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科技大學&;Technology),位於陜西省省會Xi,是中國西部唯壹壹所以輕工業為特色的多科性大學。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輕工業集團公司、陜西省政府創辦,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項目”和陜西省省級高水平大學之壹。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培訓計劃、教育部首批新型工程研究與實踐項目、教育部“中國制造、互聯網+、2025”試點高校、陜西省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單位。
學校現有Xi安未央校區、太華路校區、仙陽校區三個校區,總占地面積2055畝,建築面積654.38+0.296萬平方米。Xi安校區占地65,438+0,590畝,規劃合理,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環境優美。它坐落在美麗的巴河和未央湖畔。
國家特色專業(9):動畫、輕化工、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應用化學、藝術設計、包裝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紡織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
省級專業(13):應用化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動畫、藝術設計、電子科學與技術、包裝工程等。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輕化工、服裝設計與工程、包裝工程、印刷工程。
省級名牌專業(7個):輕化工、工業設計、食品科學與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應用化學、包裝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食品與生物技術實驗教學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廣播電視電影實驗教學中心、設計與藝術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子實訓基地實驗教學中心、力學實驗教學中心、機械基礎實驗教學中心、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等。
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化學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環境工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等。
學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壹所輕工業高等學府。成立於1958,當時名為北京輕工業學院。它是新中國第壹所輕工業高等學府。1970遷至陜西鹹陽,更名為西北輕工業學院;1978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88所重點院校之壹;1998年學校劃歸陜西省,實行中央與地方* * *共建,地方管理的體制。2002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陜西科技大學;2006年,學校主體東移至Xi安。
截至2021年9月,Xi安未央、太華路、仙陽三個校區總面積2055畝,二級院系16個,本科專業63個。博士後流動站3個,博士學位授權壹級學科7個,碩士學位授權壹級學科2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壹級學科13個。專任教師1350以上;全日制在校生22000余人,其中碩士、博士研究生4300余人。
截止2021年末,學校擁有專任教師1350余人,擁有高級職稱的近600人;有1名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22名省級教學名師,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國青年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教育部高校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席、委員,陜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陜西省“三五”人才。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29個。
國家教學團隊:皮革工程國家教學團隊。
省級教學團隊: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學團隊、纖維與生物質資源(徐永健)教學團隊、電工電子工程教學團隊、大學英語教學團隊、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教學團隊、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團隊、微生物學教學團隊、數控技術教學團隊、基礎力學教學團隊、有機化學系列課程教學團隊等。
學校擁有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9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3個,陜西省名牌專業7個,工程教育認證專業11個。國家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省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9個;國家級精品課程4門,省級精品課程24門;國家級精品視頻開放課程1,國家級精品資源開放課程1,省級精品資源開放課程50門。省級網絡開放課程2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省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2門;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和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6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4個。截止2019、11年底,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3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3個。
省級重點實驗室:中國輕工業造紙基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中國輕工業高性能陶瓷玻璃材料重點實驗室、中國輕工業皮革清潔生產重點實驗室、中國輕工業清潔生產自動化和信息化重點實驗室、中國輕工業裝備制造智能化重點實驗室、陜西省造紙技術及特種紙產品開發重點實驗室、陜西省輕化助劑重點實驗室、陜西省商檢紙漿檢測重點實驗室、制漿造紙工程實驗室、應用化學專業實驗室。
省級工程實驗室:Xi安纖維基復合材料工程實驗室和Xi安微生物與制藥工程實驗室。
省級研究基地:陜西省輕工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心、高性能無機材料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陜西省高性能無機材料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生物質化學與材料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省級工程研究中心:輕工機械CAD/CAM工程研究中心、陜西省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陜西省輕工技術與創新研究中心、陜西省平板顯示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西部特色水果資源加工與綜合利用專業分中心)、陜西省食品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陜西省知識產權運營中心。
省級協同中心:輕化添加劑化學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陜西科技大學圖書館藏書近200萬冊,電子圖書65萬冊,中外文期刊1079種,中外文鏡像和在線數據庫26個,自建特色資源庫10個,完整收錄了1907創刊以來的百年文獻化學文摘(CA)。形成了文理結合、多種文獻載體並存、輕工圖書文獻資源豐富的多學科館藏體系。圖書館所有文獻資源實現了自動化管理和網絡化,局域網初具規模。建立了SAN結構的HP存儲系統,存儲容量為26T,14臺應用服務器。
學校積極推進對外交流與合作,不斷提高國際化辦學水平。入選國家獎學基金委員會創新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與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香港和臺灣省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開展了各種類型的出國考察和培訓項目,出國師生人數逐年大幅增加。擁有陜西科技大學阿爾斯特學院,壹所招生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大力推進來華留學生教育,招收德國、俄羅斯、西班牙、荷蘭、巴基斯坦等25個國家的學生來我校學習。
陜西科技大學的校徽由圖形和文字兩部分組成,以藍色為基調。藍色給人理性、寧靜、深邃、無限的感覺,是科技的象征。圖形由五個藍色向上的波浪條和藍色半圓組成,象征“運動”和“發展”;字是郭沫若的手跡,用粗體英文印刷。
陜西科技大學的校徽寓意深刻。五個波浪代表數字“5”,藍色半圓和白色半圓組合代表數字“8”,寓意陜西科技大學創建於1958。左右半圓分別代表東西方文化,寓意陜西科技大學是壹所融合東西方文化的高等學府。五個向上的波浪,代表著陜西科技大學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將遵循真誠博學的校訓,銳意進取,實現跨越式發展。五個藍色波浪與藍色半圓相互交叉,寓意“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寓意陜西科技大學培養的高級技術人才將遍布五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