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是對地表圖形的描述,是地理信息的集中而直觀的表達,是學習地理的工具。地圖發揮的作用是語言和文字無法替代的。在地理教學中,很多地理知識只能通過地圖來表達。學習地理離不開地圖,地圖是直觀的教具,也是知識的來源。經常使用地圖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還可以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創新思維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培養學生的地圖意識,教會他們在生活中學會閱讀、使用、分析和繪制地圖,是中學地理教學中壹項極其重要的任務,也是地理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蘇聯的彼得羅夫斯基曾說:“看地圖是培養再創造想象力的特殊學校。”地圖對培養學生的註意力、觀察力、思維力、判斷力和記憶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圖文結合,引導學生學會讀圖,學會在生活中運用圖片,甚至自己繪制地圖,培養強烈的地圖意識,必然會引起學生地理知識的聯想,開闊思維,啟發思維,開發智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壹,讀圖意識的培養
讀圖意識是畫和用圖的動力和刺激物。只要學生有這種意識,就會認真閱讀、繪制和使用地圖,從而重視地理圖像。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圖文資料,防止成為擺設。事實上,教材中的形象有很多種。平時可以經常引導學生閱讀和分析教材中的各種圖像和圖表,讓學生形成學習地理的習慣,強化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靈魂的意識,讓學生看到地理教材或其他書籍第壹眼就要看圖。
2.選取壹些典型的地理圖像,充分挖掘圖像中的信息,經常用圖像來解釋和解決問題。比如,我們可以在教學中用圖解釋課文,用圖解釋圖片,用圖解決問題。比如,假設下圖中A湖和B湖只有壹條河流相連,那麽A湖和B湖哪個屬於鹹水湖?
作出正確判斷的關鍵是從等值線圖中獲取有效信息:河流位於山谷中,此處等值線向上凸出,即只有河流流入A湖,河流流出b湖,根據鹹水湖主要依靠蒸發而不是徑流的特點,可以判斷A湖為鹹水湖。
3.註意地理圖像語言的儲備。
地理圖像有多種類型,如區域分布圖、經緯度圖、光照圖、等高線圖(等高線、等溫線、等壓線...),統計圖(坐標,扇形,餅形...),示意圖和景觀圖。每個圖像都有自己對應的圖像語言。只有掌握了這些豐富的地理圖像語言,了解了這些地理圖像語言的內在聯系,才能很好的完成。因為只有豐富的地理圖像語言,在閱讀和分析地圖時,才能快速準確地解讀有效信息,從而發現已知情況,幫助解決問題。比如“內陸河、內陸湖”知識的實施,學生從知識本身更容易理解,也熟悉其分布和基本特征:“內陸河”是指最終不流入海洋,分布在幹旱、半幹旱內陸地區的河流;“內流湖”是分布在內流區的湖泊,其出水的主要形式是蒸發,基本上是壹個鹽湖。然而,學生很難從圖表中識別它們並描述它們的特征。如果用圖像來實現,並賦予學生圖像語言(如下圖),那麽學生以後遇到類似圖像時,閱讀和分析圖紙的速度和準確性都會大大提高。
R河發源於山區,流入L湖,最後沒有流入海洋,所以是內陸河。從區域地形特征可以看出,只有河流流入L湖,沒有河流流出。L湖的輸出方式主要是蒸發,L湖是流入湖。
很多地理知識都可以通過地理圖像直觀的呈現和展示出來。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經常利用地理圖像來實施地理知識,不僅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豐富了他們的地理圖像語言,有利於培養和提高他們的讀圖能力。
4.註重閱讀技巧的培養。
