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加強思想建設,堅持理論學習,繼續堅持政治思想學習與實踐相結合。抓班子,促班子勤政務實。壹是加強理論學習,增強隊伍的政治理論素質。設定學習時間,做到定期自學為主,集中聽課為輔,使學習時間得到保證;指定學習內容,明確學習要求,交流學習經驗。改變以往僵化的學習方式,主要采取集中學習和個人自學、閱讀文獻、專題研討等多種有效形式,加強了學習的針對性,提高了學習效率。二是學習內容到位,重點學習三個代表理論精髓、十七大精神、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科學發展觀以及新黨章,重塑黨員幹部的理想信念,使黨員幹部統壹思想、振奮精神、奮發有為。專業知識教育得到加強,黨員幹部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不斷提高。開展了“壹個支部壹個堡壘壹個小組壹個陣地壹個黨員壹面旗幟”活動,使黨員幹部牢固樹立了宗旨意識,提高了為人民服務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三是貫徹民主集中制要求,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對幹部任用、經費開支和整體工作部署始終堅持班子集體討論決定。要按照民主生活會的要求,認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不斷增強領導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強化全局觀念,提高隊伍的組織領導水平。註重找到影響全局、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關鍵環節,跳出分管工作的圈子,從全局看問題。四是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領導班子帶頭的原則,把黨員幹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的經常性教育,強化廉潔自律意識作為遏制* * * *的治本之策,築牢黨員幹部拒腐防變的防線。把握思想,督促幹部進步。壹是強調“以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為導向”,把團隊的敬業、創新、拼搏、奮鬥精神作為團隊建設的“靈魂”。二是利用“規範執法行為,促進執法公正”專項整治活動,提升執法規範化水平,努力從思想根源上解決誰執政、誰執法、誰服務的問題。三是利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堅持目標,精心組織,紮實推進,通過開展扶貧獻愛心和“法制七進”等活動,使幹部職工自覺把踐行榮辱觀作為立足崗位努力工作的動力。四是運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學習教育活動,履行司法行政部門的良好形象。第二,加強組織建設,強化政治保障,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按照建好班子、抓好隊伍、形成好機制、培育好作風的“四好要求”,切實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按照黨章要求嚴格執行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班子團結加強了,民主氣氛增強了。對重大決策事項,嚴格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規範和建立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提倡會上辯論,反對會後討論,增強工作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健全談心機制,親自與黨員談心,交流思想,聽取意見,充分發揮班子成員和黨員幹部的主動性和主觀能動性。堅持“三會壹課”制度,按時召開黨支部委員會、黨支部會議和黨課,堅持黨支部成員經常開會,及時研究解決問題。定期召開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解決全體幹部職工思想上、工作上的突出問題。認真開展黨員民主評議,努力提高組織生活質量,不斷增強黨支部的戰鬥力和凝聚力。在加強隊伍建設方面,強調樹立服務意識、表率意識、民主意識、大局意識、超前意識和學習意識等六個意識,基本做到職責明確、任務明確。第三,加強廉政建設,提高防腐意識,嚴格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廉政教育,形成反腐倡廉的整體合力。該局黨支部抓好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落實,認真履行組織協調職能,加強與各方的聯系溝通,及時解決工作中的矛盾和問題。加強反腐倡廉思想教育,在黨員全局中開展以“廉潔自律、勤政為民”為主要內容的黨風廉政教育活動,組織學習黨風廉政建設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教育黨員幹部始終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牢固樹立* * *資本主義世界觀, 人生觀、價值觀,使廣大黨員幹部真正提高了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增強了拒腐防變的能力。 以“八榮八恥”教育為核心,優化廉政環境。加強了廉政制度建設,不斷完善我局懲治和預防* * * *工作體系。始終以三個代表為指導,以檢察管理為中心,以改革為動力,以公開公正為目標,促進司法行政和廉政建設雙向發展。圍繞“政治過硬、公正廉潔、紀律嚴明、業務精通、作風過硬”的目標,進壹步加強隊伍建設。壹是加強領導,認真負責。把黨風廉政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壹手抓業務,壹手抓黨風廉政建設,真正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切實落實反腐治本任務,落實廉潔自律規定,把黨風廉政建設任務全面落實到每壹個幹部。二是繼續改進工作作風,強化服務意識,提高工作效率,樹立“司法行政工作者”的良好形象。以積極主動的姿態,深入基層做好群眾普法和法律援助服務工作,用更新的理念、思路和方法研究解決司法行政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撰寫了《關於如何實現我縣司法行政工作新突破的思考》,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三是黨員幹部嚴於律己,大力弘揚艱苦奮鬥精神,從制度上、源頭上制止鋪張浪費。加強財務工作管理,嚴格控制支出,促進廉潔政治。認真落實領導幹部行政問責四項制度,及時抓領導幹部廉政建設。通過各項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我局形成了學習、考勤、考核、誠信、財務等壹系列管理約束機制,使各項工作的管理規範化、制度化。
上一篇:如何提高公園建設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下一篇:如何解決行政法規與地方性法規的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