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法治,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經濟和文化事業以及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重視程度的變化而改變。
全面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主要任務是:
(壹)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需要進壹步加強立法工作。堅持科學立法和民主立法原則,完善發展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權利、發展社會事業、完善社會保障、規範社會組織、加強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鞏固社會和諧的法治基礎;堅持立法與改革發展相結合的原則,以立法引領和推動國家的改革發展;堅持嚴格細致的立法原則,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堅持經濟立法和政治立法並重的原則,保證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同步推進;加強立法工作科學研究,完善立法制度和程序,改進立法技術和方法,提高立法質量和水平,以高質量高水平的立法完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我們的法律體系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在法律體系的形成和完善過程中,必須把握四點:第壹,不能用西方的法律體系來套我們的法律體系。第二,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是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要分清法律手段與其他調整手段的關系,只有需要法律調整的,才能通過立法加以規範,從而更好地發揮法律制度的功能和作用。第四,我們的法律體系是動態的、開放的、發展的,有壹個與時俱進的問題,需要適應客觀形勢的發展變化,不斷完善。
(二)提高黨的法治化水平。
依法執政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馬克思主義政黨執政的基本方式。黨的領導是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依法執政,就是堅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證執法,不斷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範化,保證黨領導人民以法治的理念、制度和程序有效治理國家。要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推進科學民主立法,從制度和法律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黨對國家事務的重要主張,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範圍,需要全體人民共同遵循,應當作為建議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提出,通過法定程序使之成為國家意誌。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自覺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帶頭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要督促和支持國家機關依法行使職權,推進各項工作依法開展,切實維護公民合法權益。
(3)加快建設法治政府
建設法治政府是落實依法治國方略、推進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必須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健全行政執法責任制,完善行政復議和行政賠償制度。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是壹項系統工程:壹是加快政府與企業、政府與資本、政府與企業、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的分工,形成權責壹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二是提出法律議案、起草地方性法規、制定行政法規、規章、規範性文件等制度,必須符合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三是全面正確執行法律、法規和規章,確保法制統壹和政令暢通,切實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及時糾正和制裁違法行為,有效維護經濟社會秩序。四是形成科學、民主、規範的行政決策機制和制度,使人民群眾的要求和意願得到及時反映,政府提供的信息能夠全面、準確、及時,制定的政策和發布的決定能夠相對穩定,行政管理能夠公開、公平、公正、便民、高效、廉潔。五是基本形成高效、便捷、低成本的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使社會矛盾得到有效預防和化解。六是使行政權力與責任緊密掛鉤,與行政權力主體的利益完全脫鉤。行政監督體制機制基本完善,政府層級監督和專項監督明顯加強,行政監督效率顯著提高。七是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依法行政的觀念明顯增強,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圍基本形成;依法行政能力明顯增強,善於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文化和社會事務,能夠依法妥善處理各種社會矛盾。
(四)深化司法體制改革。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內容。(1)優化司法權力配置,規範司法行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確保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2)完善訴訟、檢察監督、刑罰執行、教育矯治、司法鑒定、刑事賠償、司法考試等制度。(三)加強司法民主建設,完善公開審判、人民陪審員和人民監督員制度,充分發揮律師、公證、和解、調解、仲裁的積極作用。(4)加強司法救助,降低貧困人口訴訟費。(5)完善巡回審判,擴大簡易程序適用範圍,落實告知當事人權利義務制度,方便群眾訴訟。(6)規範訴訟、律師、仲裁收費。(七)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嚴格按照法律原則和程序進行訴訟活動。(八)完善執行機制,加強和改進執行工作(九)維護司法廉潔,對枉法裁判、失職瀆職行為嚴肅追究法律責任。
(5)完善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
保證權力的正確行使,必須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具體來說,要進壹步完善國家監察體制和制度,包括:(1)強化國家權力機關的監察職能,使權力機關對其他國家機關的監察經常化、制度化。(2)充分發揮檢察機關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的作用,切實保障檢察機關對行政機關和人民法院的法律監督權。(3)進壹步完善行政機關內部監督機制,充分發揮行政監察機關和審計機關的監督職能。(4)加強對司法機關的監督,完善司法機關內部制約和監督機制,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同時,高度重視並大力完善社會監督體系和制度,包括黨的監督、人民政協監督、人民監督和新聞輿論監督。
(六)培育新的社會主義法律文化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繼承人類法律文化的優秀成果,建設符合時代要求和人民願望的新型法律文化。(1)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立足中國實踐,充分體現時代精神;它既繼承了中國優秀的法律傳統,又吸收了外國有益的法律文化。(2)加強公民意識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理念。(三)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法治精神,形成自覺學法、守法、用法、護法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