閱讀地圖是學生獲取地理知識和建立空間概念的重要環節。地圖是根據事實和數據用各種形狀和顏色的符號繪制的。然而,另壹方面,當閱讀地圖時,用戶可能無法閱讀地圖上的信息100%。因此,只有教會學生讀圖的方法和技巧,才能讓學生從地圖中獲得更多想要的信息,而不僅僅是如何從壹個地方到另壹個地方,從而提高學生使用地圖集的效率。壹般讀圖要采取以下步驟:第壹,學會分類。常見的地圖有日照圖、統計圖、地質圖、地理景觀圖、地理原理示意圖、地理卡通圖、地理數據圖、地理結構圖、等值線圖等。二是學習看圖步驟,讀主題,將主題與主要知識點聯系起來;看清楚圖例,讀懂圖中地理元素;註重細節,找準每個地理要素的變化規律,找到它們之間的相關性;結合實際,解決題目中的問題。三是學會改圖。壹種是圖圖變換,如剖面圖與平面圖案的變換,等高線圖與剖面圖案的變換。二是圖文轉換,如構造圖中背斜、向斜、地塹、地壘的表示。
第二,繪畫意識的培養
1,在課堂上設置繪畫活動
地理繪圖和繪畫是表達地理事物的重要手段,是學習地理科學的重要技能。即使面對現代教育手段的多樣化和信息化,傳統的讀圖和畫圖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仍然非常重要,自然成為活動課程的重要主題。因此,教師要根據課本內容設計壹些繪畫活動,在實施這些活動的過程中,要學會形象生動,開動腦筋,動手動口。動眼是讓學生學會觀察地理現象、演示和實驗。頭腦風暴就是讓學生回憶和想象。通常采用空間漫遊法,讓學生回憶和再現觀察到的地理現象,逐漸在腦海中形成清晰的圖像。動手也是手繪草圖,通過草圖鞏固觀察和記憶的結果,達到準確。口頭講評就是畫圖評價,學生通過互評和老師評價來評價自己的畫圖。閱讀和繪制簡單的中國和世界地圖是學習地理的前提,也體現了地理學習的學習效果。壹個學生可以隨意繪制壹幅中國或世界地圖,並能大致勾勒出經緯度和山川河流等主要地理要素,這是學生終身地理素養的體現。所以每次地理課前,我都要按照上面的四個步驟,分兩節課培養學生對“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的感受。首先,用眼睛移動的方式閱讀圖片,讓學生熟悉兩幅圖片中的主要經緯線、主要山脈、國家和河流。第二,用腦聯想,給學生兩張空白圖片,讓他們根據記憶和聯想,在圖片上標出自己掌握的內容。第三,開始畫畫,教他們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的簡單畫法,在地圖上標註經緯度和地理事物。畫圖時間要持續壹個月以上,甚至更長,每天各交壹張,課後當場畫5分鐘,直到後來,讓學生隨意畫。第四是對學生的畫進行評價,目的是評價誰畫的最好最好。如果有可能的話,可以把所有的圖紙都展示在墻上,供大家評論。如果不可能,可以分組展示或者選幾個好的壞的展示。最後,要求每個學生都達到我們的要求。當然,老師也要對學生的作品進行總結和評價。
2.設置專門的畫冊。
讓每個學生建立壹個專門的畫冊,讓學生收集課本上的圖形和老師在這個畫冊上布置的圖。老師會定期檢查,利用墻報展示好的作品。這樣,學生不僅能看到自己的成長過程和結果,還能自然而然地養成畫畫的習慣。
3.畫出知識聯系的結構圖
利用地理圖像理解知識、解決問題,地理圖像可以更清晰、直觀地表達地理分布規律,也可以從圖像中獲取大量的地理信息。每學完壹個知識點或章節,要求學生自己總結並繪制知識結構塊,有助於系統地理解知識,鞏固所學知識,有助於知識的系統化。如果天體系統不同層次之間的關系不易區分,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畫出天體系統的層次框圖。
從框圖中可以看出,銀河系和河外星系是平行關系,銀河系、太陽系和地月系是從屬關系。
4.課後進行地圖制作活動。
課後成立地圖制作課外活動小組,老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情況安排隊員繪制校園平面圖;中國和世界地圖輪廓的描述;學校所在鄉、鎮、市的簡單地圖繪制;陳方住宅區地圖或家庭用品平面圖等。這些地理著作具有實用價值,可能是日常使用的工具,也可能是教育學習用品。另外,這樣的活動有利於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體現知識的應用價值,調動學生的求知欲。
第三,運用圖片意識的培養
