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2022年最新農村宅基地征收補償政策
1.農村宅基地和房屋拆遷是分開補償的,因為農村宅基地的產權屬於村集體,村民只有使用權。宅基地被征收後,沒有其他宅基地的,村集體應當將宅基地重新分配給村民。
2.村民在宅基地上建造的房屋屬於農民個人財產,因此房屋補償歸村民所有。
(壹)宅基地補償:
宅基地補償標準采用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和地上附著物補償費相結合的方式計算。土地補償費為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6至10倍。
土地補償壹般分為兩種形式:壹種是貨幣補償,即根據補償標準,按照宅基地每平方米的補償計算出妳應得的金額,然後折算成人民幣進行分配;;另壹種是置換補償,就是政府規劃安置妳的安置區,有多少平米低價折算成多少。
(二)房屋拆遷補償:
房屋拆遷是農民非常關心的問題,因為房屋屬於農民的個人財產,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
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1,農村稭稈房屋補償1900元/平方米;
2.磚房補償2400元/平方米;
3、磚混結構房屋補償2800元/平方米;
4.二層及以上建築物的補償為3300元/平方米,對建築物的附著物給予等值補償。異地安置,每戶給予2萬元補償。
計算公式:
房屋拆遷補償=宅基地位置補償價格*宅基地面積+被拆遷房屋重置成新價格。
國家規定這四類無證房屋今年也可以獲得全額補償:
1.城市周邊建設的房屋,因城市規劃發展需要拆遷的房屋,可以獲得全額補償。
2.祖輩傳下來的房子,尤其是五六十年代建的房子,有特殊的歷史背景,可以全額補償。
3.按照建築的時間和當時的政策,只要建築符合當時的政策,就可以獲得補償。
4.農民家裏世代相傳的房子,只要被認定成功,就可以交錢。
(三)新建拆遷過渡費
房屋拆遷時,農民在拆遷過渡期內可獲得不低於2萬元的安置補償,農民再也不用擔心拆遷後無法安置。
二、如何解決宅基地糾紛
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解決宅基地糾紛的途徑主要有三種:
(1)協商解決《土地管理法》第16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根據這壹規定,公民之間發生宅基地糾紛,應當首先通過協商解決。
(2)行政處理《土地管理法》第16條第2款規定:“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該法還規定,有土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爭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害,賠償損失。
(3)司法解決《土地管理法》第16條第3款規定:“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這說明,公民之間發生的土地使用權和所有權的糾紛,按照《土地管理法》第16條和第53條的規定,由有關行政機關處理後,如果不服,只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否則,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是,侵犯土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被侵權人可以不經行政機關處理,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此外,宅基地糾紛也可以通過人民調解解決。
人民調解是指在調解委員會(包括城市居民委員會和農村村民委員會)的主持下,依據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和社會公德,對民事糾紛當事人進行說服教育,促進糾紛當事人相互理解、平等協商,自願達成協議,消除糾紛的壹種群眾性自治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