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重點任務(2011-2015)

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重點任務(2011-2015)

(1)發展多層次、多樣化的社區服務。

1.積極推進公共服務向社區覆蓋。依托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和專業服務機構,面向全體社區居民開展勞動就業、社會保險、社會服務、醫療衛生、計劃生育、文化體育教育、社區安全、法制宣傳、法律服務、法律援助、人民調解、郵政服務、科普宣傳、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等服務,切實保障優撫對象、低收入群體、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等社會群體的服務需求。做好刑滿釋放人員和社區服刑人員的管理和服務工作。加強和改善對農民工及其子女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街道社區黨組織要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通過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大力推進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建立黨委統壹領導、基層政府主導、社區組織輔助、社會力量參與的社區公共服務新格局。“十二五”期間社區公共服務發展的目標和任務是發展社區就業、社會保險和社會服務。依托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加強街道和社區就業、社會保險和社會服務平臺建設,配備標準化設施設備,完善服務功能。大力發展以家政服務、養老服務、社區養老服務、病人護理服務為重點的家庭服務業,實施家庭服務業從業人員定向培訓工程,讓社保卡和社會服務信息落到社區。

——發展社區衛生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免費向社區居民提供居民健康檔案建立、健康教育、預防接種、兒童保健、孕產婦保健、老年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衛生監督協管等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逐步拓展和深化。提供計劃生育宣傳教育、政策咨詢、技術服務、優生優育指導、避孕藥具發放、隨訪服務、生殖保健、人員培訓、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和計劃生育行政事務、實有人口動態信息采集。

——發展社區文化、教育和體育服務。廣泛開展社會文化活動,在全國所有已建成的社區綜合服務設施中建立具有綜合服務功能的文化館,推動建立未成年人公共電子閱覽室和公益性網上場所。廣泛開展社區教育,創新社區教育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模式,重點建設壹批標準化、示範性的全民學習中心,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建設學習型社區。體育場館和設施壹般建在社區。50%以上的城市和城區有“全民健身活動中心”,50%以上的街道和社區有方便實用的體育健身設施。

——發展社區法律和公共安全服務。完善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的法律和治安服務功能。推動人民調解、安置幫教、法制宣傳教育、法律援助等服務進社區,實現社區法律服務全覆蓋。深入推進社區警務戰略,加強群防群治隊伍建設,全面提升社區治安綜合治理水平。

——發展便民利民的社區服務。積極推進社區蔬菜店、家政服務網點和社區早餐服務網點建設。改造和更新城市存量住宅樓的郵箱。2.大力發展便民利民服務。完善社區便民服務網絡,優化社區商業布局結構。鼓勵和支持各類組織、企業和個人興辦居民服務業,重點發展社區居民購物、餐飲、維修、美容美發、洗衣、家庭服務、物流配送、快遞和再生資源回收等,培育新型服務業態和服務品牌。鼓勵有實力的企業以連鎖經營方式在社區設立超市、便利店、標準化蔬菜店、早餐店。鼓勵郵政、金融、電信、供銷、燃氣、自來水、電力、產品質量監督等公共服務單位在社區設立服務機構,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統籌家庭服務業發展,支持大型家庭服務企業以連鎖經營方式在社區設立便民站點。推進社區信用測評體系建設,繼續實施“便捷消費進社區、便捷服務進家庭”的社區商業“雙進工程”,初步建立起規劃合理、結構均衡、競爭有序的社區商業體系。積極推進駐區單位後勤服務社會化。大力推進物業管理服務,建立社區管理與物業管理的聯動機制,提高物業服務質量。建立黨委領導、政府支持、社會贊助、社區組織參與的社區便民利民服務新格局。

3.大力發展社區誌願服務。根據社區居民構成,培育不同類型和層次的社區誌願服務組織。積極推行黨員向所在社區報告制度和黨員社區表現反饋制度,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組織帶動公務員、專業技術人員、教師、團員青年、青年學生、健康退休人員加入誌願服務隊伍。加強誌願服務管理,建立健全激勵保障機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誌願服務活動,推進社區誌願服務規範化、制度化、法制化。鼓勵和支持駐地單位和社區居民開展鄰裏互助等群眾性自助服務活動,為老、幼、病、殘等困難群體提供服務。倡導和組織社區居民和常駐單位開展社會捐贈、互助和承諾服務,為社區困難群體提供救助服務。依托社區誌願服務組織,建立黨委政府發起、社區組織支持、黨員領導、專業社工引領、駐村單位和居民廣泛參與的社區誌願服務新格局。

(2)完善社區服務設施網絡。

加大社區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綜合考慮服務人口和覆蓋半徑,逐步建立以綜合性社區服務設施為基礎,專項服務設施為補充,服務網點為支撐,社區信息平臺為支撐的社區服務設施網絡。