地圖是工具,工具重在利用。雖然使用工具需要了解工具,但是我們不能只了解工具而忽略工具的屬性和功能。在“學地理對終身發展有用”的理念指導下,地圖的學習目標要比以前擴大,學習的重點要轉移到能夠有效地使用地圖上來。學會使用地圖不僅是為了更好地學習地理,更重要的是,它是現代公民素質的壹個重要方面。因此,在課堂教學設計中,要讓學生認識到使用地圖的重要性,形成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圖的習慣,培養學生使用地圖的意識。
1.培養學生在教學中運用圖片的意識。
在教學中,要通過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用圖意識:利用中學生愛看圖的特點,用圖設計教學情景,用圖展示知識,提倡“左圖右書”,多進行“用圖說話”的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用圖習慣。聯系學生生活利用地圖,比如讓學生從地圖上的家鄉出發,設計旅遊路線,讓學生覺得地圖“有用”,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明確地圖的實際意義,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地圖知識競賽和地名競賽,比如在地圖上找到自己家鄉的位置,看誰能快速找到。壹個地名識別比賽,根據壹個大洲或國家的輪廓和重要地理事物的特征,看誰能認的快,比如找國家首都和我國省會的比賽。畫畫比賽,比如畫澳洲區域地圖的輪廓,中國的輪廓,世界的輪廓,看誰能畫出來。讓每壹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及時鼓勵和表揚。評價方式要改革,平時的測繪作業和地圖競賽要占壹定比例的成績。考試中應增加開卷形式,允許學生查閱地圖集,重點考核學生識圖能力,考察學生識圖的基本方法。
2.培養學生收集地圖的習慣
上面說的建立繪本的要求,主要是收集課本和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形象。同時要鼓勵學生收集各種專業地圖,比如旅遊地圖。他們每去壹個地方旅遊,都要買壹張這個地方的地圖,收藏起來。他們也可以從學生那裏收集旅遊地圖。還可以收藏國家地圖、世界城市地圖、河流地圖、交通地圖、古代地圖等。每個學生選擇壹張自己喜歡的專題地圖進行收集,互相交流,從而結交朋友,與世界各地的同事交流。這種地圖收集活動,無論從知識面還是趣味性來說,都比集郵活動有意義得多。
3.強化疆域意識。
地圖是按照壹定的數學規律,用符號系統,以圖形或數字的形式,表示具有空間分布特征的自然和社會現象。壹般來說,它是地表地貌和地物的空間位置和屬性在圖紙上的反映。領土是在地圖上行使主權的國家的領土的反映。疆域的概念自古就有。從春秋戰國到秦漢,都有壹個制度,就是諸侯國要貢獻領土。獻領土就是獻國家,“領土”壹詞後來引申為國家的領土。國家領土體現了國家的主權和尊嚴,也關系到國家安全。
地圖和地圖絕不是普通印刷品,而是包含著主權國家的政治主張,承載著國家領土的版圖,事關國家尊嚴,反映國家實體的特殊產物。從國家主權邊界、地方行政區劃管轄邊界到公民擁有的土地、房屋、房產等各種不同比例尺的常規地圖,都有精確的空間定位數據和屬性描述,從而為國家管理和人民生活提供基礎信息,以顯示其實體的存在和發展。
地圖測繪來之不易,由於問題地圖和盜版地圖逃避法律和技術質量的監管,出現問題在所難免。使用問題地圖和盜版地圖,對國家和社會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在地圖教學中,要不斷強化學生的地圖意識和地圖意識,讓學生認識到尊重國家地圖、規範使用地圖是每個公民的義務。
在閱讀我國各種地圖時,要特別指出我國主權邊界和有爭議的管轄邊界,切不可掉以輕心。比如釣魚島和南海諸島,要在地圖上特別標註,而且要畫在我們的界限內,不能標註或者標註錯誤。對於國外的地圖,國界的劃分表明了我們的外交認識和態度,比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劃界,克什米爾未確定的國界。無論是中國地圖還是世界地圖,都要特別註意對這類有爭議的地方的解讀,加強學生的版圖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