競賽以及展覽、報告、講座等靈活多樣的教育形式,向學生傳授必要的基本法律知識和基本理論知識,自覺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行為習慣,有效預防和減少中學生違法犯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同時,要加強日常思想政治工作,重點在日常行為中培養教育學生依法辦事。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法治”理念,知法、愛法、守法、用法。強化日常行為的法律意識,采取壹系列有效措施,填補培養教育的空白,消除學生法律意識的盲點,使中學生法律意識的教育培養逐步從他律走向自律。

第二,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應與法制教育有機結合。

眾所周知,法制教育是培養中學生法律意識的主要形式。學校是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最重要場所。中學法制教育是國家民主法制建設的基礎工程。培養學生的法律素質不僅可以普及法律知識,預防和減少學生的違法犯罪,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促使他們形成依法辦事、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進而達到自律,從而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中學生正處於心理和生理發育時期,人生觀和世界觀尚未形成,認識事物和判斷是非的能力也較弱。因此,中學的法制教育主要是對中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觀念的教育,使他們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我國法制的原則,樹立憲法權威的觀念和依法享有公民權利、履行公民義務的觀念。同時讓他們明白公民要依法辦事,違法必究,提高他們守法的自覺性,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在中學法制教育的內容上,從公民與法律、道德與法制、民主與法制、國家權力制度與法制的關系等方面,註重依法治國、依法辦事和與法律密切相關的個人生活的教育。要以社會主義民主法制觀念教育為重點,增強學生的國家意識、權利義務意識、守法用法意識,開展預防青少年犯罪教育,使學生明辨是非,提高自我約束和自我保護能力,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行為。

  • 上一篇:如果被法院列入失信名單,生活會怎樣?
  • 下一篇:如何保證搭便車者的安全?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