1.合理布局社區服務設施網絡。按照人口規模適度、服務管理便捷、資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對完善、社區居民自願的要求,以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基礎,以市轄區、縣級市為單位,合理確定社區服務設施的數量、區位布局、建設模式和功能分區。根據工作需要,每個社區應建設壹個綜合性、多功能的社區服務站;實現每個街道至少有壹個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建設規劃應充分利用社區現有設施,提高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社區服務站與相鄰社區服務設施之間的享受性。除國家另有規定外,所有針對社區的公共服務、便民服務和誌願服務均在綜合性社區服務設施中提供,加強各類服務資源整合,避免重復建設。

2.完善社區服務設施功能。完善社區服務站的以下主要功能:壹是組織居民開展民主議事、糾紛調解、慈善公益、鄰裏互助、誌願服務等活動;二是充當公共服務的代理人,確保所有公共服務覆蓋社區所有居民;三是為社區居民提供體育教育、健康休閑、養老、困難幫扶、信息驛站、家庭服務等便民利民服務;四是為社區黨組織和自治組織提供辦公和活動場所;五是收集基礎信息,反映居民訴求。

完善街道服務中心以下主要職能:壹是收集匯總社區基礎信息,辦理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二是開展文化體育、醫療衛生、計劃生育、就業和社會保障、社會服務、生活便利等服務活動;三是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指導協調社區服務站和社區社會組織開展服務項目。

3.大力推進社區信息化建設。改善社區信息基礎設施,加快寬帶接入。普及適合社區居民需求的信息手段,提高他們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整合社區就業、社保、低保、衛生、計生、文化、培訓等公共服務信息,發展社區居民“壹站式”服務。充分發揮社區綜合信息平臺在基層政府、企業、社區組織和居民之間的溝通功能,方便社區居民,促進社區和諧。通過信息化提升社區管理,維護社區安全。

(3)加強社區服務人才隊伍建設。

建立以社區黨組織和社區自治組織成員為骨幹,以專職社區工作人員為重點,以政府人員、其他社區服務從業人員和社區誌願者為補充的社區服務人才隊伍。

1.制定社區服務人才培養發展規劃。按照《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要求,將社區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地方人才發展規劃,研究制定社區服務人才發展規劃,鼓勵和吸引優秀人才向社區流動。

2 .充實壯大社區居委會幹部隊伍。依法選舉社區“兩委”成員,逐步擴大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委會領導班子直選範圍。完善居委會下屬委員會,選好居民小組長、樓門長。

3.積極推進社區服務人才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根據工作需要,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配備壹定數量的專職社區工作者。積極開發社區服務崗位,擴大就業範圍,吸引更多的人從事社區服務工作。擴大社區服務人員來源,鼓勵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到社區幫扶,鼓勵高校畢業生、退役士兵、社工等優秀人才到社區工作,優化社區服務人員結構。加強各類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社區服務研究和社區服務相關學科建設,為社區服務體系培養各類專業人才。

4.建立健全社區服務人才培養體系。鼓勵社區服務人員立足崗位、自學成才,支持其參加社會工作等各類職業資格考試和學歷教育考試,采取多種方式加強對現有社區服務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其服務意識、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建立健全人才激勵制度,按照相關法律政策落實社區服務人員生活補貼、工資待遇、社會保險等福利待遇。關心社區服務人才的成長進步,探索建立培養發展黨員、錄用公務員、選拔基層幹部、推薦黨代表、人大代表、CPPCC委員、勞動模範等制度渠道。

(四)推進社區服務體制機制創新。

1.建立和完善社區服務組織。建立健全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民自治組織。轄區人口較多的,可根據工作需要建立專業的社區服務機構,實現對社區全體成員的全程管理和無縫隙管理服務。加強社區黨建工作,大力培育社區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會組織,註重培育社區社會組織隊伍,對不具備登記條件的社區社會組織實行備案制,在組織運行、活動場地等方面給予幫助。加強政策支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設立項目基金、活動補貼等方式,積極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和誌願者參與社區管理和服務。推進黨群共建,建立健全群眾組織服務活動陣地,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老齡協會、計劃生育協會、社區體育指導員協會、慈善協會等群眾組織發揮各自優勢,積極參與組織社區服務活動。

2.理順責任、權限和關系。普遍推行社區公共服務準入制度,凡市、街道壹級可以辦理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事項不再延伸到社區;屬於基層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街道辦事處職責範圍內的事項,不得轉嫁給社區組織;凡依法應由社區組織協助的事項,應為社區組織提供必要的經費和工作條件;凡委托社區組織辦理的相關服務事項,“權隨責走,費隨事轉”。把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結合起來,積極推進社區公共服務“壹站式”服務機制,整合城鄉基層政府部門辦事機構,減少管理層級,合並相近或相同的服務項目,整合服務資源,優化人員結構,精簡服務流程,提升服務能力。完善政策,進壹步推進社區服務專業化、標準化、品牌化、連鎖化,提高社區服務質量和水平,增強社區服務功能。進壹步健全完善* * *駐點機制,建立駐點單位社區服務評價體系,拓展駐點單位參與社區服務功能。

  • 上一篇:商務接待方案五篇範文
  • 下一篇:我應該在哪裏申請法律援助?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